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423.61 56.65
  • 國企指數 6946.68 22.17
  • 上證指數 3326.46 30.76

2月12日 11:52

摩通:港股反彈受制三萬關 騰訊領升大市 恒指牛64621 / 騰訊購19169

經歷年初的升市後,踏入2月環球股市表現相當波動,上周經歷了兩年內最大的衝擊。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短短7個交易日內,由26616點歷史高位,一度急挫逾2800點。反映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亦由年初15%左右低位,攀升至逾37%高位,創2015年8月以來新高。美股拋售效應蔓延至環球股市,中港股市亦出現較大調整。港股方面,恒指上周累跌逾三千點,失守50天線及自去年12月以來的上升軌,周五跟隨美股進一步失守三萬點關口。對於導致今次股市「閃崩」,市場的解讀方式不一,主要包括:1)美國非農就業及時薪超預期,市場擔憂美國聯儲局加快加息步伐;2)債息上升過急,令資金從債市流出;3)市場波動性急升,引發「趨勢追蹤策略的沽盤」湧現;4)美股早前嚴重超買,出現技術調整。偏樂觀的分析師則指出,美國的經濟形勢及企業盈利增長向好,而股市的走勢卻呈現背馳,市場或將持續波動一段時間,但或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趁低入市。資金積極流入好倉部署反彈,上週累計有近5.8億港元流入恒指認購證及牛證;同期累計有近6.5億港元流出恒指認沽證及熊證。如看好恒指,可留意恒指牛(64621),收回價29100點,實際槓桿約50.9倍;如看淡可留意恒指熊(68669),收回價32023點,實際槓桿約11.0倍。如看好恒指,亦可留意恒指購(20767),行使價31800點,到期日2018年7月,實際槓桿約10.8倍;如看淡可留意恒指沽(19375),行使價28500點,到期日2018年6月,實際槓桿約8.3倍。

南下資金在大市急跌之時大筆湧入港股「抄底」,週一及週二累計淨流入金額逾200億元人民幣。惟臨近春節假期,南下資金流入港股速度放緩,週三於今年以來首次走資,滬及深港通分別錄3.7億及4.9億港元淨流出。港股於2月16日至19日休市,港股通則率先於13日暫停交易,少了南下資金支持,港股短期反彈動力或減弱。匯豐(0005)為南下資金主要買入對象,連續7日累計錄至少127億港元淨買入。匯豐隨大市回落至50天線約81元之下,現於80元水平靠穩。上週累計有逾4100萬港元流入滙豐認購證。如看好滙豐,可留意滙豐購(20072),行使價84.84元,到期日2018年6月,實際槓桿約12.3倍;如看淡可留意滙豐沽(20830),行使價76.76元,到期日2018年7月,實際槓桿約7.6倍。

騰訊(00700)上周出現較大調整,失守50天線及自去年7月形成的上升軌。騰訊今晨反彈領升大市,重返上升軌之上。資金積極部署騰訊好倉,上週累計有近4.5億港元流入騰訊認購證。如看好騰訊,可留意騰訊購(19169),行使價486.28元,到期日2018年5月,實際槓桿約8.0倍;如看淡可留意騰訊沽(19168),行使價383.83元,到期日2018年6月,實際槓桿約6.4倍。

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
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及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本資料由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編製,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要約、建議、提呈出售或招攬購買任何上述產品。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結構性產品之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損失所有投資。可贖回牛熊證備有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 (i) 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ii) 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投資者應自行評估風險,並在需要時諮詢專業意見。投資前應詳閱有關上市檔,並瞭解結構性產品之特性及風險。結構性產品於第二市場的流通量是無法預料的。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為認股權證及牛熊證及/或交易期權的莊家及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為上述結構性產品的唯一流通量提供者。摩根大通或其聯屬公司可能作為交易所買賣基金的參與證券商或莊家,並可能於交易所買賣基金的股份中擁有重大權益,導致就結構性產品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潛在利益衝突。請於jpmwarrants.com.hk/disclaimer詳閱完整的免責聲明。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