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119.300 | +0.700 (+0.6%)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
毛利 | |||
EBITDA | |||
EBIT | |||
股東應佔溢利 | 10,576 | 17,140 | 17,680 |
每股盈利 | 5.53 | 8.97 | 9.33 |
每股股息 | 4.10 | 6.50 | 6.80 |
每股資產淨值 | 77.51 | 81.80 | 83.91 |
集團從事銀行業及有關之金融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經濟不確定持續,審慎增加撥備
作為香港最大的本地銀行,本行在支持客戶及本地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充滿挑戰的時期,本行一如既往以支援中小企及房地產客戶作為優先考慮。同時,本行採取審慎及主動的風險管理政策。
因此,本行增加撥備,預期信貸損失達港幣49億元。除稅前溢利因而受到影響,按年下跌28%,為港幣81億元。
由於房地產行業持續面對信貸壓力,不良貸款比率為6.69%。本行相信,審慎風險管理有助銀行為未來打好基礎。
本行資本雄厚。由於本行有穩固的業務基礎及持續的盈利能力,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21.3%。反映本行能夠應對未來的風險及機遇,在繼續支持客戶的同時,為股東帶來可持續的回報。
收入多元化抵銷息差收窄壓力
今年上半年,本行優化了組織架構,以提升營運效率。精簡後的架構有助加快決策流程、提升客戶服務質素,有效控制成本。
本行於收入多元化及擴大目標客戶群方面均取得理想進展,成果顯著。
扣除預期信貸損失前的營業收入淨額按年上升3%。雖然一如預期,淨利息收入按年減少7%,但本行採取業務多元化的策略,服務費和其他收入按年增長34%,足以抵銷淨利息收入減少的影響。服務費和其他收入佔本行的總收入,從2024年底的25.9%上升至31.6%。
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是主要的增長動力,有關財富收入按年增長43%。此外,制訂保險產品及資產管理收入亦比去年同期增加18%。以新造人壽保險保費計算,恒生保險位列人壽保險市場的第二位,於今年第一季,新造人壽保險保費按年增長57%。
本行致力拓展富裕客戶群,客戶數目於過去三年每年增長10%。新開立的優越理財Family+戶口數目按年增加51%。
本行的跨境業務亦有可觀進展。整體來自內地的新客戶數量、以及有財富管理需求的內地優越理財客戶數目均按年增長20%。
在商業銀行方面,本行投入資源發展非商業房地產客戶。過去6個月,提供予資訊科技行業的貸款增長37%。此外,本行有效把握關稅談判的機會發展貿易融資,相關貸款結餘較2024年底增長16%。中小企同恒貸款結餘亦較去年底增長49%。
作為支持客戶綠色轉型的一環,本行推出港幣800億元的可持續發展Power Up融資基金,已貸出超過三分之二,當中包括本行首筆在香港用於購買電動建築工程設備的綠色貸款,以減少施工現場的污染物排放和緩解噪音問題。
本行亦加強了與恒生中國的聯繫,為商業客戶提供跨境服務。南向貸款平均結餘較去年底增長43%。
本行繼續於香港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中把握機遇,並提升市場地位。
恒生投資擴大其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投資組合,推出香港首隻可提供每月派息的股票指數型ETF。
恒生指數公司亦推出兩隻大灣區及一隻東盟的新指數,進一步提升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連繫,並為有意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投資者提供獨有的重要基準。
繼去年與沙特阿拉伯交易所的合作後,恒生指數公司於5月隨同香港政府商貿代表團訪問中東,並與卡塔爾金融中心簽署新的合作意向協議書,加強香港與中東的金融聯繫。
雄厚資本支持穩定派息政策
本行擁有雄厚的資本以維持穩定的派息政策。董事會已經宣佈派發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1.30元。
2025年上半年的每股派息合共為港幣2.6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
我們擬展開最多達港幣30億元的股份回購。
資料來源: 恒生銀行 (00011)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資本市場出現初步復甦,住宅房地產亦有好轉跡象。雖然面對挑戰,本行對香港的長遠增長前景保持樂觀。
資料來源: 恒生銀行 (00011) 中期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