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475.92 268.79
  • 國企指數 6547.29 110.20
  • 上證指數 3104.82 8.22
01905 海通恆信
即時報價: 0.880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8,1788,5258,412
毛利
EBITDA5,1075,5085,513
EBIT4,6845,1385,127
股東應佔溢利1,3211,4341,469
每股盈利0.200.200.20
每股股息0.090.110.10
每股資產淨值2.252.202.24

集團的主要業務為向先進製造、城市公用、能源環保、交通物流、工程建設、文化旅遊、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客戶提供融資租賃、經營租賃和諮詢服務等綜合金融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我們把握國內社會經濟全面復蘇的契機,堅持黨建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強調企業社會責任擔當,緊跟國家戰略及政策導向,堅定立足租賃本源,調整優化資產佈局,加速推動產業生態圈建設,深耕屬地化戰略,強化金融科技賦能,有效夯實資產質量,保障公司規模穩健、收益持續提升。

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經營成效再上新台階

本集團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黨的建設,緊密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深入推動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地。我們強化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紮實推進主題教育開展,凝聚提升黨建品牌宣傳,學習弘揚先進榜樣精神,將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經營發展優勢,合力推動海通恆信經營發展再上新台階。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通恆信資產總額達到人民幣123,351.1百萬元,權益總額達到人民幣20,245.3百萬元,權益總額較上年末增長7.5%。2023年,海通恆信實現收入總額人民幣8,411.7百萬元,實現年度溢利人民幣1,607.5百萬元,年度溢利同比增長4.9%。2023年海通恆信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為6.86%,加權平均淨資產回報率為8.88%。

著力推動新興領域投放,夯實產業生態圈

本集團圍繞「一體兩翼」、「一大一小」發展戰略,精準把握國家產業政策鼓勵方向,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大力開拓先進製造、綠色租賃、數字經濟等戰略新興領域業務,不斷優化資產配置。2023年,我們不斷提升高端裝備製造、智能製造、新材料等領域扶持力度,先進製造業務全年投放約人民幣160億元,投放佔比超過28%,截至2023年末,先進製造資產規模約為人民幣226億元;持續探索融資租賃支持綠色「雙碳」發展,助力綠色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租賃業務全年投放超人民幣130億元,投放佔比約23%,截至2023年末,綠色租賃資產規模約為人民幣237億元;大力推進數字經濟領域業務佈局,數字經濟業務全年投放約人民幣31億元,投放佔比超過5%,截至2023年末,數字經濟資產規模約為人民幣50億元。

我們立足租賃本源,借助「租賃+投資+投行」的經營思路實現在更早階段介入所服務客戶的經營發展,針對不同產業生態,深入客戶的訂單導流、產品設計、營銷重塑、融資優化等環節,向客戶提供集資源調動、產業協同、資產退出為一體的綜合產業解決方案,已構建先進製造、綠色出行、新型能源、節能環保、IDC/算力、數智物流、小微普惠等產業生態圈,以投行基因和產業思維全力賦能合作夥伴長遠發展。

2023年,我們夯實先進製造產業生態圈構建基礎,以多樣化的融資產品及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助力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積極參展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並作為唯一的融資租賃公司成功入選上海市智能製造產融生態聯合體首批成員單位。我們積極踐行綠色出行理念,發揮綠色物流生態優勢,持續構建綠色出行、數智物流產業生態圈;與多家汽車主機廠建立戰略合作並連續推出聯名定制款車型,保持共享出行市場領先地位,有力推進綠色交通業務發展;組建「國網工程保障車隊」助力成都大運會成功舉辦,組建專屬保供配送新能源車隊為杭州亞運會保駕護航;首批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正式投入運營,助力露天礦業進入綠色轉型與智能發展新階段;推動整車廠商、融資租賃、出行服務三方深化產業合作,與北京汽車攜手帶來「城市合夥人計劃」。我們以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為導向,深入新型能源、節能環保、IDC/算力等產業鏈挖掘適租業務機會,助力國家綠色雙碳戰略實現;成功舉辦綠色雙碳暨新經濟發展合作夥伴研討會,與核心客戶、供貨商、產業合作夥伴、終端用戶一道深化轉型、合力共進;舉辦算力生態大會,與來自全國各算力頭部企業共同解析核心科技、探討算力發展前景,正式動算力生態聯盟。我們深入服務實體經濟,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賦能小微普惠產業生態圈,提升普惠金融質效,重點引導推廣直租業務,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健發展。

