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1.980 | +0.080 (+4.2%)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3,115 | 4,083 | 6,084 |
毛利 | 6,084 | ||
EBITDA | 55 | 451 | 701 |
EBIT | -597 | -26 | 382 |
股東應佔溢利 | -534 | -42 | 320 |
每股盈利 | -0.74 | -0.06 | 0.45 |
每股股息 | 0.00 | 0.00 | 0.00 |
每股資產淨值 | 0.95 | 0.92 | 1.39 |
主要業務為於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及澳門提供物業代理服務,物業租賃、移民顧問服務及借貸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本集團宣佈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錄得收益約港幣六十億八千四百萬元,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增加49%。相比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錄得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約港幣四千二百萬元,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為約港幣三億二千萬元。
本集團業績顯著轉虧為盈乃主要基於:
(1)本集團旗下「美聯物業」及「香港置業」業務,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經營業績較二零二三年顯著改善。此等改善乃由於(i)成功抓緊香港住宅物業市場於二零二四年之反彈;
(ii)本集團於香港之穩定市場佔有率;及(iii)本集團營運效率之優化;及(2)自二零二三年最後一季起實施一系列策略性措施,包括晉升新銷售管理團隊及連串新措施(包括重新定位其業務模式及精簡營運),本集團在中國內地之業務已轉虧為盈。
值得一提,本集團的收益按年增長49%,跑贏二零二四年內香港本地住宅物業註冊總額增長,主要歸功於本集團近年採取連串優質及有效的管理措施。
放寬「辣招」及按揭政策
二零二四年,本港樓市開局表現良好,主要受惠於香港政府在二零二四年二月底全面撤銷往年實施的「辣招」,激活住宅物業市場的交投。政策放寬,加上各項人才計劃反應熱烈,有助刺激一手及二手住宅物業市場的買樓需求。
二零二四年,住宅物業市場交投錄得22.8%升幅,帶動整體物業註冊量上升17.1%,創下三年新高。
此外,受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及來港求學機會等因素吸引,大批內地人才湧港,進一步推高租金水平並刺激投資需求。
樓市於年中放緩
然而,市場正面勢頭未能在年內持續。地緣政治環境不明朗,以及市場憂慮中美貿易戰升級,均影響市場氣氛,導致樓市交投在二零二四年年中出現放緩跡象,第三季整體物業註冊量大幅下跌,主要是由於內地人士的住屋需求在「撤辣」初期急升後,需時恢復動力。
儘管樓市放緩,惟租金持續上升,表現跑贏樓價。租金樓價走勢分歧,部分原因是人才湧入及非本地生來港入學,帶動潛在住屋需求增長。
人才湧入及息率下調
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在中央政府宣佈新一輪振興經濟的刺激方案後,市場重拾和增長。二零二四年十一月,整體物業註冊量大幅增加,創下自二零二四年四月以來的新高。然而,發展商繼續採取求量策略,導致樓價輕微回落。不過,減息進一步支持樓市表現向好。兩次減息將按揭利率降至3.625%,與小型單位3.6%的租金回報率相若。這有助扭轉形勢,令潛在買家傾向認為買樓比租樓更划算。
本港樓市硬淨的另一關鍵要素,是內地投資者及人才湧入。根據官方數據,香港政府於二零二三年及二零二四年共批出約92,000宗高才通申請。由於子女教育是內地買家投資本港物業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才流入有助支持潛在住屋需求。
