• 恒生指數 21395.14 338.16
  • 國企指數 7897.44 118.43
  • 上證指數 3293.74 17.01
01799 新特能源
即時報價: 4.330 +0.110 (+2.6%)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36,83130,75221,213
毛利19,97910,0461,182
EBITDA19,3688,841-4,505
EBIT17,4536,416-4,505
股東應佔溢利13,3154,345-3,905
每股盈利10.443.35-2.90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24.8728.0724.39

集團主要從事高純多晶硅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風能、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和運營。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本集團多措並舉促進多晶硅生產提質降本,大力發展風光資源開發、建設、運營以及關鍵設備製造業務,提高在行業陣痛期的經營韌性。報告期內,受多晶硅產品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本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1,743.10百萬元,實現淨虧損人民幣847.82百萬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人民幣887.02百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經營業績大幅下滑。

1.多晶硅生產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多晶硅產能充分釋放,實現多晶硅產量14.65萬噸,實現銷量13.68萬噸,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92.55%和58.86%。面對行業競爭加劇、多晶硅價格與成本倒掛的嚴峻態勢,本集團迅速響應市場變化,通過參數精細管理、數智賦能等措施,持續優化工藝控制,加強生產過程管控,促進生產成本持續下降和產品質量提升。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多晶硅生產成本約人民幣4.80萬元╱噸,較上年同期下降約30%。

報告期內,儘管本集團多晶硅生產成本持續下降,但受多晶硅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多晶硅平均銷售價格人民幣4.23萬元╱噸(不含稅),較上年同期下降超過70%並已低於生產成本,多晶硅板塊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867.11百萬元,實現毛利人民幣-455.97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均大幅下降。

2.光伏、風電資源開發、建設、運營以及關鍵設備製造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加大風光資源獲取力度,聚焦江蘇、甘肅、新疆、黑龍江等重點區域市場開拓佈局,堅持集中式、分佈式和分散式電站開發模式並駕齊驅,報告期內,本集團新增獲取光伏、風電項目指標開發約2.2GW,完成並確認收入的光伏及風電建設項目裝機共計1.35GW,風能、光伏電站建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3,206.64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27%,實現毛利人民幣620.36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25%。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持續推動新能源運營電站建設,通過數字化轉型、運維模式變革等手段不斷降低運維成本,採取綠電交易、跨省送出及綠證交易等措施有效提升度電交易均價及結算電量,實現運營電站業務增收創效。報告期內,風能、光伏電站運營板塊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241.73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04%,實現毛利人民幣733.24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3%。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團已實現併網發電的運營電站項目約3.33GW。

同時,本集團緊抓新能源行業持續向好的發展契機,大力發展逆變器、SVG、柔性直流換流閥等關鍵設備製造業務,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持續優化生產線數智化水平,強化大客戶線索管理。報告期內,本集團逆變器產品國內市場集採中標量和海外市場簽約量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200%,逆變器產品實現交貨約7GW,實現收入約人民幣880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約105%和100%。

3.科技及研發

多晶硅生產方面,本集團聚焦產品質量提升、節能降耗、生產平穩性保障等瓶頸問題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圍繞冷氫化轉化率提升、硅單耗持續降低、精餾提純過程優化、少子壽命提升等提質降本要求開展技術攻關,通過智控系統部署和流場仿真模擬等手段,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穩定性,實現提質降本。

風、光資源開發、建設及運營方面,本集團積極通過創新賦能為新能源項目提供更好的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在產品技術創新方面,本集團參與研製的柔性多電平直流鏈變換器攻克了中壓直流併網技術,將運用於中壓直流、光伏直流匯集以及海上風電送出,可顯著提高新能源發電量和轉換效率;國產化功率模塊及閥段開發解決了關鍵元器件「卡脖子」問題,通過中國機械工業協會新產品鑒定,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工程技術創新方面,本集團圍繞園區能源管理形成解決方案,實現西安園區光伏監控、碳計量、用能在線管理、儲能規劃、虛擬電廠一體化平台應用並具備廣泛推廣能力。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共獲得授權專利82件。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累計擁有國內授權專利891件、國際專利7件;累計參加已發佈的標準編製123項,其中國際標準6項、國家標準55項、行業標準48項。報告期內,本集團成功獲得《創新管理知識產權管理指南(ISO 56005)》國際標準3級認證,參與的《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數智化測試與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參與研發的《面向硅基製造業5G全連接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自主研發的TB-eCloud光伏智能運維平台獲批國家工信部2024年智能光伏試點示範項目。

4.安全、環保建設

本集團始終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為天」的安全管理方針,強抓HSSE(健康、安全、安保、環保)體系及標準化建設、現場管理及安全信息化,通過強抓強管強考核機制,不斷夯實安全發展保障體系。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未發生重大安全生產和環保事故及事件。