2023年,我們創新開發業內首單最高額循環租賃產品,獲上海市政府授予的上海金融創新成果三等獎表彰;出席2023福布斯中國融資租賃高峰論壇,榮獲由福布斯中國頒發的「2022福布斯中國融資租賃機構50強」及「2022福布斯中國融資租賃最佳ESG實踐案例」稱號;憑藉在新能源交通物流行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和為客戶提供的卓越融資服務,榮獲「2023綠色重卡年度金融卓越服務商獎」、「2023綠色重卡年度品牌最具價值獎」、「2023年北京汽車出行行業核心合作夥伴金獎」等多項殊榮。

深耕屬地產業策略研究,拓展區域性佈局

本集團立足上海、服務全國,加大分公司戰略縱深,有效發揮屬地資源優勢,集中屬地產業研究,提升分公司產業化轉型力度,構建區域產業業務核心能力;持續深化分公司改革,優化分公司分類分層管理標準,更新合署辦公管理機制,提升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2023年,我們新設成立山西、新疆、河北3家分公司,分公司總數共達21家,區域版圖日趨完善。

我們緊跟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加大在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川渝陝、中部五大重點區域的資源投入。2023年,我們聚焦互聯互通重要港口項目規劃,成功助力我國具有海鐵聯運特色優勢的港口施工建設;協助上海市融資租賃行業協會等機構舉辦「租投聯動‧金融賦能」助力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展租投聯動實踐,利用融資租賃「融資+融物」天然賦,推動綜合金融資源與實體企業有效對接,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多元金融力量。

推動金融科技全面賦能,加速數字化轉型

本集團聚焦提升業務全流程數字化水平,持續打磨物聯網平台及AI算力平台,憑藉金融科技的力量,全面賦能公司發展提質、降本、增效。我們提高系統自主研發能力,運用數字科技手段全面賦能業務導入、項目盡調、信用審核、合同簽約、資金投放、租後運營、資產管理等業務全流程,保障公司業務全面高效開展。2023年,我們持續優化互聯網獲客小程序,實現潛在客戶分行業、分區域的精準推送;上線高端訂閱小程序,支持客戶預留租車意向信息,為以租代售業務新模式提供線上化工具;運用視頻盡調小程序,實現遠程實名認證、盡調訪談及資產巡視等功能;提高風控智能化水平,完成多個產品風控模型的驗證上線;加大電子簽約平台應用力度,支持租前、租後多種場景在線簽約,提高電子簽約應用範圍;試運行財務中台,追溯全週期的業財數據;完成設備手環移動端監控上線,賦能資產監控和預警,提升租賃物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2023年,我們與陸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聯合主辦「數字科技如何助力金融安全與發展」研討峰會,探討運用金融科技工具促進業務的安全、穩健、可持續發展,並探尋更深、更廣的合作機會。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擔當,探尋可持續發展

本集團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持續提升ESG管理水平,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我們立足租賃本源,通過科技賦能深入服務實體經濟,推進綠色租賃、公共服務設施、先進製造、普惠金融等領域業務發展;強化志願者團隊建設,常態化開展學雷鋒等志願活動。2023年,我們組織參與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願服務、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2023年「第一聲問候」、小東門街道「南外灘金融直通車」等公益活動;向雲南省孟連縣等嘎拉村小學、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進行捐贈;積極動員組織1,504人向「海通‧愛健康」公益項目進行捐贈,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我們的小微子公司團總支青年團隊參加「奮鬥杯」上海市青年金融業務創新大賽並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題競賽中榮獲二等獎;憑藉服務實體經濟的優異表現,我們榮獲2023(第十屆)全球租賃業競爭力論壇‧年度峰會頒發的「服務實體經濟領軍企業」。

