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718.61 2.14
  • 國企指數 6331.86 7.81
  • 上證指數 2967.40 21.55

3月7日 10:11

瑞信:取消漫遊資費 電訊股偏軟

有報道指,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計劃由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在全國範圍內的手機長途及漫遊費;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表示今年在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又指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包括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

中國移動(00941)的母公司中移動集團總經理李躍指,取消長途及漫遊費用是一個挑戰,但資費下降可激發客戶需求,而中移動周一則先升後回,50天線亦得而復失,收市回落至85元以下,股價向上阻力可留意10天線約86元,支持參考一個月低位84.35元。周一有近70萬元流出中移動認購證,5日累計流入逾300萬元。看好可留意中移購(16179),行使價90.93元,17年6月到期。或中移牛(68229),收回價80.18元,行使價78.98元, 17年11月到期。

中國聯通(00762)母司聯通集團總經理陸益文亦表示,希望通過業務創新轉型,以及產品優化升級,來彌補取消漫遊費的損失,而將於3月15日公布業績的聯通,周一走勢反覆,大致保持在10天線至100天線之間爭持,收市持平,向上阻力留意10天線約9.4元,支持參考50天線約9.18元。周一有逾260萬元流入中聯通認購證,5日累計流入逾780萬元。看好可留意中聯購(28434),行使價11.4元,17年7月到期。或中聯牛(62189),收回價8.8元,行使價8.6元, 17年11月到期。

騰訊向好 匯豐整固

有報道指,騰訊(00700)主席馬化騰表示,今年會向全國兩會提交七份建議,包括發展數字經濟、數字文化產業全球競爭、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打造粵港澳科技灣區等。

騰訊將於3月22日公布業績,股份周一先跌後回升,高位曾升逾1%至210元以上,收市保持升勢並收復20天線,向上阻力留意上月底高位216.40元,支持參考一個月低位202.2元。周一有近160萬元流出騰訊認購證,5日累計流入逾2,500萬元。看好可留意騰訊購(29131),行使價242.0元,17年9月到期。或騰訊牛61974,收回價199.28元,行使價197.28元,17年10月到期。相反看淡則可留意騰訊沽(25884),行使價200元,17年6月到期。或騰訊熊(64786),收回價220.28元,行使價222.28元, 17年11月到期。

匯豐(00005)繼續在倫敦股市進行股份回購,而有報道引述匯豐集團財務董事麥榮恩指,美國匯豐的普通股權一級比率高達25%;有分析預期如將過剩資本回撥母公司,將會增加未來再次回購的機會。

匯豐周一變化不大,大致保持在63元至64元之間橫行,收市微跌,向上阻力留意50天線約64.7元,支持參考一個月低位62.4元。周一有逾70萬元流出匯豐認購證,5日累計流入逾950萬元。看好可留意匯豐購(29096),行使價67.05元,17年6月到期。或匯豐牛(63042),收回價58.98元,行使價57.48元, 17年11月到期。相反看淡則可留意匯豐沽16347,行使價55.18元,17年7月到期。

內險股暫缺方向 平安、中壽橫行

有報道指,傳中國保監會考慮調整險企監管,允許大型保險公司重新展開海外擴張。另有報道指,中國保監會召開2017年全國人身保險監管工作會議時強調,今年會關注部分公司的現金流風險、加大現場檢查力度,以及推進業務分類監管等。

中國平安(2318)將於3月22日公布業績,股份近期連跌多日後,周一保持在41元以上向好,即市向上阻力留意20天線約41.8元,支持參考50天線約40.5元。周一有逾180萬元流出平安認購證,5日累計流出逾260萬元。看好可留意平安購15482,行使價44.78元,17年7月到期。或平安牛68297,收回價37.98元,行使價37.38元, 17年9月到期。

另一內險龍頭股中國人壽(2628)周一變化不大,收市持平,向上阻力留意10天線約24元,支持參考50天線約22.2元。周一有近50萬元流出中壽認購證,5日累計流出逾310萬元。看好可留意中壽購29343,行使價25.93元,17年9月到期。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
免責聲明:筆者為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的代表 ,並身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任何財務權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本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有關恒生指數或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免責聲明,請參閱上市文件。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瞭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文件。瑞信之聯屬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結構性產品交投量並不是結構性產品表現的指標,投資者不應僅依賴交投量歷史高位數據以釐定結構性產品日後的表現。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