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2867.74 91.82
  • 國企指數 8308.83 8.58
  • 上證指數 3341.73 10.26
00106 朗詩綠色管理
即時報價: 0.014 -0.001 (-6.7%)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14,0199,0401,726
毛利1,3541,111312
EBITDA-1,096-591
EBIT-1,172-673-435
股東應佔溢利-2,589-861-1,509
每股盈利-0.64-0.21-0.35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170.00-0.34

集團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與銷售、提供管理服務及出租長租公寓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本集團地產開發業務佈局中美兩地,堅持「產品差異化、資產輕型化、收益多樣化」的發展戰略,運用自身資源稟賦,進一步打造綠色地產產品差異化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差異化的產品優勢,積極拓展以開發代建服務為主的各類項目,從而實現收益多樣性。

中國業務發展

在開發業務拓展方面,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中國地產分別於無錫、麗水獲取3個開發銷售型物業項目,新增可售面積39.7萬平方米,可售貨值約為人民幣106.2億元;新獲項目均為委託代建服務項目。

與此同時,新增開發代建服務合同額約為人民幣1.1億元(二零二三年:約人民幣4.6億元)。

於二零二四年度,中國地產簽約銷售額約為人民幣58.3億元(二零二三年:約為人民幣105.2億元)。簽約面積為289,344平方米(二零二三年:569,601平方米)。其中錄得物業銷售權益項目的簽約銷售總計約為人民幣7.46億元,簽約銷售面積為30,293平方米,均價為每平方米人民幣24,620元。合同銷售主要是來自中國無錫、重慶、成都、嘉興等城市。

於二零二四年度,中國地產擁有儲備項目總可售面積為5,459,056平方米及預計可售貨值約為人民幣1,171.3億元,權益項目可售面積為424,792平方米及預計可售貨值約為人民幣128.6億元。其中,應佔權益部分可售面積為270,649平方米及預計可售貨值約為人民幣74.6億元。開發代建服務項目共78個,可售面積5,034,264平方米,預計可售貨值約為人民幣1,042.7億元。

另外,中國地產持有出租型物業總建築面積為42,244平方米,應佔權益部分建築面積為22,149平方米。

美國業務發展

在美國地產開發業務上,Landsea Homes Corporation(「Landsea Homes」)先後進入大紐約地區、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及佛羅里達州。

於二零二四年度,Landsea Homes共簽約2,634套房屋,簽約銷售額約為人民幣94.6億元。合同銷售主要來自於美國一、二線門戶城市。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三月八日完成出售2,434,783股Landsea Homes普通股後,Landsea Homes不再為本公司附屬公司。

資料來源: 朗詩綠色管理 (0010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中國房地產行業仍在經歷深刻的調整,短期內難言復甦,只有經濟預期改善、需求持續累積,才能逐漸釋放儲能。經歷了二十年的高速增長,行業如今進入存量競爭,健康的現金流、謹慎的投資選擇、優秀的操盤水準和銷售能力,缺一不可。

慶幸的是,朗詩於很早前就找準了自己的生態位,「產品差異化、資產輕型化、收益多樣化」的轉型戰略已貫徹十年有餘。我們將繼續認準「健康可持續的綠色開發服務商」定位,兼具操盤能力與物業投資能力,面向未來、精益求精,不斷提升產品創新力及投資回報。

行業的每一段低谷都彌足珍貴,每一個成功的百年企業也都曾穿越牛熊、跨越週期。行業的深度調整能夠讓企業放下過往的榮耀,躬身自省,從而鍛煉出一支具備戰略定力、百折不撓、勇於逆流而上的隊伍。在房地產新的發展時代,朗詩團隊將以更加敏捷的新姿態,蟄伏待時,蓄勢而發。

資料來源: 朗詩綠色管理 (00106)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