凝聚可持續發展共識,我們以「恆久互信,融聚未來」為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各重要利益相關方協同共融、共創價值。我們在充分評估自身業務發展過程中的環境、社會和管治風險和機遇基礎上,結合內外部利益相關方調研、管理層討論,制定《海通恆信2023–2026年可持續發展規劃》,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藍圖。該規劃確定了「恆:可持續業務」、「和:穩健化運營」、「信:負責任公民」為可持續發展三大支柱,針對綠色金融、氣候變化減緩與適應、普惠金融、金融科技、鄉村振興與社區公益、人力資本發展、ESG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合規經營九大關鍵領域分別制定行動目標,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本集團發展戰略,在日常經營中得以體現。

優化負債結構降低成本,促進產業化轉型

本集團流動性保持穩健,不斷深化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優化授信條件,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們與73家金融機構建立授信合作關係,累計獲得授信額度約為人民幣1,165億元,其中未使用的授信餘額約為人民幣595億元;本集團直接融資餘額佔比49%,主要包括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及資產支持票據等融資工具;間接融資餘額佔比51%,主要包括銀團貸款、銀行流動資金貸款及銀行承兌匯票等融資產品。本集團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相對合理、融資結構穩定,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2023年計息負債平均付息率為3.63%,較上年下降0.10個百分點。

2023年,我們密切關注金融市場動態,及時把握資本市場發行窗口,成功發行了合計規模約為人民幣395億元的信用債及資產證券化產品,其中,信用債20筆,發行規模約為人民幣193億元,資產證券化產品20筆,發行規模約為人民幣202億元。我們發行了全國首單「綠色資產+低碳轉型掛」資產支持證券,以實際行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和可持續發展;行業首單「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公司債,定向支持數字經濟業務發展;行業首單「長江經濟帶」資產支持證券,助力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與升級;多期以「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等具有海通恆信產業特色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我們依託產融結合優勢,充分發揮在先進製造、綠色租賃、數字經濟等領域的資源賦,多次獲得市場認可,被上海證券交易所評為「資產證券化業務優秀發起人」和「資產證券化創新業務優秀發起人」;榮獲上海融資租賃行業協會頒發的年度創新融資獎「金泉獎」之「年度最佳交易所融資創新獎」、「年度最佳交易商協會融資創新獎」和「年度最佳ESG融資獎」等獎項;榮獲第八屆CNABS中國資產證券化年度獎「金桂獎」之「最受歡迎原始權益人獎」、「最具行業影響產品獎」和「最佳綠色金融產品獎」等獎項。

鞏固風險合規管理成效,護航高質量前行

本集團秉承審慎的風險管理理念,持續推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我們強調以數據為基礎,以量化為核心,以研究為驅動力,以金融科技為抓手,提升全流程風險管控能力和主動風險管理水平,將各類風險管控措施嵌入業務運營的各個環節,不斷提升管理制度與組織架構的健全性、信息系統的可靠性、人才隊伍的專業性、風險應對機制的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文化的廣泛性,確保公司資產安全,整體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2023年,我們修訂了全面風險管理辦法,優化了風險定價及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實現了預警提醒和限額攔截等系統自動管控功能,進一步完善了ESG管理工具體系、提升公司ESG風險管理水平。我們加強數據分析、物聯網與資產管理體系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科技賦能,通過豐富設備手環移動端監控、IDC手環監控等物聯網應用工具,提升租賃物實時監控和主動管理能力;通過主動管理資產配置、加強資產監測和巡視、拓展多元化資產處置方式、加大資產處置力度等舉措,增強了風險防範和資產處置能力。報告期內,本集團資產質量總體穩定,年末不良資產率為1.12%,各項資產質量指標均保持在安全可控水平,風險抵禦能力較強,年末不良資產撥備覆蓋率為265.82%。

