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5613.67 643.99
  • 國企指數 9150.05 233.20
  • 上證指數 3684.21 18.30
01455 科利實業控股
即時報價: 0.224 -0.006 (-2.6%)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33/20243/2025
營業額366268272
毛利1129791
EBITDA774752
EBIT643539
股東應佔溢利643942
每股盈利0.050.030.03
每股股息0.020.000.04
每股資產淨值0.320.320.36

集團主要按ODM模式從事設計、開發及製造個人護理及生活時尚電器。同時,本集團繼續並一直致力發展自家品牌的新個人護理及生活時尚電器產品,以自家品牌生產(「OBM」)模式銷售予潛在市場的零售客戶。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二零二五年財政年度的複雜經濟格局由多項關鍵趨勢組成,包括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的高通脹及高利率、實施制裁措施、貿易保護主義及關稅。此外,疫後復甦在不同經濟體間呈現不均衡態勢,影響各地區貿易量及商品需求。

儘管持續面臨上述挑戰,本集團仍成功維持客戶訂單量穩定。於報告期間,本集團的總收益較二零二四年財政年度的約268.0百萬港元輕微增加約4.3百萬港元(1.6%),增至約272.3百萬港元。有關增長乃主要由於個人護理電器美髮系列中的直髮夾及捲髮器銷售增加所致。

於二零二五年財政年度,本集團的毛利減少約5.9百萬港元(6.1%)至約91.5百萬港元(二零二四年財政年度:約97.4百萬港元)。於二零二五年財政年度,毛利率減少約2.7個百分點至約33.6%(二零二四年財政年度:約36.3%)。毛利及毛利率減少乃主要美髮產品系列中風筒的平均售價相較二零二四年財政年度有所下降。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由二零二四年財政年度的約38.7百萬港元略增約3.0百萬港元(7.8%)至二零二五年財政年度的約41.7百萬港元。同期,本集團的純利率由約14.4%略增約0.9個百分點至約15.3%。溢利增加乃主要由於因採取審慎保守的業務策略,自家品牌美容產品的營銷和促銷開支顯著減少,以及因報告期間存款利率持續高企,本集團的利息收入有所增加。

資料來源: 科利實業控股 (01455)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止年度

展望截至二零二六年三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二零二六年財政年度」),董事會認為本集團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包括對進口商品徵收的貿易關稅)。鑑於本集團生產基地位於中國且主要從事出口銷售業務(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之一),相關關稅構成沉重負擔。本集團持續面臨來自美國客戶的較大壓力,要求分擔部分關稅成本。

本集團注意到,二零二五年財政年度結束後之近期事態發展或帶來額外挑戰,並可能對本集團來年業務產生重大影響。鑑於美國對中國製造商品加徵貿易關稅之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一名主要美國客戶已採取更審慎之採購策略,導致近幾個月部分訂單遭押後,訂單履行與交付進度較往常緩慢。與此同時,集團的一個主要日本客戶對一款風筒的需求正在下降,因為它是舊款,已經在日本市場推出了一段時間。

為應對美國貿易關稅,管理層正與美國客戶持續磋商,以就解決關稅成本增加問題達成雙方認可方案。作為替代方案,管理層積極拓展客戶基礎。尤其是,本集團擬開發非美國客戶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近期已成功發展一家非美國的新客戶並已與該名新客戶開展產品開發工作。

同時,為緩解本報告「業務回顧」一節所述不明朗因素的影響,本集團已充分準備並具備足夠靈活性以有效管理營運。本集團致力盡量提高生產設施及產能的使用率、提升生產自動化水平、確保供應鏈穩定、保持研發及工程能力靈活性,以及維持嚴格成本控制措施以精簡營運成本。此外,為提升競爭優勢及銷售表現並鞏固市場地位,本集團致力於維持穩固客戶關係、交付優質產品,並推出創新產品以滿足客戶在各級市場的銷售需求。

最後,本集團將實行財務審慎原則,嚴格控制庫存水平,並採取有效現金流管理,以應對全球銷售需求可能出現的大幅驟降。

於二零二六年財政年度,本集團將繼續專注於其ODM業務,透過開發新客戶及創新產品積極尋求新機遇。同時,憑藉在中國多年營運經驗,在中國內地(「中國」)市場推出多款自家品牌的美容產品,我們具備優勢讓我們的OBM業務得以增長。

資料來源: 科利實業控股 (01455)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