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258.57 245.41
  • 國企指數 6381.50 75.99
  • 上證指數 2736.81 0.79

5月22日 13:28

摩通:騰訊再破頂 內險跑出 騰訊購12797 / 平保購27116 / 國壽購28933

隨著市場對政治憂慮情緒的緩減,美股週三大跌後,連續兩日反彈。港股上周五終結三連跌後,今日繼續造好,曾突破本月高位,再創22個月高位。資金流方面,上周累計有逾1億港元流入恒指認沽證及熊證;同期有1000萬港元流入恒指認購證及牛證。如看好可留意恒指牛(69753),收回價24889點,實際槓桿約54.0倍;如看淡可留意恒指熊(65110),收回價25800點,實際槓桿約33.4倍。如看好恒指,可留意恒指購(13273),行使價25100點,到期日2017年9月,實際槓桿約13.8倍;如看淡可留意恒指沽(28529),行使價24400點,到期日2017年8月,實際槓桿約17倍。

騰訊(00700)上周三收市公布業績,今年首季純利按年增長58%,高於市場預期,為主要受到手遊收入加速增長帶動。另一亮點為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收入比重上升,晉身集團第二大業務。騰訊季績優異,獲多家大行唱好,調高目標價。騰訊績後續強,屢創新高。騰訊過去幾乎每次公佈業績後,市場均趁勢沽貨,上周亦見流入騰訊淡倉資金增加。累計有6000萬港元流入騰訊認沽證及熊證。如後市看好騰訊,可留意騰訊購(12797),行使價287.87元,到期日2017年9月,實際槓桿約10.9倍;如看淡可留意騰訊沽(14941),行使價236.36元,到期日2018年1月,實際槓桿約8.0倍。

內地保險股領升,平保升(02318)升逾3%,突破52週新高。國壽(02628)亦升近2%,上試本月高位25元。如後市看好內險股,可留意平保購(27116),行使價51元,到期日2017年11月,實際槓桿約8.9倍;如看好可留意國壽購(28933),行使價26.8元,到期日2017年10月,實際槓桿約9.1倍;如看淡內險股,如看淡可留意平保沽(13377),行使價41.41元,到期日2017年10月,實際槓桿約13.1倍;亦可留意國壽沽(28084),行使價23.23元,到期日2017年12月,實際槓桿約6.8倍。

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

無抵押結構性產品
本資料所述之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及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筆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並未持有上述證券。本資料由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編製,僅供參考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要約、建議、提呈出售或招攬購買任何上述產品,亦並不構成摩根大通進行任何上述交易之承諾。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摩根大通不保證未來事件或表現將與上述任何意見或預測一致。認股證及牛熊證乃無抵押之結構性產品。結構性產品之價格可急升也可急跌,投資者或會損失所有投資。可贖回牛熊證備有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 (i) N 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ii) 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格可能為零。摩根大通並非投資者的顧問或信託人,亦不會負責决定投資該金融工具是否合法或適合任何準買家。投資者應為自己作風險評估,並在需要時諮詢專業意見。投資者應詳閱有關上市文件中之條款、風險因素及其他資料,並瞭解結構性產品之特性及願意承擔所涉風險,否則切勿投資上述產品。結構性產品於第二市場的流通量是無法預料的。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為認股權證及牛熊證及/或交易期權的莊家及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為上述結構性產品的唯一流通量提供者。摩根大通或其聯屬公司可能作為交易所買賣基金的參與證券商或莊家,並可能於交易所買賣基金的股份中擁有重大權益,導致就結構性產品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潛在利益衝突。本資料所載的資訊及數據乃取自相信為可靠的來源而真誠地編製。摩根大通及其聯屬公司或代理人並無核查有關資料,亦不保證有關資訊、數據或分析的準確性、合理程度或完整性。任何資訊服務提供者或第三方概不保證數據的計算結果,而有關計算結果可能並不完整。如有錯誤以致有任何虧損或損失,摩根大通概不承擔任何責任。任何人士均不得以此等資料作為向摩根大通提出任何申索或訴訟之根據。摩根大通及其附屬公司於中國內地並無證券業務,亦無批准或委任任何代理機構或個人於中國內地代理本公司的產品及服務。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