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富達國際發表《全球情緒調查》顯示,56%港人感前景樂觀,惟較2023年68%,減12個百分點,但高於2022年疫情時49%,認為仍面對不同生活壓力,逾七成擔憂生活成本不斷攀升,及約六成因經濟前景感到憂慮。98%認為首要財務目標包括擁有應急錢應對緊急情況及維持現有生活方式,僅四成表示有信心可達標。
約四成受訪者對「日常財務」(41%)、「儲蓄狀況」(39%)、「工作」(41%)及「工作與生活平衡」(45%)方面感到良好,較全球平均及前一次調查略低。64%港人表示間中或經常感到壓力,港人十大感到壓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來自生活成本上升(72%)、經濟前景(63%)、擔心退休儲備不足(59%),投資損失(55%)等。
港人普遍認為財務穩健定義為,「不因缺錢而感到壓力」、「擁有足夠積蓄過安穩的退休生活」、「擁有應急錢作不時之需」。幾乎所有港人均視擁有應急錢應對緊急情況(98%)、維持現有生活方式(98%),及擁有安穩退休生活(97%)為財務目標。四成對準備應急錢沒有信心,近五成表示對退休儲蓄沒有信心。
相較過往調查,愈來愈多港人計劃一年以上財務需要,在消費方面更明顯偏向量入為出,有50%表示過去6個月消費額低於可負擔水平,32%指入不敷支。超過四成認為最迫切財務需要為增加儲蓄或投資額(42%),三成指過去6個月有增加儲蓄,因「轉換至更高薪工作」(41%),及「減少非必要消費」(38%)。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總監暨香港地區執行總監陳宇昕指,面對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及生活成本上升,港人變得更審慎理財以應對突發事件。調查亦發現不少人偏向節流方式改善財務狀況,然而,節省開支同時,應把握持續增值資產機遇。很多人於年底或農曆新年前夕取得花紅,不妨在扣除生活支出所需外,投資每年的額外收入,透過長時間複式效應滾存積蓄,增強財務穩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