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7140.92 146.20
  • 國企指數 9658.34 66.04
  • 上證指數 3882.78 20.25
01071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
即時報價: 4.120 +0.030 (+0.7%)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105,960116,376112,392
毛利20,99530,20633,769
EBITDA5,6334,95317,475
EBIT-4,4053,8996,662
股東應佔溢利-9153,5944,698
每股盈利-0.100.390.49
每股股息0.220.160.23
每股資產淨值4.314.424.59

主要於中國從事發電、供熱及售煤業務。所生產和銷售的電力大部份輸往電廠所在的省電網公司。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為人民幣660,536億元,比二零二四年同期增長5.3%。根據國家能源局發佈數據顯示,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8,4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從分產業用電看,第一產業用電量6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第二產業用電量31,4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第三產業用電量9,1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7,0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9%。

電力生產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完成發電量約120.62百萬兆瓦時,比追溯調整後的上年同期數據下降約6.41%;完成上網電量113.29百萬兆瓦時,比追溯調整後的上年同期數據下降約6.46%。本集團發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為1,595小時,比追溯調整後的上年同期數據下降約115小時;其中燃煤發電機組利用小時為1,815小時,比追溯調整後的上年同期數據下降約182小時;燃氣發電機組利用小時為973小時,比追溯調整後的上年同期數據下降約32小時;水力發電機組利用小時為1,593小時,比追溯調整後的上年同期數據上漲約237小時。

供電煤耗為280.05克╱千瓦時,顯著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上網電價為人民幣516.80元╱兆瓦時,比追溯調整後的上年同期數據下降約1.44%;入爐標煤單價為人民幣850.74元╱噸,比追溯調整後的上年同期數據下降約12.98%。

資料來源: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 (01071)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預計2025年下半年的經營發展形勢整體向好。但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需要辯證把握、科學識變、主動應變,力應對搶抓機遇、應對挑戰、防範風險、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

1.電力市場

當前我國正在加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電力現貨市場加速推進,隨新能源大規模增長及全面入市,本公司保量穩價壓力增大。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本公司將繼續提升機組靈活調節能力,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市場化經營能力,努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競爭優勢。

2.煤炭市場

隨宏觀經濟復甦帶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用電高峰期,火電保供壓力加劇,從而引發煤炭需求季節性回升。本公司將密切跟蹤煤炭市場變化,貫徹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充分發揮長協合同「壓艙石」作用,統籌抓好電煤季節性儲備工作。通過持續優化採購和庫存策略,努力降低燃料成本。

3.環境保護

全國碳配額分配持續收緊,煤電企業碳履約成本可能增加。環保政策趨嚴,重點區域在水污染保護、揚塵治理等領域提出更高要求,疊加低碳化技術(如生物質摻燒、綠氨摻燒、碳捕集等)應用需求,技術改造費用支出面臨上升壓力。

本公司將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大整治,全面深化外包工程和外委工程、基建、檢修技改、危化品等重點領域「一件事」全鏈條治理,堅決防止風險隱患演變為事故。高度關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情況,守牢生態環境底線紅線。

持續抓好安全運營情況調研,及時了解掌握基層實情,主動協調解決實際問題。統籌抓好所屬單位碳排放權交易,推動公司碳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持續抓好減污降碳,落實好能源電力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確保完成碳排放年度總量和強度實施雙重控制的目標。

資料來源: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 (01071)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