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700.56 78.21
  • 國企指數 7164.22 12.92
  • 上證指數 3230.43 16.81

1月3日 18:32

中銀國際:小米創新高,留意購29813/沽29814

《金融時報》引述中國人民銀行消息指,人行或會在2025年「適當的時候」將利率從當前的1.5%下調。恒指仍受制於10天線,在約19750點附近窄幅徘徊。如看好恒指,可留意恒指牛證(62186),收回價19300點,27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37倍。或可留意恒指認購證(29586),行使價21105點,25年5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如看淡恒指,可留意恒指熊證(65377),收回價20188點,27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36倍。或可留意恒指認沽證(29581),行使價19403點,25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

國家發改委表示,2025年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將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給予補貼。小米集團(01810)股價創上市新高,曾高見36.3元。如看好小米,可留意小米認購證(29813),行使價50元,25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如看淡小米,可留意小米認沽證(29814),行使價28元,25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3倍。

阿里雲與黑芝麻智能達成深度合作,通義千問15億及30億參數大模型已成功在黑芝麻智能武當C1200家族芯片上完成部署,在離線推理場景可實現多輪流暢對話。阿里巴巴(09988)股價反彈,曾高見83.75元。如看好阿里,可留意阿里認購證(27577),行使價100.1元,25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如看淡阿里,可留意阿里認沽證(29478),行使價82.83元,25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3倍。

羅兵咸永道香港預測,今年將有約70至80家企業於香港上市,當中涉及多家大型公司,IPO集資額估計達到1,300億至1,600億元,全球排名有望重回三甲。港交所(00388)表現反覆,曾低見285.2元,創月內新低。如看好港交,可留意港交認購證(28903),行使價368.2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如看淡港交,可留意港交認沽證(29475),行使價272.79元,25年5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

發改委表示將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手相設備股普遍造好,瑞星科技(02018)曾升逾7%高見38.85元。如看好瑞聲,可留意瑞聲認購證(29374),行使價58.73元,25年5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舜宇光學(02382)一度反彈至10天線,曾高見69.45元。如看好舜宇,可留意舜光認購證(29380),行使價70.93元,25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吉利汽車(00175)宣布去年全年銷量達217.6萬輛,超出年度目標近15%並達到歷史新高,今年銷量目標則定為271萬輛,按年增長25%,並指該目標屬較務實及謹慎。吉利股價反彈,升至14.2元附近整固。如看好吉利,可留意吉利認購證(28843),行使價15.82元,25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或可留意吉利認購證(28842),行使價18.52元,25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牛熊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毫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檔(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檔所載認股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