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789.26 42.94
  • 國企指數 7109.61 37.48
  • 上證指數 3376.41 2.39

11月4日 11:04

中銀:建行高位整固 留意購28423

中國10月財新製造業PMI升至51.7逾兩年半高,勝於預期51。恆指低開100點至26806點後,跌轉升,曾升至27000點邊。如看好恒指,可留意恒指牛證(63471),收回價26688點,2021年11月到期,實際槓桿52倍。如看淡恒指,可留意恒指熊證(54229),收回價27500點,2020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50倍。

蘋果上季的營收勝預期,公司並上調2020年手機出貨量至2億部,蘋果未來有望大幅增加配件商訂單。手機股舜宇光學(2382)受利好消息推動,近日連番升至一年新高,超過129元,如看好舜宇(2382),可留意舜宇認購證(28433),行使價128.38元,2020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美團(3690)股價在20天線87.8元整固兩日後,近日反彈至10天線92元附近。如看好美團,可留意美團認購證(11644),行使價101.98元,2020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另外,也可留意美團牛證(57901),收回價81.88元,2020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如看淡美團,可留意美團認沽證(11762),行使價80.83元,2020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據《路透社》報導內地大型電商公司阿里巴巴,計劃最快11月在香港上市,集資100億美元(783.75億港元)至150億美元(1,175.63億港元)。港交所(00388)升至近月高位249元附近,如看好港交所,可留意港交所認購證(18757),行使價265.2元,2020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10倍。另外,如果看淡港交所,可留意港交所認沽證(11025),行使價199.9元,明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10倍。

百威(01876)上月尾放榜,第三季少賺約23%,首三季僅多賺約半成,股價近日曾低見27.45元。如看好百威,可留意百威認購證(12532),行使價33.23元,2020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

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0700)、京東目前在金融領域上獲得牌照已達40張,其中,阿里巴巴與騰訊則是囊括了大多數含金量很高的牌照。騰訊股價近日持續在320元附近。如看好騰訊,可留意騰訊認購證(11431),行使價340.2元,2020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13倍。如看淡騰訊,可留意騰訊認沽證(20058),行使價305.68元,今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14倍。

建行(0939)公佈9月止首三季度業績,錄得純利2253.44億人民幣,按年增長5.3%,每股收益90分。期內,經營收入5115.33億元人民幣,增加6.8%。不良貸款2113.99億元人民幣,較年初增加105.18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1.43%,下降0.03個百分點。建行股價在6.3元附近整固,如看好建行,可留意建行認購證(28423),行使價6.61元,2020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12倍。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牛熊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亳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文件(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文件所載認股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咨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