我們持續秉持「合規經營,全員合規,合規從管理層做起,合規創造價值,合規是公司生存基礎」的合規理念,嚴守合規經營底線,通過制度體系的健全、制度規定的完善和制度落實的監督等各方面舉措強化合規管理,持續增強合規治理能力與全員合規意識;通過合規審查、合規檢查、合規考核等措施,監督各項制度落實情況,切實將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精神落實到位。我們亦持續關注融資租賃行業的監管政策動態,積極採取措施響應監管要求,優化制度管理體系,強化業務與政策相互融合。2023年,我們深入貫徹「合規內控文化鞏固年」工作要求,召開合規管理人員大會,持續鞏固合規內控文化建設活動成果,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憑藉合規內控文化建設上的成果,我們榮獲由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和陸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等聯合頒發的「2023開茅合規文化建設獎」,這一獎項是國內智庫型獨立第三方在金融安全與反洗錢領域設立的最高榮譽,海通恆信為2023年度融資租賃行業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資料來源: 海通恆信 (01905)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2024年,地緣政治關係緊張制約全球經濟增長,外部風險不斷累積,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持續增加,全球經濟復蘇之路曲折且漫長;中國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但中國經濟已呈現溫和修復的趨勢,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制度、市場、產業體系等優勢持續鞏固,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支撐,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將成為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活力的重要力量。

2024年,本集團將全面貫徹發展戰略,緊跟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把握傳統產業升級、數字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發展的機遇,堅定立足租賃本源,深耕產業生態圈建設,加速應用金融科技手段,有效夯實資產質量,推動數智化發展。我們將通過實施以下策略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推動本集團專業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凝聚「一個海通」集團合力,推動產業夥伴發展共贏

本集團將圍繞「一個海通」理念,踐行「一個海通恆信」精神,與海通證券各單位一併推動構建產業各方合作共贏新格局。我們將匯聚金融與資本市場專業勢能,促進資源整合與合作創新,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金融解決方案,與產業夥伴共同賦能更加開放、繁榮的產業生態;積極與海通證券及其各分支機構、下屬單位開展全方位聯合營銷活動,搭建客戶服務協同業務交流平台,不斷提升「租賃+投行+投資」的綜合金融服務產品的營銷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夯實海通客戶全產業鏈服務價值。

我們以投行視角融合聚勢,深度研究「十四五」時期的產業政策和發展趨勢,緊跟國家「雙碳」目標與能源結構低碳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方向,重點加大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業務佈局。我們將借助海通證券投資銀行體系龐大的客戶覆蓋能力及資源整合能力,全方位加強產業鏈各方共同參與生態圈建設。同時,我們將挖掘新產業政策下的新業務機遇,合規創新業務模式,發展特色化融資租賃專業服務,釋放業務發展新動能;紮根實體經濟,積澱行業理解,挖掘市場需求,著力提升直租業務佔比,與客戶雙向賦能,與產業夥伴共同發展。

踐行「一大一小」客戶戰略,提供多元綜合金融服務

本集團將繼續踐行「一大一小」客戶發展戰略,立足租賃本源,構建以租賃物為核心的服務模式,為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保持規模與利潤均衡增長,並有效分散信用風險。

