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651.15 366.61
  • 國企指數 6269.76 149.39
  • 上證指數 3088.64 35.74

7月28日 18:55

法巴:留意收市競價前後價差

收市競價實施近一星期,暫時運作大致暢順。雖然在收市競價前後,指數及正股的價格或會出現差異,但差異在近期的運作中,暫時仍屬偏少,對窩輪及牛熊證的影響亦尚算有限。

根據過去幾日的經驗,由於窩輪及牛熊證並不包括在收市競價內,但指數及不少正股卻會在競價後出現變動,對牛熊證而言,如果相關資產在競價結束後,升穿或跌穿牛熊證的收回價,該產品亦會被收回。事實上,這情況在收市競價第一日已經發生,一隻收回價在187.88元的騰訊(00700)熊證,在本周一收市競價後被收回,是競價再度實施後的首隻。

騰訊在當日下午4時的參考價是187.10元,當時尚未升穿187.88元的收回價,不過在競價時段結束後,騰訊卻升至188元收市,升穿了該熊證的收回價。由於持有熊證的投資者,不能夠在收市競價時段進行牛熊證買賣,持貨者只好眼見騰訊衝高而未能平倉;不過在這例子中,騰訊在當日收市競價前後的變化,其實亦不過是0.5%左右,算不上是劇烈變化,而以此熊證的收回價與當日4時騰訊的參考價比較,相距亦只有0.4%左右,本身亦屬收回風險較高的產品。如果不想因收市競價的變動,而為牛熊證帶來額外的收回風險,投資者在現價與收回價距離拉近時,應考慮是否先行沽貨平倉。

至於通用在窩輪及牛熊證身上,則是收市競價前後,相關資產的價格會出現分別,但輪證在下午4時已停止買賣,亦即是相關產品反映的,是正股在下午4時的價格,而未能將競價後的收市價反映。到翌日開市後,輪證投資者需留意的是報價機上的正股變化,並非實際上在輪證價格理論上應該反映的變化,真正應反映的是相關資產由上個交易日4時起至此刻的價格升跌。

以實際情況為例子,中國銀行(03988)在周三下午4時,參考價為3.23元,但到競價後,中行收市價為3.25元,兩個價格相差0.62%,以格數計則是收高了兩格。由於中行的窩輪,對沖值普遍偏高,不少都在30%至40%以上,以1兌1的窩輪為例,可能正股每跳動1格,輪價理論已會跳動3至4格,影響其實頗大。到周四上午,中行股價略見回軟,假設當時價格為3.22元,在報價機上的顯示,正股下跌了3格及近1%,上述認購證理論上應下跌9至12格,而認沽證則上升同樣格數;但實際上,不少中行認購證在周四早上只是跳動幾格,原因便是輪價實際上反映的正股變化,是參考正股4時的價格,即實際上只是跳動了1格。如果投資者純粹參考報價機上的變化,便會誤以為認購證跌少了,而認沽證則升少了。

由於報價機上不會特意記錄低股份在下午4時的參考價,為了幫助投資者更能有效地計算輪證的理論變化,法巴因應收市競價生效而推出「收市競價變化」網上工具,讓投資者能夠參考主要指數及活躍股份在4時及競價後的價格變化,從而在計算輪證跳動時,能獲得更切合實際情況的參考,相關數據或可瀏覽法巴認股證網站查詢。

至於有投資者查詢,為何窩輪及牛熊證不被納入收市競價內。由於輪證有莊家制,即是由輪商開出買入盤及賣出盤,但收市競價則讓投資者在限定的範圍內輸入買賣盤以配對成交,兩個機制或有原則上的分別,特別是莊家制讓輪商開出合理的買賣盤以控制秩序,但配對制則讓投資者跟隨自己看法而自行輸入買賣盤,一旦輸入的買賣盤偏離理論價,無論買方或賣方均有機會蒙受損失,因此有莊家制的輪證,或許並不適合納入收市競價內。

法國巴黎銀行上市衍生產品部聯席董事 薛健鋒

筆者為香港金融管理局之持牌人士,以上純為筆者之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及其聯屬公司。筆者並無持有上述之股份。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或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投資者購買時,所依賴的是發行人及擔保人的信譽。有關資產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本資料並不構成任何建議、邀請、要約或遊說買賣結構性產品。投資者應仔細查閱結構性產品之相關風險及自行評估風險,並在有需要時諮詢專業意見。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