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475.92 268.79
  • 國企指數 6547.29 110.20
  • 上證指數 3104.82 8.22
09889 東莞農商銀行
即時報價: 6.850 +0.010 (+0.1%)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
毛利
EBITDA
EBIT
股東應佔溢利5,5905,9325,161
每股盈利1.130.970.83
每股股息0.340.320.29
每股資產淨值8.418.328.74

集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境內經營,主要從事以下活動:公司及個人存款、貸款及墊款、支付結算、資金業務及中國銀保監會批准的其他銀行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本集團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東莞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以金融支持「百千萬工程」為主要工作抓手,持續推動集團化發展、數字化轉型、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風險等各項重點工作,不斷激活內生動能,著力強化核心競爭力,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奮力前行。

一是持續推進集團化發展。2023年,在省市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指導支持下,本行進一步完善對湛江農商銀行、潮陽農商銀行等附屬機構以及受東莞市政府委託管理的普寧農商銀行的管理機制。一方面,以重要業務事項為抓手,垂直化管理為原則,賦能附屬及管理機構為目標,不斷強化集團聯動協同機制建設。另一方面,穩步推進集團成員機構的風險化解工作,持續優化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對外投資機構的改革發展,做好機構幫扶與改革攻堅。

二是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2023年,本行堅持「全域規劃、突出重點、小步快跑、局部速贏」的策略,圍繞數字化戰略執行、數字化組織管理、數字化場景應用和數字化平台建設,不斷提升數字化協同創新能力。大力推進新核心系統建設項目及數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數據治理管理體系,著力提升數據運營能力,重點加強數據基礎服務能力建設,確保數據服務滿足日常經營管理要求,並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數字化技術,賦能集團「精準營銷、智能風控、客戶管理、渠道運營」四大板塊決策應用。

三是不斷提升普惠金融質效。本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不斷完善專業化的普惠金融經營機制,著力提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的融資可得性,充分踐行金融為民的宗旨要求。2023年,本行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人民幣1,636.57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人民幣404.74億元,較年初淨增人民幣75.01億元,增速22.75%,高於各項貸款(不含貼現)增速。當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23%,較上一年下降52BP。

四是全力支持產業經濟發展。本行積極踐行地方金融主力軍的使命責任,重點加強對以製造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的金融支持,為企業制定全週期金融服務方案和提供多渠道、低成本、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2023全年支持製造業及相關產業貸款餘額人民幣607.04億元,較年初增長25.49%,製造業貸款佔比始終保持各行業貸款首位,並向全市103個「三重」(重大建設項目、重大產業集聚區、重大科技專項建設)項目累計提供人民幣404.21億元授信額度。同時,本行大力支持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發展,其中綠色信貸餘額人民幣130.47億元,較年初增長31.48%;科技貸款餘額人民幣136.16億元,較年初增長25.54%;支持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96家,表內外貸款餘額人民幣64.78億元,較年初增長21.15%。

五是深入開展三農金融服務。本行制定並實施了《金融支持「百千萬工程」行動方案》,並將其作為統籌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工作的主線,通過強化金融服務供給,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2023年,本行涉農貸款餘額人民幣385.36億元,較年初增長13.35%。同時,支持村社及村集體企業各類貸款授信總額人民幣343.55億元。

資料來源: 東莞農商銀行 (09889)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4年,本行將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創新為第一動力、人才為第一資源」的指導思想,圍繞「堅守定位,加快改革創新,做強長板,提升競爭優勢」的核心要求,對外全面提升客戶服務,提高客戶需求的響應速度,對內完善內部機制,提高內部運營效率和質量,不斷積澱新發展勢能,以穩健扎實的經營業績、迭代完善的體制機制、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開啟集團新的五年發展規劃。