在大客戶、大項目持續開拓方面,我們將緊抓國家產業升級、「十四五」規劃、綠色轉型發展帶來的機遇,加大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和資本市場偏好的項目開拓。我們將持續關注先進製造、綠色租賃、數字經濟等戰略新興領域新動態,加大戰略新興領域的業務投放,助力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創新業務模式,拓展宜租領域,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加速構建產融結合新生態,有效發揮產融結合優勢,推動產業生態各方多方位戰略合作;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加大綠色低碳類業務投放,助力綠色環保企業長足發展;挖掘現代農業領域市場機會,加速農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動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攜手數字算力、節能環保企業,共同成為優質資產孵化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小微企業及個人客戶方面,我們將發揮「融資+融物」優勢,積極響應國家扶持中小微企業和支持實體經濟的號召,積極推動細分產業導入,挖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中小微企業,研究開發創新產品,全方位打造服務於中小微製造企業、設備生產商上下游產業的金融生態圈,助力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同時,我們將把握數字化時代客戶需求變化,重塑數字金融服務能力,以金融科技和數字化轉型為驅動,加快小額產品標準化進程,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深化「一體兩翼」營銷佈局,錨定區域特色協同聯動

本集團將繼續秉承「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實體企業、服務區域特色」的宗旨,進一步深化「一體兩翼」的營銷網絡佈局,促進業務總部和分、子公司的間業務協同,深耕區域特色行業,加速推進屬地化產業佈局,賦能區域經濟發展。我們將持續加強跨行業、跨區域協同聯動,整合產品、渠道、客戶資源,發揮「兩翼共振」效能,支持本集團業務的長期發展與突破。

我們的業務總部將聚焦產業生態培育孵化,持續研究產業融資的趨勢和邏輯,大力開拓先進製造、綠色租賃、數字經濟等戰略新興領域業務,積極探索適租新賽道,推動新型能源、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環衛一體化等綠色租賃領域的業務投放,加快佈局「東數西算」相關產業鏈,積極向算力、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領域客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加強與租賃同業、產業合作方等交流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共享共贏。

我們將穩步實施屬地化分公司戰略,加大全國範圍內的營銷網絡佈局,不斷優化分公司分類分層方案,有效發揮分公司屬地戰略支點作用。我們將錨定屬地區域特色產業鏈的上、下游機會,深入區域產業政策,構建區域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支持區域經濟發展,打造屬地租賃標桿;更新合署辦公機制,優化合署辦公場所,重視屬地人才建設,強化屬地戰略協同,著力夯實本集團業務一體化發展基礎。

我們的子公司將積極踐行國家普惠金融政策,不斷整合屬地資源優勢,堅定立足租賃本源,深入服務實體經濟復蘇發展。小微子公司將秉承「專注產業生態圈,助力小微企業」的使命,貫徹國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精神,業務聚焦在先進製造、工程機械、醫療健康、民生消費及普惠業務,深耕產業鏈核心企業總對總戰略合作,嵌入客戶採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不斷迭代特色產品,為客戶打造多場景融資服務,全面提升產業鏈整體價值;憑藉覆蓋廣、觸達深、機制活、模式新、效率高等特點,構建涵蓋先進製造、醫療健康、工程機械等行業超千家供應商服務體系,激活小微企業發展新動能。恆運子公司將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順應新能源產業延展,發揮交通物流資源優勢,圍繞光、儲、充、換場景深化綠色出行佈局;憑藉豐富的行業經驗、完整的生態鏈資源、優質的市場渠道和下沉的服務網絡,與國內各大主機廠商、共享出行及貨運流量平台、優質物流企業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著力打造貫穿交通物流領域各產業鏈的全新生態型業務佈局。

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提升集團化合規水平

本集團將持續通過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對公司日常經營活動中面臨的風險進行準確識別、審慎評估、動態監控和及時應對,加大金融科技工具應用,優化風險管理模型,提升量化風險管理能力;完善資產配置方案,加強各版塊資產質量跟蹤分析,細化管理資產配置和產業化轉型達成效果,確保公司各項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建立切實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及流程,不斷提升全面、全員、全流程的主動風險管理能力;通過規範資產巡視回訪方式,強化利用科技手段賦能資產管理,完善物聯網監控體系,提高風險防範與化解能力,堅實把控風險底線,保障資產安全。

