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064.71 270.61
  • 國企指數 6455.58 100.52
  • 上證指數 3000.22 5.21
01118 高力集團
即時報價: 0.795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4,0544,2714,146
毛利515453625
EBITDA228176275
EBIT13395200
股東應佔溢利19876139
每股盈利0.340.130.24
每股股息0.100.050.06
每股資產淨值2.082.042.21

主要業務為製造與銷售金屬產品與建築材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年內本集團兩大核心業務是在內地的金屬產品和在香港的建築材料。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總收入約為4,145,653,000港元,較上年度減少

收入比上年度略為減少主要是包括鋼材在內的大部分商品價格低於去年,及年內基本上結束了卷鋼加工業務。二零二三年兩大核心業務規模量基本上可以維持上年度水平,甚至有小幅增長。

扣除非控股權益應佔溢利後,本公司應佔溢利約為138,921,000港元,比上年度增加84%。

本集團年內業績比上年度大幅增長主要是國內和香港「新冠」疫情各項封控措施自二月份開始得到解除,兩地經濟活動逐步回復正常。儘管經濟復甦幅度和速度未如理想,但我們的團隊在復常初期就能迅速抓緊市場機遇,做好各項部署,在整體市場和信心仍然疲弱的大環境中,仍能為本集團打造一個相對滿意的業績。

金屬產品

該業務主要由在內地天津、鶴山和江門三地生產的鋼絲和鋼絲繩產品組成。

年內收入約為1,172,339,000港元,較上年度減少4%。利息和稅前溢利約為83,666,000港元,較上年度增加6%。

過去一年,國內製造業雖然走出三年疫情相關限制,但市場需求仍疲弱,產能過剩令行業間競爭加大。特別是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電梯用鋼絲繩業務受到很大挑戰,產品毛利率進一步受壓。受惠於多年努力發展的高端起重鋼絲繩項目開始產生良好效益及出口業務的增長,年內金屬產品業績仍能維持穩定,並錄得小幅增長。

建築材料

該業務主要由在香港的混凝土、預製混凝土件、建築鋼材加工和分銷組成。

年內收入約為2,976,735,000港元,較上年度減少2%。利息和稅前溢利約為165,403,000港元,較上年度增加94%。

香港建築業自第二季開始隨著內地和香港兩地解除疫情相關限制而迅速復甦,各項大小工程不但回復正常開工,部分工程更要趕進度以追回疫情期間失去的工時,本集團的建築材料業務亦因而穩步向好,加上努力多年的鋼材場外加工業務在香港建造業普遍得到認同,開始提供收益,本集團年內建築材料業務業績理想。

香港建築業長遠前景樂觀,但目前香港地產市道疲弱,不少私人發展商暫停部分新項目,同時政府為了減少年度財政赤字,有可能拖慢部分發展計劃,令建築材料業務短期蒙上陰影。加上不少新競爭者加入市場,市場競爭加大,毛利率進一步受壓。面對目前充滿不明朗和複雜的經營環境,本集團堅持穩守「穩健經營」原則,重視向客戶提供高質量增值服務,著眼於經營效益,而不是規模量,迴避市場風險。本集團有信心,憑著四十多年的市場地位,必定可以應付目前挑戰,保持在香港作為其中一間主要的建築材料供應商市場地位。

資料來源: 高力集團 (01118)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多變,不可預測的地緣政治繼續令全球宏觀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內地和香港亦不能倖免,房地產市場和製造業信心持續疲弱,未來一年將會是考驗我們穩健性和韌性的一年。

本集團會繼續堅守穩健經營,高質量發展原則,在穩守現有業務基礎同時,探索新的優質投資機會,探索開發不同產品和市場,邁向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在充滿多變和不確定性的挑戰環境中,二零二三年相對理想的業績得來不易,全靠我們的團隊同心同德努力打拼,期待在我們的團隊不懈努力下,能克服目前種種挑戰,繼續向股東提供一份理想的二零二四成績表。

資料來源: 高力集團 (0111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