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9720.70 31.81
  • 國企指數 7143.88 8.25
  • 上證指數 3368.07 1.96

8月17日 11:13

瑞通:新經濟股染藍後表現不一 小米衝高7% 資金即市追入牛證

美國零售數據連續三個月錄增長,惟升幅遜預期,另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評估會議押後,道指上周五收報27931點,升34點(或0.1%),全星期計累升約1.8%。恒指上周五收報25183點,跌47點,全周計累漲651點(或2.6%),結束連跌四周走勢。今早升超過300點,重上25500點。恒指好倉(牛證及認購權證)上周五淨流出逾2000萬港元(下同),恒指淡倉(熊證及認沽權證)同日淨流入逾3400萬元,反映投資者繼續看淡後市。上周五恒指牛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3500至23599點,而熊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5800至25899點。

小米(01810)和阿里巴巴(09988)成功獲納入為恒指和國指成份股,變動將於下月七日起生效。其中,小米「染藍」較令市場感意外,並將會佔恒指權重2.5%,股份上周五收升0.9%於15.34元,今早一度抽升逾6%,高見16.38元之水平。上周五有逾1500萬元淨流出其好倉,淡倉同日則有近200萬元淨流入。

美團(03690)在今次恒指季檢中未能成功染藍,只獲納入國指。美團上周五曾漲6.9%至226元,收市升幅收窄至近4%,報219.8元。美團今早最多回吐逾4%,低見209元,其後跌幅收窄至不足1%。集團將於今周五公布中期業績。上周五有超過7億元北水淨買入美團,是當日淨流入最多股份。輪證資金流方面,上周五有逾2800萬元淨流出其好倉,淡倉同日則有近1700萬元淨流入。

美國總統特朗普指正考慮是否禁制更多中資公司,包括將佔恒指權重5%的阿里巴巴。另外,據報阿里旗下螞蟻集團已接受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輔導。阿里巴巴將公布2021財年首財季業績,券商料最多可按年多賺近三成。股份上周五收跌0.5%於246.8元,今早曾再跌約2%,下試240元支持。上周五有逾210萬元淨流出阿里好倉,淡倉同日則有逾50萬元淨流入。

港交所(00388)將於周三公布中期業績,券商料受投資收益影響,集團或按年少賺約4%,但未來或有更多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續為市場帶來憧憬。港交所上周五未能企穩370元關口,最終收跌近1%於368.4元。今早先好淡爭持,其後升逾2%,突破370元關。上周五有逾640萬元淨流入其好倉,淡倉同日則有逾70萬元淨流出。

瑞通相關認股證之選擇:
港交輕微價外、中短期購(16345),行使價:418.8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5.8倍
港交輕微價外、中短期沽(16498),行使價:323.88元,2021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5.5倍
小米貼價、中短期購(16020),行使價:16.68元,2021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4.6倍
小米輕微價外、中短期沽(19128),行使價:15.4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3.3倍
美團輕微價外、中短期購(16017),行使價:250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5.6倍
美團輕微價外、中短期沽(16844),行使價:190元,2021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3.8倍
阿里輕微價外、中短期購(21499),行使價:276.18元,2021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6.1倍
阿里輕微價外、中短期沽(20606),行使價:218.8元,2020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5.7倍

瑞通相關牛熊證之選擇:
恒指牛證(63250),收回價:24710點,槓桿比率:33.1倍
恒指熊證(53140),收回價:25976點,槓桿比率:34倍
港交牛證(57042),收回價:346.799元,槓桿比率:12.4倍
港交熊證(53792),收回價:402.8元,槓桿比率:10.4倍
小米牛證(62216),收回價:14.99元,槓桿比率:8.6倍
小米熊證(66316),收回價:16.88元,槓桿比率:15倍
美團牛證(60976),收回價:200.599元,槓桿比率:8.8倍
美團熊證(54909),收回價:236.81元,槓桿比率:9.9倍
阿里牛證(54479),收回價:231.5元,槓桿比率:14.7倍
阿里熊證(68095),收回價:262.88元,槓桿比率:11.4倍
美團牛證(60976),收回價:200.599元,槓桿比率:11.1倍

重要風險通知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結構性產品之價格一般可急升亦可急跌,有可能損失結構性產品之全部或重大部分購買價,閣下對此應有所準備。
閣下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