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089.93 17.03
  • 國企指數 6477.24 12.75
  • 上證指數 2972.53 22.53

12月17日 09:29

瑞信:滙豐反彈重上60元 滙豐購23927

美國上月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2%,是一年半以來最大升幅,加深市場預期聯儲局本周加息。周二晚油價反彈,紐約期油7年低位止跌急彈3%,能源及金融股造好,帶動美股向上。港股周三跟隨外圍高開,其後升幅擴大,升近2%至21700點,阻力留意22000點關口,即市支持留意近21000點近日低位。資金周二流入恒指好倉逾2100萬元,累計五天流入超過2.3億元, 同期淡倉流出逾2300萬元。

恒指牛熊證街貨變化
周二恒指牛證街貨集中於20800至21099點,而熊證則集中於22100至22199點。
牛證資金主要流入20900至21099點,而熊證則主要流入21800至21899點。

讀者如看好恒指,可留意牛證(61008),收回價20846點,行使價20596點,16年06月到期,兌換比率12000; 或可留意牛證(60875),收回價20950點,行使價20700點,16年07月到期,兌換比率12000。
讀者如看淡恒指,可留意熊證(62638),收回價22250點,行使價22450點,16年03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或可留意熊證(62824),收回價22350點,行使價22550點,16年03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另外,讀者如看好恒指,可留意認購證(23380),行使價23000點,16年03月到期。讀者如看淡恒指,可留意認沽證(22998),行使價20900點,16年04月到期。

國企指數方面,讀者如看好中企,可留意牛證(63056),收回價8600點,行使價8400點,16年04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讀者如看淡中企,可留意熊證(62708),收回價10300點,行使價10500點,16年03月到期,兌換比率10000。

滙豐反彈重上60元
有報道指滙豐(00005)已開始向內地企業客戶發行存款證,成為內地首家向企業發行大額存單的國際性銀行。另有報道指滙豐曾討論將總部從倫敦遷往多倫多。
滙豐周三升近2%收復60元關口,向上阻力留意50天線約61.5元,支持參考一個月低位58.8元。周二有約470萬元流入滙豐認購證,看好可留意滙豐購(26442),行使價61.28元,16年3月到期;或滙豐購(23927),行使價65元,16年5月到期。

權重內險股連升三日
有報道指中國平安保險(02318)旗下陸金所即將完成10億美元融資。另有報道指,中保監要求保險機構聘請獨立審計機構開展專項審計。另有報道指,稅優健康險31省落地試點,稅延養老險最快年內出臺。

權重內險股連升三日,中國平安周三升逾1%,向上阻力留意50天線約43.6元,支持參考一個月低位40元,看好可留意平安購(23418),行使價46元,16年4月到期。

而中國人壽(02628)周二同樣升逾1%收復25元,向上阻力留意10天線約25.6元,支持參考一個月低位23.8元,看好可留意中壽購(23920),行使價27.88元,16年5月到期。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

免責聲明:筆者為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的代表 ,並身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任何財務權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本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有關恒生指數或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免責聲明,請參閱上市文件。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瞭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文件。瑞信之聯屬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結構性產品交投量並不是結構性產品表現的指標,投資者不應僅依賴交投量歷史高位數據以釐定結構性產品日後的表現。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