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3108.27 441.19
  • 國企指數 8386.21 173.02
  • 上證指數 3374.87 5.63

3月23日 09:05

高盛:恒指於50天線爭持 留意購18844/沽19354

港股連升兩日後上周五出現回吐。恒指低開51點後,於20天(24334點)及50天線(24406點)匯聚區約24400點整固,上試24500點不果,回吐94點,收報24,375點。大市成交達1161億元。

藍籌業績股表現成為市場焦點,中移(00941)去年少賺一成,ARPU未能止跌,其股價上週四午後倒跌,上週五進一步失守100元關口。反觀騰訊(00700)及平保(02318)業績理想,前者連續兩日創新高,後者上周五高見93.4元亦為逾四年高位。

技術上,恒指月初失守雙頂頸線後,曾低見23677點,大致完成量度跌幅。上週四升穿圓底頸線,後市如能守穩,或可再度挑戰區間頂部約25000點水平。惟本週有多隻重要藍籌股公布業績,包括內銀、內險及石油石化板塊,市場或聚焦個別業績股身上。
如認為恒指續有追落後空間,看好可留價外認購證(18844),行使價25288點,7月底到期,實際槓桿18倍,引伸波幅16.8%,換股比率6,400。如認為恒指即市反彈乏力,看淡則可考慮活躍的輕微價外認沽證(19354),行使價23700點,6月底到期,實際槓桿13.4倍,引伸波幅約16.8%,換股比率8,000。

國企指數上周五收報12156點,升34點或0.3%,再度跑贏恒指表現。國指自去年底以來於11,500點至12400點區間上落,波幅範圍充足。國指雖已連升七日,惟14天RSI尚未超買,後市仍有機會再戰區間及保歷加通道頂部(12376點)阻力約12400點。

如看好,可留意活躍的價外認購證(19892),行使價12448點,8月底到期,實際槓桿9.2倍,引伸波幅23.8%,換股比率4000。惟如看調整,則可考慮價外認沽證(19184),行使價11250點,6月底到期,實際槓桿13.5倍,引伸波幅22.9%,換股比率4000。

上證綜指上周五收報3,617點,再創近七年新高,深圳成分股指數亦突破12,500點,為2011年以來高位,兩市成交合共逾11,000億元人民幣。對上一次A股升浪,資金為主要推手,市場憧憬總理李克強力保經濟增長於7%水平,或會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措施,加上人行上週繼續採取寬鬆政策,透過中期借貸便利向市場釋放5,000億元人民幣,資金可望為滬深兩市帶來新升浪。
同時受惠於滬深升市的華夏滬深三百《3188》近日成為資金留意對象,相關認購證截至上週四止過去五日,錄得835萬元資金累計流入。其基金價格上週五高見49元創歷史新高,收報48.9元,亦升2.1%。如認為強勢可持續,看好可留意輕微價外認購證18293,行使價50元,8月27日到期,實際槓桿7.6倍,引伸波幅28.2%,換股比率10,為上週五最活躍的夏三認購證。
安碩A50《2823》 表現相對前者落後,上週五收報13.36元,升2.1%,與1月初高位13.98元仍有逾4%距離。如看好,可留意長期價外認購證18976,行使價15.28元,2016年8月8日到期,實際槓桿4.6倍,引伸波幅30.8%,換股比率10。

由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發出。©版權所有2015年,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一切權利已被保留。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申述、建議或推薦。投資前閣下應理解產品特性及風險,考慮該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並向有關的專業顧問查詢。認股證及牛熊證乃複雜之產品,除相關資產之價格及其變動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認股證價格。本產品並無抵押品,投資者所依賴的是發行人及擔保人的信譽。如發行人或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認股證及牛熊證的價值可急升亦可急跌,持有人的投資可能會蒙受全盤損失。牛熊證更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過往表現並不預示未來表現。在某些情況下,高盛的流通量提供者可能是港交所上唯一為高盛認股證及高盛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閣下應詳細閱讀載有認股證及牛熊證條款及風險披露的有關上市文件。有關上市文件可於此網頁下載: www.gswarrants.com.hk。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