(一)圍繞穩增長,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本行將立足支農支小發展定位和資源優勢,深入實施金融支持「百千萬工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一是聚焦「村社業務+村民業務」,全面支持鄉村振興。大力開展整村授信,加大對村社工業園改造、老舊物業提檔升級等村社具體項目的授信支持力度,持續盤活集體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打造立體式「惠民權益」服務體系,將金融服務與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場景充分融合,助力農村消費升級。二是聚焦「鎮街業務+居民業務」,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深化銀政合作,不斷強化專項債營銷,助力推動現代產業園建設,提升居民消費貸款和財富管理服務水平。同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保障房地產貸款投放支持力度,優先支持以滿足本地居民住房剛需為原則的普通住宅、保障房建設、城中村改造等開發項目,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三是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助力東莞城市特色發展。通過加快產品研發、流程優化、風險賦能,全面服務「專精特新企業+高新科技企業+倍增企業」目標客群,強化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專項授信支持。同時,持續加大綠色貸款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節能減排、治汙環保、新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加強綠色金融債的使用管理及增發募集資金,構建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支持綠美東莞建設。四是聚焦普惠金融服務創新,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持續降低融資成本,充分用好政策工具,持續借力再貸款、再貼現、轉貸款等政策資金支持,將貨幣政策紅利精準導入小微企業,引導普惠小微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持續加強產品服務創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推動普惠信貸產品線上化和標準化改造升級,同時加強投研能力建設,促進投研成果轉化,實現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二)圍繞防風險,全力築牢安全發展底線

加快落實「風險驅動+風險賦能」管理模式,優化風險管理機制,強化高風險授信管理,深化內控監督與操作風險管理。一是優化風險管理機制。完善風險偏好管理體系,做實資產組合管理,將風險偏好管理融入日常經營;健全大數據風控平台,建設信貸客戶准入模型、反欺詐模型等通用模型,以及小額小微貸款、個人貸款線上審批模型,提升智能風控水平;推進信貸產品標準化建設,優化明確各流程節點的操作要求和風控標準,完成存量信貸業務產品的清理和整合;優化授信審批流程,上收分支機構授信業務審批權限,統一全行授信業務辦理標準,提升辦貸效率和風控水平。二是強化高風險授信管理。全面摸查高風險和不良貸款情況,落實高風險客戶清單制管理,推進大額公司貸款及集團客戶貸款的「一戶一策」風險化解,密切跟進大額集團戶經營及風險變動情況,防範大額集團戶風險劣變衝擊信貸資產質量。同時,做好暫時性困難客戶還款計劃協商調整,落實企業紓困工作。三是深化內控監督與操作風險管理。完善合規案防工作機制,壓實第一道防線業務風險管控、風險排查、監督檢查主體責任,切實防控金融風險;推進員工行為網格化管理與系統常態化預警,提升員工行為排查效能;建立健全監督評價機制及問題整改督辦機制,提升內部監督閉環管理成效;通過強化審前分析、優化監督工具、實施任中審計和飛行審計機制等系列措施,以更加有力有效的審計監督,推進業務經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三)圍繞促改革,全新謀劃轉型發展篇章

堅持以改革創新推動業務發展,以扁平化、專業化、市場化為主線,全面深化內部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增強發展新動能,重塑本行核心競爭力。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集團黨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持續健全法人治理,完善健全本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二是健全集團戰略管理體系。構建「戰略分析—戰略規劃—戰略實施—戰略評估」閉環戰略管理體系,強化戰略解碼和落地,構建戰略績效管理體系,確保戰略規劃有序落地。三是推動落實數字化轉型。以新一代核心系統工程實施為重心,打造本行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底座;持續深化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能力,以「業務場景+數據」的模式,賦能智能風控水平和產品服務效率提升;完善數據管理服務體系,增強數據治理與信息科技風險管控能力。四是全面強化集團管理。持續完善對附屬及管理機構的管理機制建設,加強集團風險管控,加大集團賦能力度,積極指導各機構扎根當地,找準發展定位,回歸本源支持地方經濟,提升生存發展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推進集團協同發展。

資料來源: 東莞農商銀行 (09889)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