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2576.98 367.26
  • 國企指數 8322.56 140.54
  • 上證指數 3351.25 0.29

6月23日 10:33

瑞信:騰訊收購後再逼近高位 騰訊購29223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表示,美國經濟前景存在包括就業市場增長放緩、消費開支及投資或減弱,及低生產率增幅等的不確定性,當局會在加息問題上審慎行事。中國的經濟憂慮、油價下跌及英國或可能脫歐等,會為全球帶來風險,但聯儲局已作好準備。恒指暫於近20600點爭持,支持留意20200點100天線,阻力參考21000點大關。資金流方面,周二流出恒指好倉超過2100萬元,同日流入淡倉超過2900萬元。

恒指牛熊證街貨變化
截至周二,牛證街貨密集區為收回價19400至19499點,而熊證街貨密集區則為收回價20900至21099點。
另一方面,牛證資金主要流入之收回價區域為19900至19999點;而熊證則主要流入之收回價區域為20700至20899點,但部分街货已被收回。

讀者如看好恒指,可留意牛證(69396),收回價20300點,行使價20100點,17年10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或可留意牛證(69268),收回價20400點,行使價20200點,17年09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讀者如看淡恒指,可留意熊證(68558),收回價21300點,行使價21500點,16年09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或可留意熊證(68808),收回價21178點,行使價21378點,16年10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另外,讀者如看好恒指,可留意認購證(25600),行使價20,600點,16年08月到期。讀者如看淡恒指,可留意認沽證(28129),行使價19,200點,16年09月到期。讀者如看好中企,可留意牛證(63444),收回價7888點,行使價7688點,16年11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讀者如看淡中企,可留意熊證(66621),收回價9388點,行使價9588點,16年08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騰訊收購後再逼近高位
有報道指騰訊(00700)公布全資擁有的財團向軟銀等收購芬蘭遊戲開發商Supercell最多84.3%股權,總代價預計約86億美元。。另有報道指,騰訊旗下「微信支付」內地版用戶陸續收到「實名認證提醒」通知,表示程式是根據國家法規要求,綁定銀行卡後才能使用微信支付服務。另外,騰訊主席馬化騰稱,未來會加強關注雲服務、地理位置資訊、網絡安全及支付等業務,冀成為各行業的連接器,打通最後一公里。

騰訊周三升逾2%,連升四日逼近歷史高位178.5元,支持參考170元水平,看好可留意騰訊購(29223),行使價200.98元,16年11月到期。

深港通憧憬升溫港交所Call獲捧
有報道指港交所(00388)公布,將修訂其股票期權持倉限額模式,當中包括實行三級制,改善實際只有單一持倉限額的情況、定期檢討機制,及根據公司行動作出調整。有報道指港交所公布,旗下聯交所下周一起測試「深港通」北向交易系統,惟最終運作模式仍待監管機構批核。另有報道指,港交所與韓國交易所簽訂無約束力意向書,探討股票衍生產品互掛上市事宜。

港交所周三升近2%,連升四日,向上阻力留意50天線約187.3元,即市支持參考180元水平。周二有逾140萬元流入港交所認購證,看好可留意港交購(27071),行使價220.2元,17年2月到期。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

免責聲明:筆者為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的代表 ,並身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任何財務權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本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有關恒生指數或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免責聲明,請參閱上市文件。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瞭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文件。瑞信之聯屬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結構性產品交投量並不是結構性產品表現的指標,投資者不應僅依賴交投量歷史高位數據以釐定結構性產品日後的表現。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