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
港股甫踏入3月便大幅波動,恒指昨天高開193點,早市最多漲464點,午後大幅走樣,一度倒跌79點,埋單報23006點,僅進賬64點;成交金額由上周五的逾4000億元降至只有3019億元。
恒指乙巳蛇年開局回勇,2月份勁飆13.4%,其勢度堪與2022年10月「肺疫底」和2024年9月組合拳引發的大反撲相提並論,且成功突破去年峰值,以一浪高於一浪形態運行。全國政協及人大會議在今明相繼揭幕,投資者都期望一年一度的兩會將公布進一步推動經濟政策,助股市再上層樓,然而,近日宏觀數據略見改善,加上外圍關稅戰陰霾難散,中央出招估計將十分審慎。
新冠疫情以來困擾內地的兩大原因,隨着DeepSeek崛興及中央表明支持民營經濟,相信科網企業整頓已完成,並重新進入加快發展階段。至於另一大「頑疾」:樓市似乎也見起色。
附【圖】所示,根據彭博編製的內地70城市新建和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儘管按年與按月變幅尚未扭負為正,但都從谷底彈升,時間點剛好是去年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拍板要求樓市「止跌回穩」後,證明地方政府陸續出招(及取消限制措施)有一定成果,最壞情況或已過去。
個別內房亦接連有利好消息,碧桂園(02007)據報再委任顧問安排債務重組,隨即刺激股價昨天升4%,旗下碧桂園服務(06098)更漲8.1%。早前萬科企業(02202)管理層換班並獲大股東國資深圳市地鐵集團提供借款,屬投資者預期多時藉「官進民退」維穩樓市的舉措之一。
內地樓市初步確認「否極」,惟距離「泰來」多遠則還待觀望,首先,中央「加碼」力度難以猜測,效果也無法立竿見影;其次,單靠剛性需求消化龐大庫存,耗時估算要以年計;第三,房企債務構成的資金壓力沉重,重組未必一帆風順,隨時又有負面因素出籠;最後,即使是國企沒違約風險,盈利想恢復較快增長相信卻困難不少,會否繼續派息都屬疑問。
相比之下,物業管理公司或許更加值博。物管股為「現金牛」行業,收入受到樓市周期影響相對較少;當年憧憬快速擴張撐起昂貴估值的如意算盤已打不響,但極其量只是盈利增長放慢,且有能力派息,而經歷了從高位急挫後,目前估值遠比熱炒時合理,可視作押注內地樓市逐步向好同時帶來現金流的板塊。
必須補充的是,雖然中央支持民營經濟,惟考慮到物管股規模和估值,國企應較民企更具中長線投資價值。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