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651.15 366.61
  • 國企指數 6269.76 149.39
  • 上證指數 3088.64 35.74
03996 中國能源建設
即時報價: 0.790 +0.010 (+1.3%)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322,319366,396406,032
毛利40,97243,80149,889
EBITDA20,78122,11924,746
EBIT15,92315,49917,355
股東應佔溢利6,5047,8247,986
每股盈利0.240.200.20
每股股息0.030.030.03
每股資產淨值2.482.482.67

該公司是中國乃至全球電力行業最大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主要從事勘測設計及諮詢、工程建設、裝備製造、民用爆破及水泥生產、投資及其他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是公司改革發展歷程中極具挑戰、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公司始終牢牢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為統領,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部署要求,大力踐行《若干意見》、「1466」和「三新」能建戰略,準確把握大局大勢,有效駕馭複雜變勢,全面發揮獨特優勢,企業總體呈現出新動能加速集聚、新優勢不斷放大、新活力持續迸發、新品牌影響力迅速提升的良好趨勢。全年完成新簽合同額人民幣12,837.3億元,同比增長22.4%;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060.32億元,同比增長10.82%;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140.11億元,同比增長2.44%;實現淨利潤人民幣112.56億元,同比增長8.00%。

(一)深入推動能源轉型,戰略引領升級升維。

公司作為能源電力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主力軍、排頭兵,堅決踐行服務國家戰略,積極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轉型發展。2023年,公司參與編製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對外發佈,承建的白鶴灘水電站入選「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設計建設的全球首個百萬千瓦級水光互補項目雅礱江光伏電站、國內裝機規模最大的百萬機組甘肅常樂電廠投產投運,投資建設的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儲一體化示範項目烏蘭察布綠色電站成功並網,進一步鞏固了公司能源建設領域的領軍地位。公司系統擘畫、持續優化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新藍圖,進一步明確了以具有能建特色的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核心重點、以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三新」能建為核心支點、以推進創新、綠色、數智、融合為核心路徑的清晰「戰略地圖」。依托公司能源電力領域的獨特優勢,重點聚焦新能源、儲能、氫能、裝配式建築、綠色建材、綠色環保、高端裝備等產業,積極打造原創高地,爭當現代產業鏈鏈長,全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二)大力實施高端營銷,品牌形象全面彰顯。

2023年公司開展120餘次高端對接活動,深度參與博鰲亞洲論壇、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系列高端論壇活動40餘場,舉辦「三新」聯盟、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供應鏈聯盟、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等「四大聯盟」主題論壇13場,主導策劃了「能建中亞—中東行」,深入中亞、中東等地區開展共建「一帶一路」系列交流,有效牽引一批海外重大項目落地。公司新簽合同額連續三年實現高速增長,站在萬億平台基礎上再創新高。全年實現境內新簽合同額人民幣10,030.0億元,同比增長23.9%;境外新簽合同額人民幣2,807.3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新簽合同額人民幣2,673.8億元,同比增長62.0%,簽約額位居央企前列。公司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持續躍升,全球品牌價值500強躍升至192位,全球工程設計企業150強、國際工程設計225強排名分別位列第2位、第20位,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強排名位列第10位,企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大幅提升。

(三)加快轉型升級發展,「三新」能建再上台階。

公司緊緊圍繞「創新、綠色、數智、融合」核心發展理念,全力打造「三新」能建格局。新能源業務加速領跑,全年實現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4.5%,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41%,指標佔比均超30%;新增風光新能源開發指標2,009.7萬千瓦;獲取新型儲能、氫能項目50餘個,總裝機規模超過550萬千瓦,簽約「十四五」納入規劃的抽水蓄能裝機規模超過1,600萬千瓦,甘肅平川抽水蓄能項目從勘測設計到核准開工創造行業最快速度。投資建設的廣西崇左市風光火儲一體化綜合能源等一批大基地項目並網發電,截至2023年底,公司控股新能源裝機容量951.1萬千瓦,裝機規模較2022年底翻近1倍,新能源業務發展動能強勁。新基建業務不斷突破,成功打造「能源+」融合發展先發優勢,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個高速公路全路域光儲充一體化交能融合示範項目實現並網發電,獲得了社會廣泛關注;策劃實施的甘肅慶陽「東數西算」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零碳大數據產業園示範項目,成功打通算力網與電力網創造了新模式,被列入甘肅省「十四五」首批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清單;投資建設的中國能建大廈二期零碳智慧園區項目入選「十四五」國家科技示範工程,成為近零碳建築類的典範;成功獲得江蘇無錫洗硯湖生態科技城、山東青島李滄區十梅庵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等一批百億級融合示範項目,持續探索與打造行業融合發展新標桿。新產業加快佈局發展,聚焦構建價值共生體系,圍繞新能源和新基建,大力發展綠色新材料和生態環保產業,開創的「基於工農業固廢再生土壤的創新技術」獲「零碳中國」十大創新技術,研發的「新型光伏建材」榮獲第十五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中國十大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品牌」;發揮「裝配式+煤矸石」模式優勢,簽訂了國內首個千萬噸級煤矸石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大同煤矸石項目;獲得遼寧建平、河南南召、海南定安等一批綠色礦山項目,工業建材行業影響力持續提升。2023年公司加大戰新產業投資力度,新能源、「能源+」、「綠色+」等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完成額增長64%。

