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550.29 126.68
  • 國企指數 7009.05 62.37
  • 上證指數 3363.98 37.53

4月18日 11:02

瑞通:恒指10天線遇阻 騰訊400元關得而復失

人民銀行宣布下周三起,下調部分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預料可向市場釋放4000億元人民幣資金。美企業績做好,提振投資者信心,道指隔晚收報24786點,升213點。 港股方面,恒指昨下跌252點,險守30,000大關,另港匯續弱,金管局多次承接港元沽盤。恒指今早受惠定向降準消息,高開逾400點,其後升勢回順,於約30341點的10天線附近徘徊,結束4個交易日跌勢。

恒指好倉(牛證及認購權證)昨淨流入逾3900萬港元(下同):至於恒指淡倉(熊證及認沽權證)同日淨流入逾1600萬元,反映續有較多投資者趁跌市部署好倉,博後市回升。現時看好大盤短線有反彈空間,留意恒指牛證60211;相反,認為指數有調整機會,留意恒指熊證59938。

個股方面,騰訊(00700)近期走勢走勢較大市疲弱。有報道指,內地整頓50款網絡遊戲產品,當中騰訊旗下11隻網遊受查。另有內媒引述消息報道,阿里巴巴、百度和京東三家公司,最快將於今年6月以CDR(中國存託憑證)方式回歸A股,成為首批回A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但騰訊不在此列。

騰訊昨跌1.4%,失守400元關口,一度低見395元的近4個月新低,連跌4個交易日。股份今早反彈約1%,重上400元水平,惟向上動力未算明顯,反彈阻力觀察10天線約408.1元。昨日騰訊好倉有逾610萬元淨流入,五日計淨流入超過1億元。目前欲趁騰訊整固開好倉,可留意騰訊牛證(66166)、或是今日新上市的騰訊輕微價外認購證(11483)。相反,看淡則可留意今日新上市的騰訊熊證(62423)、或不設收回機制的騰訊認沽證(21554)。

人行對部分金融機構降準放水4000億元人民幣,帶動內銀股今早向好,升幅介乎1至2%,建行(00939)曾重上8元,工行(01398)重返6.7元水平,而中行(03988)則高見4.2元之上。觀察輪證市場的資金流向,較多資金流出建行的輪證,昨日有逾580萬元淨流出建行好倉,五日計淨流出逾1400萬元。工行方面,昨日其好倉有逾10萬元淨流入,五日計淨流出超過1100萬元。而中行相關認股證未有明顯的資金流向。

此外,中國平安(02318)將於下周四公布首季業績。另有報道指,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近期組織開展保險公司投資管理基本情況調研。平保昨跌幅超過1.5%,險守81元,同樣連跌4個交易日,今早回升近1%,一度重上10天線和82元。昨日平保好倉有逾300萬元淨流出,五日計淨流入超過2600萬元。

瑞通相關牛熊證之選擇:
恒指牛證(60211),收回價:29,810點,槓桿比率:56倍
恒指熊證(59938),收回價:31,190點,,槓桿比率:22倍
騰訊牛證(66166),收回價:380.1元,實際槓桿:16倍
騰訊熊證(62423),收回價:417.3元,實際槓桿:18倍
瑞通相關認股證之選擇:
騰訊輕微價外購(11483),行使價:438.9元,2018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9.4倍
騰訊認沽證(21554),行使價:390元, 2018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7.3倍
建行貼價購(23773),行使價:8.09元, 2018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8.9倍
工行貼價購(19186),行使價:6.89元,2018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
中行貼價購(17297),行使價:4.26元,2018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8.2倍
平保價外、較高槓桿購(21556),行使價:90.8元, 2018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9.2倍
平保輕微價外、相對中長年期購(25106),行使價:88.88元, 2018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6.1倍

瑞通認股證牛熊證上市產品銷售部
重要風險通知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結構性產品之價格一般可急升亦可急跌,有可能損失結構性產品之全部或重大部分購買價,閣下對此應有所準備。
閣下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 。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