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742.46 3.86
  • 國企指數 7085.00 12.87
  • 上證指數 3363.31 15.49

5月21日 10:40

瑞通:騰訊挑戰420元 友邦成升市功臣 新上市騰訊牛63439 熊59683

中美貿易休戰,兩國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美股上周五窄幅上落,道指收報24715點,微升1點。總結全星期,道指累跌0.5%。

恒指上周力保31000點之上收市,今早曾升近400點,高位重返31400點之上,向上阻力留意一個月高位31592點。恒指好倉(牛證及認購權證)上周五淨流出逾100萬港元(下同),五日計淨流入逾1.4億元:至於恒指淡倉(熊證及認沽權證)同日淨流入逾2000萬元,五日計淨流入逾1億元,反映投資者對後市各有看法。現時認為大市短線將反彈,留意今日新上市的恒指牛證62353、或恒指認購證25279;相反,認為指數短線有調整機會,留意恒指熊證59016、或恒指認沽證19557。

個股方面,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騰訊(00700)基於PC遊戲《絕地求生》推出的熱門手機遊戲,是從南韓Bluehole獲得的授權,使得騰訊在遊戲商業化方面進展緩慢。不過,騰訊公布業績後維持強勢,今早股價繼續向好,升逾1%,收復約416.2元的50天線。騰訊好倉上周五有逾670萬元淨流出,五日計淨流入超過7500萬元。目前看好騰訊續有上升空間,可留意騰訊新上市牛證63439、或是騰訊輕微價外認購證11483;相反,看淡則可留意騰訊熊證59683、或騰訊貼價認沽證11094。

報道指中國或增加向美國進口能源,以回應收窄對美國的貿易盈餘。國際油價上周五自高位稍為回落,但全星期計,紐約期油累升0.8%,連續3周做好;布蘭特期油累升約1.8%,連續6周上升,創2011年3月以來最長升勢,並一度升破每桶80美元。油股上周五抽升,中石油(00857)以6.3%升幅成為升幅最大藍籌,中海油(00883)上周五亦升3.4%。今早兩大油股個別發展,中海油繼續試頂,一度高見14.6元,再創近三年高,中石油則高開後倒跌,回至6.5元之下整固。觀察資金流向,上周五中海油好倉錄得逾200萬元淨流入,中石油好倉則淨流出逾150萬元。

有報道指,友邦(01299)行政總裁黃經輝表示,目前友邦於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及深圳已以全資方式營運,隨着內地市場開放,友邦將擴展業務至其他中國地區。此外,友邦與騰訊旗下的微醫合作,亦可擴大集團在內地的業務。友邦近期於高位爭持,今早升逾2%,一度重上74元,單一股份為恒指進帳60點,帶動大市上升,向上留意能否重返上市高位75元水平。友邦好倉上周五有逾260萬元淨流入,五日計淨流入超過940萬元。

瑞通相關牛熊證之選擇:
恒指牛證(62353),收回價:30810點,槓桿比率:48倍
恒指熊證(59016),收回價:31890點,槓桿比率:38倍
新上市騰訊牛證(63439),收回價:406.1元,實際槓桿:26倍
騰訊熊證(59683),收回價:429.9元,實際槓桿:21倍
瑞通相關認股證之選擇:
恒指貼價購(25279),行使價:32600點,2018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15.6倍
恒指貼價沽(19557),行使價:29888點,2018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10.6倍
騰訊輕微價外購(11483),行使價:438.9元,2018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13.5倍
騰訊貼價沽(11094),行使價:395元,2018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7.2倍
中油價外購(22830),行使價:7.39元,2018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8.7倍
海油貼價購(20229),行使價:14.88元,2018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7.7倍
友邦貼價購(25292),行使價:75.05元,2018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8倍

瑞通認股證牛熊證上市產品銷售部

重要風險通知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結構性產品之價格一般可急升亦可急跌,有可能損失結構性產品之全部或重大部分購買價,閣下對此應有所準備。
閣下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 。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