(四)強化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加速突破。

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圍繞「30˙60」系統解決方案「一個中心」和儲能、氫能「兩個支撐點」精準發力,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技術產業化應用,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129.8億元,同比增長24.31%。在新能源領域,研究掌握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規劃關鍵技術,全面攻堅高壓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關鍵技術,有效解決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和電網大範圍互聯等難題;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示範先行先試,創新性打造內蒙古烏蘭察布、廣西崇左等新一代綠色電站示範項目,開創新能源供給消納全新模式。在儲能領域,打通壓縮空氣儲能天然鹽穴和人工硐室兩條關鍵技術路線,形成具有中國能建特色的「300MW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研投建營」一體化實施湖北應城300兆瓦天然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甘肅酒泉300MW人工硐室型壓縮空氣儲能,引領儲能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全球首台(套)300兆瓦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新技術示範項目全面進入調試階段,開創了大容量壓縮空氣儲能綠色、零碳、高效、經濟的新路線;首創的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新技術示範項目甘肅酒泉300兆瓦儲能電站項目有序建設,破解了壓縮空氣儲能受地理條件制約的世界性難題;電化學儲能電池完成首批電芯產品交付,自研280Ah電芯產品通過第三方檢測,大力推進廈門和無錫生產線落地工作;加強重力儲能科研開發,加快推動河北張家口60MW/360MWh重力儲能示範項目落地實施。在氫能領域,聚焦綠電制綠氫、綠氫制綠氨、海水淡化等氫能核心領域,全力搶佔產業制高點。研製成功1,500Nm3/h鹼性電解水制氫裝備,建成了國內首座8MW級大型鹼性電解水制氫機組檢測平台;設計建設的全球最大體量綠色氫氨醇一體化新技術示範項目吉林松原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將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與綠色氫基化工規模化發展。此外,公司持續推進數字產業化,系統打造數字技術、數字產品、數字服務和數字解決方案,創新迭代智慧電廠、智能電網、智慧能源、智慧工地、智慧園區、智能裝備等產品,完善電力規劃、海上風電、新型儲能等大數據平台,打造企業數字化能力「孵化器」,形成數字化產業發展「生力軍」。

(五)狠抓提質增效賦能,科學管理顯著提升。

深化改革持續發力,科學編製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對標價值創造行動「三大實施方案」,累計實施具體改革舉措160項,新增「雙百」「科改」企業5家,縱深推進「3+2」中長期激勵機制,任期制和契約化考核覆蓋面達100%,2023年公司改革三年行動、三項制度改革獲得國務院國資委考核評價最高等級。紮實開展增收降本,深化總對總金融合作,平均融資利率較年初降低32個基點;靈活運用資產處置、股權轉讓多種方式,有效盤活存量資產;保險集中管理促進平均費率下降。創新資本運作模式,完成控股上市公司易普力重大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募集資金總額人民幣13.39億元,創新國內資本市場首個「專業化整合和一體化重構+『A+H』分拆+借殼上市+央地對接+配套募集資金」模式,為央地合作、國內資本市場分拆重組上市提供了新樣板,進一步夯實「能建民爆」行業龍頭地位;積極推進公司A股首次再融資工作並取得階段性進展。成功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等人民幣70億元,所屬企業葛洲壩集團成功獲得國家開發銀行建築業首單研發貸款人民幣6億元,為公司科技創新提供有力資金支持;所屬企業城市發展公司成功發行嘉佩樂酒店CMBS,募集資金人民幣21億元,打通公司房地產板塊中長期融資通道。持續改善「一利五率」,2023年公司利潤總額、營業現金比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等考核指標持續優化,公司運營質效穩步提升。持續加強項目管理,系統開展「項目履約提升年」專項行動,強化重大工程管理,2023年公司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23項、省部級質量獎1,186項。不斷完善「大風控」體系,大力推進法律合規管控「三大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安全管理強化年行動和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等系列行動與系列舉措,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資料來源: 中國能源建設 (0399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2024年,國內堅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根據2023年12月中央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是5%左右。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公司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總基調,堅持高目標導向,持續深耕主責主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1.電力行業

