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493.60 14.23
  • 國企指數 6535.67 9.00
  • 上證指數 3137.97 9.77
02188 泰坦能源技術
即時報價: 0.305 -0.005 (-1.6%)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337345374
毛利114110108
EBITDA26-4.9-48
EBIT6.8-25-68
股東應佔溢利19-18-44
每股盈利0.02-0.02-0.38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680.600.45

集團供應電力電子產品及設備:直流電系統(「直流電系統」)、分銷插頭及開關(「PASS 」)產品及電網監測及管理設備、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風能及太陽能發電平衡控制產品及大功率發光二極管(「LED」)照明產品。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報告期」)內,本集團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374,277,00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8.53%。營業額主要來自於本集團主營業務包括電力直流產品(「電力直流系統產品」或「電力直流產品」)、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業務等若干產品。

本集團於二零二三年錄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及全面開支總額分別約人民幣43,979,000元及人民幣54,410,000元,較去年虧損約人民幣18,227,000元及全面開支總額約人民幣22,044,000元,增加約人民幣25,752,000元及約人民幣32,366,000元。

與二零二二年相比,本集團虧損的主要原因:(1)報告期內成本及費用增加;(2)應收賬款撥備額增加。

電力直流產品

報告期內,本集團電力直流產品的營業額約人民幣141,021,000元,與二零二二年相比增加約13.90%。

電動汽車充電設備

報告期內,本集團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營業額約為人民幣206,661,000元,與二零二二年相比增加約4.18%。董事認為,報告期內國內整體投資信心較去年相比得以恢復,全國多地充電設施項目需求不斷提升,使得本集團的營業額有所增長。

電動汽車充電服務

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收入約人民幣26,517,000元,與二零二二年相比增長約17.74%。董事認為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收入增長乃主要由於:國內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增長,導致本公司充電服務業務收入的增長。

其他

報告期內,本集團其他業務的營業額約人民幣78,000元,即來自儲能產品銷售及與電動汽車相關的租賃業務的收入,與二零二二年相比減少約43.07%。

資料來源: 泰坦能源技術 (02188)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二零二四年,新能源汽車產業仍是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預計到二零二五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過4,000萬量。隨著充電樁政策的密集催化,以及配網協同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還將持續發力。

二零二四年一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發佈《關於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二零三零年,我國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市場機制更加完善,車網互動實現規模化應用,智能有序充電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成為電化學儲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力爭為電力系統提供千萬千瓦級的雙向靈活性調節能力。鼓勵電網企業與充電運營商合作,建立電網與充換電場站的高效互動機制,提升充換電場站的功率響應調節能力。鼓勵充電運營商因地制宜建設光儲充一體化場站,促進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

二零二四年二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二零二四年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今年全國計劃新增公路服務區充電樁3,000個、充電停車位5,000個,持續提升公路沿線充電服務保障能力。根據《通知》要求,今年年底前,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要達到100%。

二零二四年三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二零二五年,配電網網架結構更加堅強清晰,供配電能力合理充裕;配電網承載力和靈活性顯著提升,具備5億千瓦左右分佈式新能源、1,200萬台左右充電樁接入能力;有源配電網與大電網兼容並蓄,配電網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開放共享系統逐步形成,支撐多元創新發展;智慧調控運行體系加快升級,在具備條件地區推廣車網協調互動和構網型新能源、構網型儲能等新技術。

在我國的雙碳目標戰略中,交通電動化與新能源電力改革被視為兩大核心戰略。充電基礎設施恰好承載著新能源汽車與新型電力系統的雙重變革,扮演著信息交互樞紐與能源管理節點的關鍵角色,充電基礎設施亟待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本集團將積極響應國家的發展需求,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不斷提升自身產品技術,積極拓展業務領域,並進一步提升集團的整體形象。以下是本集團二零二四年的經營管理工作重點:

