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
阿里巴巴(09988)於「2025雲棲大會」宣布加碼人工智能(AI)投資,積極推進3年3800億元人民幣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推出旗艦模型Qwen3-Max,並與輝達(Nvidia)展開新合作,一系列利好消息刺激股價炒上,攀上2021年10月以來新高。本文盤點各大行對阿里巴巴股價走向及其AI業務發展前景的看法。
摩根士丹利持續看好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佳AI賦能者的地位,重申阿里巴巴美股目標價為200美元,評級「增持」。
大摩稱,阿里的通義大語言模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開源模型,並在國內企業級大模型API市場排名第一。而Qwen3-Max是通義千問系列中規模最大、性能最強的基礎模型,預訓練數據達36萬億Tokens,總參數超過1萬億,提供指令(Instruct)版與推理(Thinking)版兩類。測試版已在Chatbot Arena排行榜取得第3名,正式版有望再創突破。總體表現據稱已超越GPT-5與Claude Opus 4,躋身全球前三。
摩根大通指出,中國生成式AI呈現供不應求,阿里雲不僅批發GPU算力,更採全棧策略(基建、基礎模型、PAAS、代理、垂直應用),催化高價值工作負載。即使對中國的硬件供應是分層和受監管,阿里雲人工智能平台(PAI)與輝達(Nvidia)的合作亦為Physical AI(物理AI)用例(機械人和自主系統)提供了務實的橋樑。而阿里雲把潛在市場擴展到海外,實現中國以外的多元化成長。
摩通認為,就中國AI上升周期而言,阿里雲仍是中國GenAI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隨着愈來愈多的傳統產業實現營運數字化並採用GenAI,相信超大規模企業的資本支出將惠及下游產業和企業。該行維持阿里巴巴的「增持」評級,港股目標價為165元;美股目標價為170美元。
花旗上調阿里巴巴美股和港股目標價,稱基於「雲棲大會」現場參會人員的流量以及公司對數據中心容量將增長10倍的樂觀預期,上調其雲收入和資本支出的假設。
花旗表示,作為擁有全棧AI服務的全球超級雲平台之一,阿里巴巴已充分準備好抓住超級人工智能進化帶來的機會,這種進化應可轉化為未來數年的可持續雲收入增長。儘管暫無明確指引,該行當前假設現有的3800億元人民幣資本支出預算將在2028財年第二季末之前部署到位,進度快於3年的時間。預計2026至2028財年的雲收入將以年均29%的復合成長率提升,高於此前預期的26%,並保守維持雲利潤率不變。
花旗重申「買入」評級,將阿里巴巴ADR目標價調高16%,由187美元上調至217美元;其港股目標價上調17%,由183元上調至215元。
中金看好阿里雲商業價值持續釋放和對該集團估值的持續提振,上調美股及港股目標價34%及35%,至204美元及197元,維持「跑贏行業」評級。
中金表示,阿里預期數據中心能耗規模上行,意味着資本開支的大幅投入和AI相關收入將大幅上行。另外,通義是全球領先的開源模型生態,衍生模型超過17萬個,衍生模型數量全球第一,是AI時代的作業系統。而阿里雲具備AI時代的全棧能力,從通義大模型、百煉等AI服務平台到中國第一的AI基礎設施和計算網絡,隨着AI需求持續發展,阿里雲將在各個維度受益。
瑞銀預期,阿里雲可成為AI雲需求日趨強勁的主要受益者,對其收入增長前景轉趨樂觀。市場或會將阿里雲2027及2028財年收入增長24%及21%的預測再度上調,相應將阿里港股目標價上調至210元,美股目標價由162美元上調至216美元,評級「買入」。
滙豐研究指出,阿里正在擴展全球數據中心和技術服務中心,以推動進一步的海外增長,相信該公司正在捕捉中國企業出海需求並探索本地市場機會。阿里在AI領域的進展和對投資的承諾,鞏固其在雲端和AI領域的領先地位,其核心電商業務亦與AI構成協同效應,長遠而言提成率有望上升。該行重申阿里的「買入」評級,美股目標價為190美元,港股目標價185元。
至於交銀國際認為,阿里巴巴在晶片算力、應用及服務全棧式布局已經形成,將推動中國AI應用加速落地,按SOTP把阿里巴巴港股目標價從159元升至195元,維持「買入」評級。
機構 | 評級 | 目標價 |
摩根士丹利 | 增持 | 200美元(美股) |
摩根大通 | 增持 | 165元(港股);170美元(美股) |
花旗 | 買入 |
215元(港股);217美元(美股) |
中金 | 跑贏行業 |
197元(港股);204美元(美股) |
瑞銀 | 買入 |
210元(港股);216美元(美股) |
滙豐 | 買入 |
185元(港股);190美元(美股) |
交銀國際 | 買入 |
195元(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