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0728.19 225.15
  • 國企指數 7461.44 85.51
  • 上證指數 3452.30 18.36

9月4日 11:01

中銀:科技股高位調整 留意美團購25226/阿里牛67913/小米購25898

美股隔晚向下調整,道指曾下跌超過1025點,科技股明顯下滑,納指跌5.76%。恆指今早低開338點至24668.8點。如看好恆指,可留意恒指牛證(61701),收回價24250點,2023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27倍。或可留意恒指牛證(51230),收回價24100點,2023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27倍。如看淡恆指,可留意恒指熊證(52320),收回價25192點,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43倍。

據《路透》引述消息指,阿里(09988)旗下螞蟻集團計劃提高在上交所科創板IPO的集資額,籌集資金將超過香港IPO,總籌資規模高達300億美元。如果投資者看好阿里,可留意可留意阿里牛證(67913),收回價258.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或留意阿里認購證(25604),行使價350.2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如看淡阿里,可留意阿里認沽證(16948),行使價21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如看淡阿里,可留意阿里熊證(69319),收回價300.0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5倍。

小米(1810)創辦人雷軍在微博上指,旗下產品站穩高端,年初小米10和小米10 Pro 超預期,最近小米10至尊版發布後出現熱銷情況。近兩年主攻歐洲市場,第二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65%,已經進入市場份額前三。小米股價高位回落,跌約7%至23.8元。如繼續看好小米,可留意小米認購證(25898),行使價27.88元,2021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約3倍。或可留意小米牛證(69876),收回價20.9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如看淡小米,可留意小米認沽證(25899),行使價18.16元,2021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美團(03690)宣布推出「千城計劃」,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進入20個省份,並在各省持續滲透,旨在年底前實現全國覆蓋,並逐步下沉至縣級市場。美團新高後,股價回落3.7%至262元附近,如看好美團,可留意美團認購證(25226),行使價328.88元,2021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同時也可留意美團牛證(67130),收回價238.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如看淡美團,可留意美團認沽證(17866),行使價174.64元,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

印度再以國家安全為由封殺中國118個手機應用程式,當中包括騰訊(0700)旗下手機遊戲《絕地求生》、支付寶及百度等。騰訊(0700)跌2%至534元,如看好騰訊,可留意新上市的騰訊牛證(67089),收回價515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9倍。另外,如看好可留意騰訊認購證(25877),行使價706.4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或如看淡騰訊,可留意騰訊認沽證(18610),行使價466.46元,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或可留意騰訊熊證(52402),收回價558.,2021年1月到期。

陸續有大型新股香港上市集資,港交所(0388)新高後回落至386.6元附近。即市資金流入港交所好倉,如看好港交所,可留意港交所認購證(18611),行使價4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如看淡港交所,可留意港交所認沽證(18971),行使價328.08元,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牛熊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亳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文件(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文件所載認股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咨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