「十四五」期間,中國將持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不斷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基地、合理佈局清潔高效煤電、大力推動調節性資源建設、佈局建設輸電通道超前、持續加強智能電網建設、統籌水電開發,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根據全國電力工業統一數據及行業預測,2024年中國風電、太陽能、水電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4.6億千瓦、6.1億千瓦、4.3億千瓦左右,在運核電規模達到6,100萬千瓦。中國將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基地,推進跨省區輸電通道規劃建設,特高壓有望迎來投資建設高峰,儲能市場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2024年電網投資將超過人民幣5,0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預測,2026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48.5GW,2022—2026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53.3%。

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圍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一是推動綠色化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低碳環保)產業。二是推動數智化轉型,大力發展數字化產業。三是推動融合化轉型,大力發展新基建產業。四是突出示範牽引,建立戰略性項目常態化遴選、孵化和推動機制。五是突出務實有效,研究推動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集中的政策措施。六是突出組織效能,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管理體系和機制。

2.水利、環境行業

「十四五」期間,水利工程投資規模穩步增長,國家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積極推進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實施一批重大引水調水工程,新(擴)建一批骨幹洩洪通道和控制性水庫工程,以及抗旱備用水源、水生態修復等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和水網數字化建設,強化蓄滯洪區建設管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預計總投資額合計可達人民幣6萬億元。

公司將充分發揮工程建設優勢,聚焦國家大型水利基建、防洪安全、生態修復等重點任務,加快水利現代化和數字化建設,大力推進區域水能融合發展,跟進支撐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十四五」期間,水環境治理方面,水環境、市政污水及農村污水處理市場需求正加速釋放,水利、廠網一體化、管網提質增效、鄉鎮污水治理和水環境整治等項目成為市場熱點;同時國家加大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加快補齊生態環保領域短板。預計「十四五」期間水環境治理市場規模約人民幣2.48萬億元,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仍是重要市場。在土壤修復方面,外資、民企在土壤修復、固廢處置及資源化服務方面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格局。國內土壤修復市場仍處於發展早期,污染場地修復具有相對清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增量空間。根據「土十條」有關指標測算,我國土壤治理總市場容量約為人民幣5.32萬億元,其中工業污染場地修復約人民幣1.2萬億元,農業耕地土壤修復約人民幣3.9萬億元,佔比較高。

公司將大力補齊生態環保領域技術和資質等短板,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做好重點項目開發。

3.交通運輸業

「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公路投資建設仍有空間,鐵路投資規模預計維持高水平。根據《「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分別新增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1.2萬公里、2.9萬公里、3,400公里。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到2035年,國家高速公路網16萬公里左右、普通國道網30萬公里左右。預計東部以路網加密、中部以長江和黃河沿線通道、西部以山區公路和沿邊公路建設為主;早期修建的骨幹公路將陸續進入大修養護階段,同時新增改擴建建設需求。

在鐵路方面,預計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6.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5萬公里左右,鐵路網絡覆蓋進一步擴大。鐵路建設施工市場,長期以來由中國中鐵、中國鐵建承擔,兩家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佔比份額超過90%,市場進入壁壘較高。

在機場方面,「十四五」期間,國家加快機場行業市場化轉型,推動完善運輸機場佈局,重點加快實施樞紐機場改擴建工程,推進建設一批支線機場,預計市場規模約人民幣1.2萬億元。隨著臨空經濟日趨成熟並成為建設熱點,交通、市政等機場外圍配套基礎設施蘊含巨大機會;從競爭態勢看,國有企業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在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大的優勢,目前我國機場項目95%以上由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承建。

公司將積極開拓公路業務、參與鐵路和機場投資建設,加快「四大轉型」,全力開創高質量發展「三新」能建嶄新局面,推動交通與能源綠色融合發展。

4.建築業

房屋建築是建築業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為充分的細分領域,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偏低。近年來,在房地產總供給遠大於需求的客觀背景下,房地產行業熱度有所下降,部分知名房地產開發企業債務壓頂,行業投資整體收縮下滑,建設強度減弱。2023年8月,國家發佈《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推動建立房地產行業轉型發展新模式,房地產行業逐步由規模擴張轉向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健康中國、科技強國等戰略深入實施,國民對於運動、健康、科技等需求逐步提升,醫療建築、運動場館、科研場所等專業工程建設行業發展持續向好。根據《「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中國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公司將積極踐行區域發展戰略,把握城鎮化發展機遇,聚焦細分潛力市場和重要民生工程,充分發揮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大力開拓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市場。

資料來源: 中國能源建設 (03996)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