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stock360.hkej.com
Skip This Ads
  • 恒生指數 21395.14 338.16
  • 國企指數 7897.44 118.43
  • 上證指數 3276.73 3.61

2025年3月13日

瑞士百達:中資股升浪未必如早前般急速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兼研究主管陳東認為,單純由估值推動的中資股升浪或已很大程度走到盡頭,因中資股主要板塊的估值經已重返長期均值。展望升市下一階段,關鍵在於中國科企能否繼續引入全新且令市場感到驚喜的人工智能相關應用,以及這些科企的盈利能否維持健康動力。

他續稱,中資股最壞時間已過,因中國經濟經已觸底,一二線城市內房市場亦開始錄得改善,加上內地未來將迎來更多政府刺激措施,相信本輪由科技股推升的中資股升浪未來仍有上升空間,惟升勢未必如早前般急速。

中資股過去幾年亦曾出現幾輪短暫升浪,陳東指出,有關升市之所以為時短暫,且之後出現大幅回調,是由於升市原因單純地基於投資者對刺激政策預期所致。

另外,儘管中美關稅問題仍是中資股最大不確定性,倘兩國貿易緊張程度維持在現水平而沒有升溫,陳東預料投資者對中資股的市場情緒仍有力繼續改善。

對於主動型基金至今尚未積極增持中資股,陳東表示,過去數年中國政策反覆令投資者留有「創傷」,而對中國物價前景的憂慮,亦是導致全球性大型機構投資者考慮將中國資產作出長期配置時感到卻步的原因。他又提到,印度股市今年表現欠佳且短期內難有改善,並觀察到有部分亞洲基金的資金由印度流出,這些資金需要另覓目的地。

對於剛結束的全國兩會,陳東坦言無驚喜,因很多經濟目標已預先流出。但他認為,倘至今年中左右內地經濟增長不如預期,當局會因應情況加大刺激措施,從而確保增長成功「保五」。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