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2867.74 91.82
  • 國企指數 8308.83 8.58
  • 上證指數 3341.73 10.26

3月26日 09:17

瑞信:港股成交維持800億元之上 港交購17642

美國二月新屋銷售按月增7.8%,以年率計增至539萬個單位,為七年來最高。不過,美國三月製造業PMI初值升至5個月高位,加上市場關注美元強或對企業經營有負面影響,美國股市連跌2日。有報導指除非希臘能獲得新一輪救助款項,否則將於下月20日破產。內地股市10連升後週三調整,恒指則於50天線附近爭持微升收市。資金流方面,週二逾280萬元流出恒指好倉,過去5日累計逾1.1億元流出;而淡倉則有約2,000萬元流入,過去5日累計逾1.3億元流入。

恒指牛熊證街貨變化
牛證街貨集中於收回價23800至23899點,而熊證街貨則集中於25200至25299點。
牛證資金上日主要流入23900至24099點,而熊證資金則主要流入24700至25099點。

讀者如看好恒指,可留意牛證(65622),收回價24145點,行使價23905點,15年06月到期,兌換比率12000; 或可留意牛證(65617),收回價24000點,行使價23800點,15年07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讀者如看淡恒指,可留意熊證(63910),收回價25000點,行使價25200點,15年07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或可留意熊證(63824),收回價24850點,行使價25050點,15年06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另外,讀者如看好恒指,可留意認購證(19497),行使價25,800點,15年08月到期。讀者如看淡恒指,可留意認沽證(19503),行使價23400點,15年07月到期。

國企指數方面,讀者如看好中企,可留意牛證(65296),收回價11525點,行使價11325點,15年10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讀者如看淡中企,可留意熊證(64987),收回價12345點,行使價12545點,15年06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港股成交維持800億元之上
有報道指深港通有望下月正式宣布,今年十月開通,專業投資者可買賣創業板。另外,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期望港股通有朝一日可吸引萬億元計資金南下。港股近日成交維持於800億元以上,港交所股價周初突破170至180元橫行區,暫於180元附近爭持,向上阻力參考一個月高位約182.6元,支持留意50天線約177.6元,看好可留意港交購(17642),行使價188元,15年11月到期。

權重內險股落後大市
有報道指平安保險(02318)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平安好房",其二手房平臺於今日上線。另有報道指中保監將允許財產保險公司自主釐定商業車險費率。平安保險週三無升跌,向上參考94.45元52周高位阻力,支持留意90元關口,看好可留意平安購(19566),行使價106.28元,15年7月到期。

中國人壽(02628)去年純利322億元人民幣,增長30%。一年新業務價值增長9.2%,淨保費收入按年升1.6%。中國人壽週三跌逾1%,向上阻力留意52周高位34元,支持參考20天線約32元,候低看好可留意中壽購18902,行使價38.18元, 15年7月到期。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

免責聲明:筆者為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的代表 ,並身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任何財務權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本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有關恒生指數或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免責聲明,請參閱上市文件。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瞭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文件。瑞信之聯屬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結構性產品交投量並不是結構性產品表現的指標,投資者不應僅依賴交投量歷史高位數據以釐定結構性產品日後的表現。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