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6224.14 161.73
  • 國企指數 5746.61 57.25
  • 上證指數 3065.26 8.96

6月17日 11:57

瑞通:美團連環創新高 資金續追加貼牛 阿里好倉即市獲利

據報華府擬推出1萬億美元基建投資方案刺激經濟,另美國五月份零售銷售上升17.7%刷新紀錄,惟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指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未明朗,遏抑大市升勢。道指隔晚升526點(或2.0%),收報26289點。恒指昨收報24344點,升567點(或2.3%),盤中曾漲逾700點至24534點。港股今早跌約100點,於24300點以下整固。恒指好倉(牛證及認購權證)昨淨流出逾6000萬港元(下同),恒指淡倉(熊證及認沽權證)同日淨流入逾4000萬元,反映投資者預期後市將再度調整。昨日恒指牛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3300至23399點,而熊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5500至25599點。

美團(03690)昨創新高,最高曾見172.5元,收市仍漲7.8%,報172元,上市後市值首破萬億元大關。以今年三月下旬低見的70.1元計,美團在3個月內累升超過100元或1.46倍。股份今早續刷新上市高位,高開逾1%後曾反覆回試170元水平,其後迅速回彈至175.9元的新高位置。昨有9.23億元北水淨流入美團,為最多北水淨流入的港股。輪證資金流方面,超過2000萬元在昨日淨流出其好倉,淡倉同日則有逾1900萬元淨流入。

阿里巴巴(09988)三連跌走勢告終,昨曾升破214元,收市維持3%的升幅於213.2元,重越10天線。今早再升逾2%,曾高見218元。有券商發表報告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內地五月線上零售銷售按年增長22%,較三月和四月有所改善,加上「618購物節」由5月底展開以來,阿里巴巴等主要電商企業宣布各種促銷活動,預計六月份線上消費將迎來創紀錄高峰。另有券商引述阿里巴巴指,三月以來公司中國零售平台核心商業需求復甦步入正軌。昨分別有超過1400萬和27萬元淨流入阿里好倉和淡倉。

美國擬改禁令允許當地企業與華為商討制訂5G標準,手機設備股受刺激造好。舜宇(02382)昨飆8.1%收市,報115.7元,一舉重返各移動平均線之上,並結束四連跌走勢。股份今早曾回調逾2%,下試113元邊,於114元以下整固。昨有140萬元淨流出其好倉,淡倉同日則有32萬元淨流入。

小米(01810)昨受制13元關口阻力,收升3.5%於12.9元,一舉收復10天和20天線。小米今早回調逾2%,跌穿12.6元水平,失10天線。昨分別有7萬和8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瑞通相關認股證之選擇:
美團輕微價外、中短期購14356,行使價:201.08元,2020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美團價外、中短期沽13137,行使價:138元,2020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阿里輕微價外、短期購22402,行使價:232.8元,2020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10.9倍
阿里輕微價外、中短期沽22404,行使價:198.88元,2020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6.4倍
舜光輕微價外、中短期購25903,行使價:130.8元,2020年11月到期,實際槓桿:4.3倍
舜光貼價、中年期沽14721,行使價:109.78元,2020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2.9倍
小米輕微價外、中短期購20462,行使價:13.5元,2020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5.1倍
小米輕微價外、短期沽20463,行使價:11.5元,2020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8.9倍

瑞通相關牛熊證之選擇:
恒指牛證65066,收回價:23610點,槓桿比率:36.4倍
恒指熊證66474,收回價:24890點,槓桿比率:27倍
恒指N類熊證64033,收回價及行使價:25060點,槓桿比率:22.6倍
場內最貼美團牛證金,收回價:159.599元,槓桿比率:9.6倍
美團熊證61276,收回價:189.9元,槓桿比率:8倍
阿里牛證66325,收回價:203.89元,槓桿比率:13倍
阿里熊證65826,收回價:226.888元,槓桿比率:15.8倍
舜光牛證55936,收回價:99.9元,槓桿比率:5.6倍
舜光熊證51595,收回價:123.8元,槓桿比率:7.8倍
小米牛證65068,收回價:12.06元,槓桿比率:12倍
小米熊證69446,收回價:13.39元,槓桿比率:9.3倍
騰訊牛證69474,收回價:436.2元,槓桿比率:23.9倍
騰訊熊證52187,收回價:463.88元,槓桿比率:24.3倍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結構性產品之價格一般可急升亦可急跌,有可能損失結構性產品之全部或重大部分購買價,閣下對此應有所準備。
閣下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