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4139.57 111.20
  • 國企指數 8687.56 19.30
  • 上證指數 3510.18 0.50

12月11日 08:37

中銀:內地股市回升 可留意安碩18095購

內地股市周一創3年多新高後,出現回吐,周二急跌後,昨日再度重拾升勢,上證指數收報2940點,升83點;滬深300更升114點,全日收報3221點。A股ETF回升,安碩A50(02823)及南中A50(02822)均升約5.5%,分別收報11.9元和12.16元,華夏滬深三百(03188)亦升逾4%,收報39.75元。

如果投資者看好安碩A50,可留意新上市安碩A50認購證(18095),行使價12.68元,明年7月到期,爲長期價外證,實際槓桿約8倍。如果投資者看淡安碩A50,可留意安碩A50認沽證(29887),行使價9.28元,2016年8月到期,爲長期價外證,實際槓桿約3倍。

如果投資者看好南中A50,可留意新上市南中A50認購證(18093),行使價12.88元,明年7月到期,爲長期價外證,實際槓桿約8倍。另外可留意新上市南中A50認購證(18098),行使價11.02元,明年12月到期,爲長期價內證,實際槓桿約4倍。

如果投資者看好華夏滬深三百,可留意新上市夏三認購證(18097),行使價39.88元,明年10月到期,爲長期貼價證,實際槓桿約5倍。

中國平安(2318)周二挫6%後,周三即彈回2.4%,技術走勢上,短期70元關口是一重要支持位,收市報73.1元,資金流方面,於12月9日,單日有約2200萬元流入平保的認購證。
投資者如果看好平保,可留意新上市平保認購證(18031),行使價75.75元,明年6月到期,為中期價內證,實際槓桿約7倍。
投資者如果看淡平保,可留意平保認沽證(17814),行使價59.5元,明年6月到期,為長期價外證,實際槓桿約7倍。

內地券商周三隨市回穩,海通證券(6837)、及中國銀河(6881)分別升2%及9.6%,收報20元和10.52元,中信証券(6030)則微跌0.5%,收市報29.2元。於12月9日,單日有約2400萬元流入海通認購證,有逾1400萬元流入中信認購證。
投資者如果看好海通,可留意海通認購證(17538),行使價15.82元,明年8月到期,為長期價內證,實際槓桿約4倍。
投資者如果看好中信,可留意中信認購證(17815),行使價23.33元,明年5月到期,為中期價內證,實際槓桿約5倍。
投資者如果看好銀河,可留意銀河認購證(17537),行使價7.3元,明年11月到期,為長期價內證,實際槓桿約3倍。

港交所(0388)亦回升約1%,最高見179.7元,收市報178.6元。資金流方面,過去5個交易日,有逾4200萬元流入港交所認購證。
投資者如果看好港交所,可留意港交所認購證(17963),行使價170.88元,明年10月到期,爲長期價內證,實際槓桿約5.5倍。
投資者如果看淡港交所,可留意港交所認沽證(17669),行使價159.88元,明年11月到期,爲長期價外證,實際槓桿約4倍。

遭主席馬化騰減持30億元的騰訊(00700),繼續表現疲弱,全日最低見113元,收報115.5元,跌約0.3%。在資金流方面,過去5個交易日,有約6200萬元流入騰訊認購證。

投資者如果看好騰訊,可留意騰訊認購證(27211),行使價128.8元,明年10月到期,為中期價外證,實際槓桿約5倍。

投資者如果看淡騰訊,可留意騰訊認沽證(29328),行使價120元,明年4月到期,為中期貼價證,實際槓桿6倍。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牛態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亳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文件(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文件所載認股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况,如有需要,應咨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