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2025年4月最吸引「全球眼睛」的經濟事件莫如特朗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建基於荒誕謬論的所謂「美國長期遭受世界各國貿易逆差的不公平對待」。過去數十年,美國為了追求更賺錢的金融服務與IT等高端產業,主動放棄了製造業,造成美國經濟平衡的嚴重傾斜。因爲大部分國家信任美國信譽,接納美元,因此美國可以狂印紙張----美元,換取別國的廉價產品與服務,當然錄得「貿易逆差」。然而,新領導人特朗普口出狂言,言而無信、肆意妄為、朝令夕改及跋扈囂橫的態度,不但赤裸裸顯示美國政客的僞善,更坦蕩蕩表露美式民主的漏洞,讓特朗普儘情地無所不用其極運用總統「行政命令」特權,繞過國會,儼如權傾朝野的暴君,引致社會混亂、民生凋敝。正如上星期「股神」巴菲特在股東會上提及特朗普將貿易當作武器的做法,透過加徵關稅,擾亂全球市場,只是向3億人炫耀自我陶醉的所謂「成就」,卻令其他75億人不滿,激怒全球,是重大錯誤......
衆所周知,上一任總統期間對中國加徵關稅,約92%新增的稅款是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既有先例,今次美國向全球加徵「對等關稅」,最終吃虧也會是廣大美國民眾。經過上次經驗,中國有所準備,強硬應對,除推出回應性關稅外,更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中國掌控全球重稀土金屬的完整供應鏈,並佔據該類稀土製磁鐵90%的寰球產量。禁止重稀土出口美國,就連經第三國轉口到美國都禁止,是針對美國軍工及高科技產業的「精準打擊」。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和天然氣,全部可以在國際市場找到替代貨源。中國人可以不用美國貨,但美國人日常生活離不開中國貨,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特朗普旗下酒店的貨品有超過70%是中國製造。基本民生消費品短缺,通貨膨脹,苦的是美國企業和基層民眾。
最近美媒不斷「放風」,指中美雙方正就關稅進行磋商,但中方一律嚴正否認,直斥是假新聞。孰是孰非,相信現時大部分有智慧的人士自當認清。美國今年首季GDP負增長0.3%,4月很大機會進一步惡化。電商平台、物流業、天然氣、石油生產商以至出口黃豆/玉米/豬肉等的農民,都深受影響,失業及經濟蕭條可能隨之而來。中國短期也面對困境,要擴大內需吸納外銷貨品。謀劃「十五五」時期要前瞻性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對經濟布局進行調整優化,推出多項措施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效穩住經濟基本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性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國民的高儲蓄率,比美國民眾背負沉重債務更能支持下去。
很明顯,中國就是全球貿易增長穩定器,堅定站在發展中成員一邊。全球約80%人口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都指望中國帶領潔淨能源的發展,協助綠能革命,開發用之不盡的太陽能和風能,發展經濟,擺脫貧窮。當然,中國亦憑藉完善的供應鏈,協助各國改善基建設施,也對全球經濟及商貿作出貢獻。美國卻堅持「美國優先」和零和博弈,橫行霸道,只在乎自身利益,不相信可以透過經貿合作獲得共贏。美國閉關自守,等於自絕於世界,亦等於為中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除了少數附庸聽美國擺布,絕大多數國家都不願選邊站隊。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最近發布的展望報告:關稅正在推高物價、削弱實際收入,並擾亂供應鏈;移民政策的收緊和政府效率部(DOGE)的削減預算,也對美國經濟產生直接影響。預計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全年計年化增長率將滑落至0.1%,遠低於去年的2.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底亦公佈了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最新數據,對全球經濟的預測下調了0.5%,調至2.8%。重申關稅對美國本土的負面影響相當顯著:重挫美國股市,美債孳息率飆升,美元轉弱。IMF新的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僅能增長1.8%,比之前的預期低了0.9%。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為4.0%,比之前的預測下調了0.6%。對歐洲大陸經濟火車頭的德國,更預測為停滯狀態,經濟出現零增長,與今年1月份相比增長預測下調了0.3%。
事實上,現今世界政經一體,不可分割。目前「俄烏之戰」仍陷膠著狀態,將歐洲整體經濟拖著,停滯不前。美國前朝拜登政府煽動俄烏戰爭之目的,是奢望北約可藉着軍事優勢攻佔俄國領土,並瓜分其資源。一如既往,美國政客就是高估自己,低估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能耐。實際上,「俄烏之戰」的結局早就定性:佔領的土地歸俄羅斯,債務歸烏克蘭,礦產歸美國。其他地緣政治局勢,也是劍拔弩張。中東方面,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狂轟濫炸,會否引起亞拉伯國家多方面齊齊報復?東海及南海的美國附庸不斷發出噪音,又會否製造麻煩,引起輕微動蕩?都是不可掉以輕心的事項!
顯而易見,5月股市更加充滿不穩定性,受特朗普言論、中美貿戰進展、地緣政治局勢、各國財經政策、最新金融數據及資金流動方向等等影響。值得一提的,根據頂尖美國投資公司最新預測,2025年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率,分別從4.5%和2.5%下調至3.5%和0.5%。美國的經濟表現會大幅度落後於中國,西方有很多醒目資金,眼見勢色不對,已靜靜地撤離歐美,改投在中、港兩地的金融市場。所以一定要多留意匯率及有關資金流動指數的數據,對中、港股市有很大的啓示和指引。
如股市有「插水式」地大幅度下跌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所大幅度讓步,投資者不妨分段吸納國策板塊的質優股,中/長線回報應該不錯的。板塊方面,「船堅炮利」才能震懾敵方,才可保家衛國,尤其是尖端軍事科技,所以高端航天科技、人工智能及軍事工業都值得留意。國內大力推動「內循環」配合「外循環」,物流運輸、零售行業、電動汽車與相關產業及潔净能源板塊肯定受惠。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企業管治)策略減少對環境及社會的損害,也是全球大勢所趨,不妨考慮。對於短線投資/投機者而言,更隨時充滿獲利機會,但定要衡量個人可承受之風險胃納,緊貼時事,冷靜分析,適時獲利,嚴守止蝕。
黎永良
【作者簡介】黎永良
40多年全球金融市場工作經驗,銀行專業會士,香港證券投資學會和香港董事學會的資深會士,香港大學理學院80周年18位傑出校友之一,九龍華仁書院80周年傑出校友之一。擅長從真實交易的實際經驗中分析全球股票市場的方式已經啟發了公眾散戶投資者關於交易策略,投資策略,確定真實訂單,識別假訂單/消息,避開陷阱,預測市場崩潰等的意識。2023年5月被委任爲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現時為時富金融財富管理顧問。
下一篇:恒指高開71點 港交所高開近2%
上一篇:夜期報22487 升6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