1、完善生產及銷售體系,積極拓展市場版圖

在生產製造方面,集團重點完善河北唐山約17,400平方米新工廠的車間配套,同時提升廣東珠海工廠現有的設計及工藝,優化檢驗設備,持續推動數字化智慧生產轉型;在銷售及市場方面,對銷售管理體系進行優化與升級,整合產品線,優化市場滲透,擴大市場份額。在穩固現有的大功率快速充電市場和智能柔性充電市場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標準化產品的實施。加大對重卡充換電項目的投入力度,圍繞重型卡車電氣化的迫切需求,依托已累積的重卡換電項目實施經驗,深入挖掘重型卡車換電客戶群體,於物流體系的關鍵節點佈局智能重卡充換電站。集團將不斷優化自身的產業鏈結構,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

2、重啟充電站投資、建設、運營新項目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及對經濟的嚴重影響,本集團在二零二零年迅速調整發展策略,決定暫停自營充電站項目的投資。在此期間,集團專注於提昇平台的使用管理水平以及完善其運算服務,「驛充電」平台不斷升級迭代更好地滿足充電運營管理。隨著疫情結束,經濟逐漸復甦,各地政府加大對基礎建設設施的支持以及資金投入。其中,在《唐山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二零二三至二零二五年)》中,重點關注推進唐山市充電服務網絡的全面覆蓋,打造唐山市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因此,本集團計劃重啟投資運營業務,以唐山市為重點發展城市,計劃在唐山市曹妃甸區內投資建設新能源換電站和新能源充電站,並在其城區及農場建設充電站示範工程。憑借過去累積的投資建設經驗,以高品質的充電設備產品及持續優化的技術為核心,結合現代投融資手段,以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著重推進綜合智能能源服務站的建設和光、儲、充、換一體化產品的普及,提高充電服務水平。通過發揮集團各業務領域的協同效應,以及充電站點的點、線、面結合,盡快實現北方市場的有效開發。

3、加強研發,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在產品的研發與技術方面,保持電力電子核心技術優勢,實現智慧電源產品的突破,規劃、開發全新監控產品體系,從功率、散熱及安全三個維度對現有充電樁產品進行升級,特別是採用液冷散熱的升級版整機液冷超充系列產品,功率可達720千瓦,平均效率達96%,助力行業的技術升級和發展。同時,完成全系標準產品升級、小功率特色產品的補充,落地新一代工商業儲能系統、BMS控制系統以及大功率晃電產品。在平台方面,集中力量加強監控類產品平台、軟件平台及系統集成能力建設,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持續塑造及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加強與各個高校研發團隊的合作,不斷對現有產品進行迭代,超前儲備新技術,以生產更安全、高效、智能的產品為目標,提高未來市場適配度。

4、優化內部管理,提升綜合應變能力

重點提升數字化生產,優化MES系統在生產過程中的使用,持續完善業財一體化,優化並拓展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系統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提升整體工作效能。本集團將加強對管理層幹部的培訓,提升管理能力,以輪崗等形式推進人員交叉能力的培養,優化人員結構,持續推進幹部年輕化進程。此外,其將深化關鍵績效指標(KPI)和目標與關鍵成果法(OKR)相結合的考核機制,推進AI工具導入辦公應用場景,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和工作效率,打造高效團隊。

5、借力國有平台,創造更好未來

本公司2023年通過定向增發引入38%國有資本股權,本集團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平台的優勢,對公司在戰略、財務、運營和管理上積極賦能。通過國有平台和上市平台在多維度上協同發展,促進本集團的高質量發展。首先,攜手完善集團所在的新能源產業鏈佈局,共同投資建設風冷、液冷充換電站、重型卡車充換電站、工商業儲能系統等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其次,雙方聯合對市場進行深度開發,維護現有主流客戶的同時,拓寬推廣渠道,積極尋找產品與市場需求新的契合點,提升集團在行業中的市場地位。再而,協同打造企業基礎發展條件,共同探討並制定企業的對外投資策略、加強並補充各類資質的建設、加大自主創新研發等,練就好企業內功。最後,充分依靠國有企業優勢,不斷實施組織融合與變革,大力推進職能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發揮「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獨特綜合競爭力。

資料來源: 泰坦能源技術 (0218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