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0.147 | -0.001 (-0.7%)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1 | 12/2022 | 12/2023 |
---|---|---|---|
營業額 | 432 | 380 | 361 |
毛利 | 269 | 227 | 209 |
EBITDA | 425 | -78 | -322 |
EBIT | 392 | -104 | -345 |
股東應佔溢利 | 191 | -142 | -278 |
每股盈利 | 0.03 | -0.02 | -0.04 |
每股股息 | 0.00 | 0.00 | 0.00 |
每股資產淨值 | 1.23 | 1.05 | 0.98 |
主要業務在愈加注重進行金融科技投資及管理的同時,亦從事於房地產發展、物業管理、物業投資及融資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2024上半年,國際形勢仍舊嚴峻且複雜多變,地緣政治及經濟不確定性繼續令全球金融市場承壓,全球通脹加劇、利率高企,很大程度上影嚮仍處於較高水平的物價。但中國國內經濟延續穩步復甦、回升向好態勢。國家逐步放開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科技創新、提質升級及優化結構的方向發展,並且在經濟報告中進一步強化了以消費促發展的理念。
金融科技行業是以技術為驅動的金融創新型行業,數位經濟的蓬勃興起為其發展構築了廣闊舞台,數位技術的快速演進為金融數位化轉型注入了充沛活力。儘管面臨國內外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但依託金融科技驅動的金融數位化轉型全面深化已是確定趨勢,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我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國民經濟穩步重啟,金融科技行業信心指數達到疫情以來的新高,行業發展韌性增強,行業預期穩中向好。結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金融科技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在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的大趨勢下,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達18%左右,到2028年,我國金融科技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人民幣1.39萬億元。
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成為了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財富儲存器。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城鎮化的接近尾聲,經濟增速的放緩,金融去槓桿的推進,以及政府調控的加強,房地產市場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2024年上半年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最佳化樓市政策,力促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尤其在經營性物業貸、調降房貸利率、降低購房首付等政策方向發力,同時上海、廣州、杭州、西安等城市放鬆限購。預期2024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轉型階段,政府在保持政策調控力度不變的前提下,預期會繼續適當放鬆一些限制性措施,以刺激住房需求和消費。
通脹方面,國際經濟運行仍低於潛在產出,整體通脹壓力不大,截至2024年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由降轉漲,同比增長0.5%,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跌0.8%。市場認為整體物價水平在下半年依然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面擺脫下行壓力,內需有待政策層面加大力度提振。
中國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仍舊複雜多變,國內經濟復甦率進一步放緩,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生產、投資和消費復甦內生動力不強,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
總體來看,儘管供給端和需求端壓力依然存在,但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為經濟運行良好提供保障,或將助力國內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企穩回升。在這樣的大背景及宏觀環境下,本集團努力探索在此新經濟形態下發展的新模式以把握新機遇,探索及嘗試特別在金融科技及新經濟行業的投資及參與,開拓適合集團發展的空間,帶來持續發展及回報。
本集團一直積極響應中國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持續推動的金融科技發展方向,並努力探索如何優化商業模式及為本集團創造新價值。本集團在保持房地產業務和金融服務業務的同時,積極與巿場上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共同合作並抓緊金融科技巿場發展的機遇,當中包括投資眾安在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眾安在」,股份代號:6060),並與其合資成立眾安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眾安國際」)。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之營業額為1.79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略微減少1.8%。毛利為1.126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期內,本公司錄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1.505億港元,而去年同期為2.596億港元。每股基本虧損為2.36港仙,而去年同期為4.07港仙。