本集團持續加強安全團隊建設工作,通過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提高安健環團隊人員配置和專業化水平等措施全面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促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逐步完善,重點圍繞特種設備、特殊作業開展重大危險源識別和危大工程管控,及時預警及消除安全環保事故隱患,有效提高事故防控能力;以安全技防建設為保障,深入推動安全體系與信息化融合,開展應急調度指揮中心及HSSE信息化建設,通過數字賦能、精益管控等手段實現安全管理工作逐步由人防向技防、智防邁進;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切實提高員工安全專業技能、隱患排查能力及安全管理業務素質水平,報告期內本集團共開展各類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超六千餘次,近二十萬人次參與,實現全員全面覆蓋。

資料來源: 新特能源 (01799)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以風電和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逐步在能源結構中佔據主導地位,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但現階段多晶硅價格擊穿生產成本,未來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高成本、低質量企業將被淘汰,逐步形成新的行業格局。2024年下半年,本集團將持續夯實安全生產保障體系,補齊短板,練好內功,創新引領,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1、安全生產計劃

本集團堅決落實「以人為本,安全為天」理念,牢守安全生產底線,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規定。一是堅持年度HSSE管理思路,持續推進大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專業化安全管理隊伍配備,強抓履職履責和安全績效牽引,充分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二是加強設備本質安全建設,制定設備本質安全專業標準和制度,推動覆蓋設備設計、監造、檢驗、使用、維護保養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確保設備安全受控。三是以「安全網格化+安全信息化」為抓手,加快智慧安防建設,推動智慧安全管控平台全方位覆蓋,實現安全管理數據全過程可視化及精准分析,進一步提升安全工作效率。四是持續以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為關鍵,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確保重大危險源受控,嚴控事故風險,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切實提升事故預防管控能力。

2、多晶硅生產計劃

面對多晶硅價格低於生產成本的市場環境,本集團將堅定信心,強化管理,深挖潛力,築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一是以效益、市場和客戶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產品價格進行效益測算,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二是重點攻關影響產品成本和質量、生產穩定性等方面的瓶頸問題,對核心裝置生產工藝進行技改優化和精細化管控,完善多晶硅全流程智能化管控,通過工業先進控制、卡邊操作、大數據實時分析等打通生產限制,調優生產工藝,保障設備穩定運行。三是加強原材料採購管理,針對原材料、用電等核心成本,做好價格趨勢研判擇機採購,合理利用期貨套保手段,嚴抓供應商質量監督檢查及評價工作,從源頭實現提質降本。

3、風、光資源開發、建設、運營以及關鍵設備製造計劃

本集團將以市場和效益為導向,加大風、光資源儲備、開發建設及運營規模,進一步擴大逆變器等關鍵設備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經營質量。一是電站資源開發方面,面向集中式風光、分散式風電、戶用光伏、儲能等多業務場景,聚焦各省開發政策、電網規劃、電力市場化交易和新能源指標競配政策等,結合消納情況,創新業務合作模式,搶佔風光開發指標,加大資源儲備。二是電站建設方面,加強前端合規管理、關鍵設備監造和關鍵工序施工管理,打造電站樣板工程,堅持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質量管控,提高工程項目建設質量。

三是電站運營方面,重點推動智慧運維平台建設和運維模式變革,通過智能化手段提升人均運維容量,持續開展低效設備治理工作,優化電力交易輔助決策系統,不斷提升電力交易管控能力,保障綜合交易電價水平,提升運營商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四是在逆變器等關鍵設備製造方面,加快推動國內集採項目訂單落地,聚焦海外重點國家和區域項目,不斷提升市場份額;科學制訂採購策略,做好關鍵物資保供及國產化替代,通過數字化賦能高質量保障產品履約和交付,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4、技術創新計劃

本集團將圍繞提質、降本、增效工作,堅持變革賦能,加強創新引領,促進新質生產力佈局,不斷拓展科技創新的廣度和深度,助力本集團高質量發展。一是多晶硅產品方面,持續針對精餾提純優化、能耗和物耗降低、冷氫化效率提升、先進過程控制等推動科研創新項目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二是電站建設方面,堅持以政策和市場為導向,針對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制氫╱氨╱醇場景、低碳轉型、新型儲能、零碳園區等業務開發新模式,加大技術創新及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技術解決方案應用場景落地工作。三是逆變器等關鍵設備製造研發方面,根據客戶需求和新發展業態,針對工商業儲能、分佈式逆變器、組串式逆變器、電池管理系統開發項目等加快新產品機型研發測試和成果轉化,提升市場競爭力。

5、人力資源計劃

本集團將根據市場需求和戰略規劃,以業務短板問題為導向,以人效提升為路徑,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撐。一是執行人才先行策略配置專業化團隊,圍繞科技創新、智能製造、生產關鍵環節等重要領域快速精准引入行業領軍人才,引領各項業務有序開展。二是對標優秀企業並貼合本集團經營實際情況,重構崗位設置及評價體系,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後備梯隊儲備,提高人崗匹配性,持續調優人才結構,促進人均效益提升。三是持續優化員工培訓體系和雙通道培養體系,打通人才培養選拔路徑,開展變革能力提升項目,不斷提升履職和業務能力,促進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

資料來源: 新特能源 (01799)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