此外,多套房買家數量在二零二四年亦有增加,估計當中大多為內地投資者。香港租金回報率與內地一線城市比較相對為高,令投資者熱衷在香港購入投資物業。
迎難而上破格突圍
二零二四年香港物業市場,猶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樓市時而氣氛向好且交投暢旺,時而觀望氣氛濃厚,市況走淡。儘管年內樓市交投回升,但整體情況依然極度嚴峻,全年表現反覆。在波動的樓市形勢下,集團保持堅定不移,積極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走勢,實施合適策略以把握新機遇。
重組銷售管理團隊精簡營運架構
香港、澳門及中國內地的銷售管理團隊進行大規模重組及優化,是為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內推行的關鍵策略舉措之一。年輕的管理團隊為集團注入活力、提升靈活度,帶來卓越的業務佳績。在新任集團行政總裁(住宅)的帶領下,是次重組成功加強跨境銷售合作,提升營運效率,並成功令集團於香港及內地物業代理業務的財務業績扭虧為盈,效果斐然,集團的銷售生產力顯著提升,並創下十多年來新高,表現跑贏整體大市。
擁抱數碼轉型優化實體佈局
因應顧客喜好不斷轉變,加上數碼平台日益重要,本集團加大力度落實數碼轉型,並為提升數碼營銷能力及內部線上銷售平台,作出重大投資。為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並促進創新,集團成立市場及創新科技中心以引入最先進的房地產科技,負責推動創新科技進程的重任。此單位的創立激發更多創意思維,並確保新科技能夠無縫應用至集團各個數碼平台。此等措施料能提升集團前線員工的工作流動性及靈活性,並能隨時隨地獲取各區的樓盤及市場資訊。
與此同時,集團策略性縮減分行規模,以精簡實體佈局,同時保持主要市場的穩固份額。擁抱數碼平台及優化分行網絡的舉措雙管齊下,使集團營運效率提升,並能持續為客戶提供卓越服務。
資料來源: 美聯集團 (01200)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未來,集團的核心策略將圍繞把握香港樓市的復甦機遇,同時積極應對瞬息萬變的行業走勢。集團對前景保持審慎樂觀,並密切留意或會影響樓市局面的五項關鍵發展因素:
1.樓市復甦速度:本集團將密切留意本港樓市的復甦速度,市場持續回暖對本集團保持向好發展至關重要。二零二四年的兩次減息,令目前按揭息率低於租金回報率。然而,現任美國總統的經濟政策難以預測,息率走勢前景未見明朗。假若實施關稅政策再次引發通脹恐慌,未來息率趨勢對市場的影響難料。
2.發展商銷售策略:儘管私樓供應已經見頂,集團預計發展商於短期內仍會繼續加速去庫存,採取以量取勝的策略,料可為地產代理業務營造相對有利環境。然而,集團仍將保持警惕,留意發展商的任何銷售策略變化。
3.行業動態:代理人數及「營業詳情說明書」的數量於二零二四年持續下降,全年整體錄得溫和降幅。在成交上升的情況下,此跌勢表示實體分行及數碼平台對地產代理業的相對重要性或已有改變。
4.顧客喜好:本集團將繼續致力於數碼創新、優化營運效率及為客戶提供優秀服務。透過緊貼市場動態並積極調整策略,集團處於有利位置,準備就緒捉緊新機遇,應對瞬息萬變的香港樓市格局。
5.綜合服務:隨著內地買家逐漸成為本港樓市的重要支柱,集團察覺到進一步整合銷售業務與美聯升學顧問等新成立業務的重要性。此策略部署,旨在根據內地客戶的獨特需求,提供度身訂造的全面服務,以促進長遠客戶關係,推動業務持續增長。於二零二五年,集團計劃成立家族辦公室服務部門,為內地客戶提供更全面及周到的服務。
打造美聯生態圈
本集團其中一大優勢是於二零二四年順利完成首階段轉型。憑藉穩固的根基,悠久的歷史及52年的忠實客源,集團在行業內具競爭優勢,亦對二零二五年的市場及營運環境繼續審慎樂觀,並將堅定實踐各項策略性舉措,整裝待發應對樓市變化,把握發展機遇。
本集團將持續推動前線員工轉型為「智慧型代理」。事實上,部分代理已能靈活運用嶄新科技、線上平台及社交媒體等吸引客戶,同時有效提升線上樓盤交易體驗,迎合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集團正積極打造更豐富多元的「美聯生態圈」橫向發展,從中加強各業務部門的合作,開拓更多盈利機會。
資料來源: 美聯集團 (01200)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