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成熟經濟體央行近日先後釋出「鷹派」訊號,美國聯儲局周三(19日)發布今年1月份議息會議紀錄,官員表明希望在調整利率前看到通脹取得進展,亦擔心白宮的關稅政策或對物價構成影響,預料暫時不會減息。
大西洋彼岸的歐羅區不遑多讓,被視為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鷹王」的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表示,在上月底減息四分一厘後,歐央行貨幣政策已不再屬於緊縮,今後可能需要暫緩甚至終止其寬鬆周期。
至於英國,最新出爐的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3%,是近10個月高位,期內核心通脹(剔除能源、食品、酒精和煙草後)更攀抵3.7%,分析普遍認為,通脹壓力突然增加,有助強化英倫銀行對減息刺激經濟的謹慎態度。
另一方面,踏入2025年以來,多項天然資源、原材料等商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升勢,反映一籃子商品表現的路透CRB指數、標普高盛商品價格指數(GSCI)、彭博商品指數迄今漲幅介乎5.03%到9.32%,當中以路透CRB指數最搶眼,自去年9月低位起計最多飆19.27%,由於該指數跟2022年峰值僅差4.09%,不排除稍後商品價格步入「技術牛市」之餘,順道突破前頂。
鑑於商品價格與通脹預期素來關係密切,而前者呈些微領先作用,兼且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必加劇物價壓力,近日市場對整體物價上漲的擔憂有明顯升溫跡象,這從衡量市場對通脹預期的打和利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中可見一斑。
附【圖】所示,美國或歐羅區「打和利率」自去年底皆開始呈反覆向上,其中美國5年期打和利率從年初2.4厘以下,攀至近日2.7厘,即2023年3月以來高位,意味部分投資者早已押注通脹進一步上升;假如商品價格漲勢延續,通脹重臨的市場預期只會變本加厲,為貨幣政策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
必須補充,參考代表公布數據與市場預期落差情況的花旗通脹驚喜指數(Citi Inflation Surprise Index),美國、英國、歐羅區等的驚喜指數正從去年第四季輾轉上行,目前全部都已攀越零水平,顯示一眾成熟經濟體近月通脹表現持續高於估計,雖然指數趨升或可歸因分析早前認為物價難以大幅增長,但無論如何,一旦商品價格強勢未止(當中還有極難預測的美國關稅推行進度所產生的影響),導致疫情後肆虐全球的高通脹捲土重來,息口走向將又添變數,對金融市場的衝擊(特別是風險取態)恐遠比想像中複雜。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