我們將嚴守合規經營底線,持續提升全員合規意識,進一步壓實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部、合規部、信貸審批部、商務部、稽核部、紀律檢查室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責,對公司風險管理中的關鍵環節進行協同管理;積極關注監管環境的變化,嚴格落實行業監管政策,秉承「合規內控文化鞏固年」活動工作精神,推動各項合規文化建設、內部制度建設落地;不斷完善子公司管理體系,促進子公司管理與公司治理、合規管理高效聯動,提升本集團合規管控整體水平。

提升資產負債配置效能,堅守流動性風險底線

本集團將在已有的資產負債配置管理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資產負債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內部資金成本模型,引導業務資金以公司戰略為導向進行產業化轉型;持續拓寬融資渠道,推動融資工具及模式創新,穩步推進授信條件優化與渠道儲備,合理控制融資成本,促進資產負債配置效能提升;利用金融科技賦能資金管理工作,提高資產負債配置、融資事項、資金結算與流動性風險管理等工作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我們將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框架下,充分利用流動性風險管理與資產負債久期缺口監控指標,通過壓力測試、敏感性分析等多種工具,配合金融科技手段強化流動性風險的主動管理能力,始終堅守流動性風險底線,確保資金運作符合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性要求。

加速實施金融科技戰略,推動數智化發展進程

本集團將加速實施金融科技戰略,全面推動科技賦能業務發展,持續提升本集團運營管理效率和經營質效。我們將進一步拓展互聯網獲客系統功能,實現線上審批、進件、分派、追蹤的全程管理;增加核心業務流程移動審批場景,提升移動化水平;穩步推進大運營平台、業務中台、財務中台驗收上線,強化職能部門精細化管理;持續優化風控模型建設,探索改進所覆蓋的業務新場景;利用物聯網接入業務新場景的監控數據,進一步提升物聯網設備的監控、預警、追蹤準確性;推動落實網絡安全常態化建設,提升數據安全治理能力。

同時,我們將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路徑下,加強數字科技體系建設,不斷推動公司數字化水平的層層升級;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業務發展,逐步開展AI試點項目,利用人工智能,以行業數據、業務數據為底座,算力為基礎,算法為指引,形成適用於海通恆信的人工智能應用集。在AI與金融的加速融合下,海通恆信算力平台將致力於提供更加完整的AI算力解決方案,助力智能營銷、智能審批、智能識別、智能決策、智能風控、智能客服等多種提升金融價值的場景,進一步推動數字化到數智化的科技發展進程,借助科技力量為公司長遠持久發展保駕護航。

品牌賦能人才隊伍建設,儲備產業化人才力量

富有經驗及遠見的管理團隊和先進的人才管理體系是保障本集團在中國融資租賃行業持續發展並保持領先的重要競爭優勢。我們堅持黨管人才,壓實人才隊伍建設的主體責任;堅持量、質並舉,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堅持人才賦能,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激勵與約束並重,激發人才隊伍活力。我們將拓寬多元招聘渠道,打造人才招聘與人才培養一體化的自主培養模式,打造「恆信講堂」品牌,幫助青年人才、後備人才快速成長;構建產業人才培養體系,以業務端產業化轉型方向和市場佈局策略為指引,加大產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根據「搭建架構、組建團隊、賦能培訓」三步走規劃,持續推進內部專業化人才的培養與發展,開展「研之有道」、「產業研享會」等產業研究培訓,為公司產業化轉型儲備充足人才力量。

我們將繼續實行人力資源三支柱管理機制和HRBP派駐模式,更好地服務公司業務發展;以提升動力、激發活力、增長效率為重點,優化激勵機制,順暢發展路徑,吸引、保留和激勵行業頂尖優質人才,提升人才凝聚力,實施市場化的職位體系及員工晉升機制,搭建事業成長平台,構建合理暢通的職業發展通道;優化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的長效機制,制定人才目標責任考核機制,設立人才基金,開展人才盤點;結合公司的長久發展與員工的事業成長,提供多元福利保障,切實提高員工的成就感和獲得感,推進組織效能的提升。

資料來源: 海通恆信 (01905)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