金融服務業務
金融服務業務主要提供高效的融資租賃解決方案和多種諮詢服務,以滿足科技和新經濟公司成長不同階段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服務業務的資金來源為本集團的內部資源。鑒於近年中國金融服務業務的快速發展及調整,及我們對客戶的高標準要求及對風險評估的重視,目前的客戶來源主要透過關係密切的業務夥伴或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客戶介紹。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共有5名借款人(2023年12月31日:5名),未償還貸款本金總額及應收利息合共3.295億港元(2023年12月31日:3.601億港元),其中包括向1名借款人(2023年12月31日:1名)提供委託貸款1.630億港元(2023年12月31日:1.619億港元)及向4名借款人(2023年12月31日:4名)提供其他貸款1.665億港元(2023年12月31日:1.982億港元)。於2024年6月30日,應收本集團最大借款人款項1.630億港元(2023年12月31日:1.619億港元)及應收本集團五大借款人款項合共約3.295億港元(2023年12月31日:3.601億港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融資服務業務之利息收入為980萬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1,280萬港元),主要包括委託貸款的利息收入350萬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510萬港元)及其他貸款的利息收入630萬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770萬港元)。
本集團於中國提供商業保理服務,具體為基於應收款項的貸款服務。為改善現金流問題以符合其經營需要,來自客戶的應收貨款抵押予本集團以獲得一項短期借款。應收款項的法定業權概無改變。商業保理服務受《天津市商業保理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管。於2024年及2023年,本集團並無提供任何基於應收款項的貸款服務。
本集團向若干中國客戶提供委託貸款。委託貸款乃透過持牌銀行作為服務代理商而向客戶提供的貸款。本集團將向持牌銀行支付服務費並承擔信貸風險。委託貸款服務受中國銀行保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的《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規管。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委託貸款為無擔保,固定年利率為5%(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5%),期限為1至2年(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1至2年)。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金分別為人民幣1.50億元及人民幣1.80億元的委託貸款已提供予一名獨立第三方。該等貸款為無擔保,固定年利率為5%(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5%),期限為1至2年(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1至2年)。報告期後,原定於2024年8月18日及2024年12月27日到期的貸款已延長至2025年8月13日並由借款人49%股權的股份質押擔保。有關進一步詳情,請參閱本公司日期為2024年7月25日的公告。
本集團擁有提供予獨立第三方的應收貸款。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金分別為人民幣1.90億元及人民幣2.20億元的主要應收貸款已提供予一名獨立第三方。貸款為無擔保,固定年利率為6%,原定於2023年9月到期。於2023年9月,本金為人民幣1.90億元的部分貸款已延長兩年,將於2025年9月到期。有關進一步詳情,請參閱本公司日期為2023年9月27日的公告。
本集團在中國為客戶(自個人至企業)提供設備(包括辦公設備、3C設備及機動車輛)的融資租賃服務。融資租賃服務受《上海市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監管。於2024年及2023年本集團並無提供任何融資租賃服務。
於2024年6月30日,向獨立第三方提供的應收貸款乃無抵押並按固定年利率介乎3.0%至6.0%計息(2023年12月31日:4.0%至6.0%)以及將於2024年至2027年期間到期(2023年12月31日:2024年至2025年)。我們繼續加強融資租賃及保理業務的風險管理。
資料來源: 百仕達控股 (01168)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世界經濟逐漸恢復穩定和政策效應顯現,全球通脹壓力正逐步緩解,通脹降溫讓各國有條件改變貨幣緊縮政策。預期2024年下半年美國有機會進入減息週期,美元或會跟隨美息回軟,人民幣後市將相對走高,可為中國帶來更大政策刺激空間,為中國經濟帶來正面影響。國內居民收入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有力支撐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加之城鄉融合發展、城鎮化進程推進、消費結構持續升級,預計消費仍然會保持較好的增長,但房地產行業和外部需求的持續疲軟依然為增長帶來不定因素。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支持力度預計將持續加大,產業升級預計將繼續深化。綜合看,中國經濟回升、長期向好的走勢沒有改變。
特別在過去的新冠疫情下,科技賦能改變及改善生活方法,提供更快捷和方便的服務和體驗,科技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快速提升,提供更多機遇和價值。
對於公司的業務發展而言,我們積極在平衡現有業務的盈利與增長,同時亦在發掘新的發展機遇。本集團將繼續抓緊金融科技行業在往後日子的發展勢頭,並將通過合理的資源分配及有效管理,為本集團提供具有穩定增長的業務發展,並以股東長遠利益為最終依歸。
資料來源: 百仕達控股 (01168) 中期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