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stock360.hkej.com
Skip This Ads
  • 恒生指數 24139.57 111.20
  • 國企指數 8687.56 19.30
  • 上證指數 3510.18 0.50

2025年6月5日

【EJFQ信析】美滙再陷跌浪 瑞郎避險穩膽

華爾街股市周二(3日)續升,標普500指數攀上5970點收市,屬3月初以來新高,蓄力「登六」之餘,不排除再次破頂;可是,「對等關稅」後引爆的「三殺」,只有美股能夠回復舊觀,10年期國債息率較4月初時依然高出約0.25厘,聯邦政府債務危機惡化這頭「灰犀牛」恐令投資者無從躲避。

仍未收復失地的還有美元。美滙指數今年4月自102水平下滑,挫至98.278才反彈,惟受制102阻力又回軟,整數100關口再不保,考驗前底支持。

今趟美元表現與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類似。2017年1月初美滙指數開展跌浪,約13個月內累積下瀉近15%;2025年同樣是在他就職前見頂,短短3個月間曾插水11.1%,弱勢比起「1.0」時更甚,多數分析亦相信尚未見底。

美滙遭看淡的理由眾所周知,首先是國債吸金力降低令資金流出美元資產,但貶值其實可間接化解龐大債務,這正屬個別重債經濟體避免違約的方法之一,何況貶值也有助提升出口競爭力,不少國家均會藉此刺激經濟。其次,美國今年將再度下調利率為市場共識,縱使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如何維護「數據主導」,只要通脹沒顯著加劇,減息僅遲早問題,並進而拖累滙價。摩根士丹利預期具8%下跌空間,華泰研究則測算美元仍被高估15%到20%。

美滙趨貶,分析普遍預料歐羅、日圓、瑞郎將是贏家,2025年以來此3種貨幣兌美元均上漲大概10%,無疑都獲資金垂青,升值對3個國家經濟是否利多於弊,卻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確認。不過,當中瑞郎應該特別值得投資者留意。
《金融時報》最近一篇由曾經擔任大摩新興市場主管兼首席全球策略師的Ruchir Sharma撰寫、題為「The world's strongest currency is also super-competitive」的文章,點名瑞郎長期強勢,原因包括瑞士擁有出色高端製造業,助國家錄得貿易盈餘;對創新及教育投入大量資源,使其國民每小時工作可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帶來約100美元貢獻,勝過不少大型經濟體。

瑞郎四分一世紀走勢與上述說法吻合。附【圖】所見,自1999年歐羅面世迄今,連同日圓、加元、澳元、英鎊等主流貨幣,多年以來兌美元不是區間波動(波幅當然也不細),就是像圓滙及鎊滙般輾轉尋底,只有瑞郎反覆升值。換句話說,市場一直把瑞郎視為避險工具,可能忽略了其長期強勢也屬特點,因此,在投資組合中可考慮加入瑞郎,以分散滙率風險。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