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207.13 444.10
  • 國企指數 6437.09 163.34
  • 上證指數 3104.82 8.22
09666 金科服務
即時報價: 9.450 +0.350 (+3.8%)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5,9685,0054,980
毛利1,846943928
EBITDA1,289-2,015-1,224
EBIT1,265-2,083-1,312
股東應佔溢利1,057-1,819-951
每股盈利1.98-3.14-1.64
每股股息0.76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14.359.157.03

主要在中國提供空間物業管理服務、社區增值服務、本地生活服務及數智科技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我們是中國領先、西南第一的高質量第三方綜合服務商,旗下擁有涵蓋住宅、中高端商寫辦公樓、產業園、學校、醫院、公建、城市服務的多業態全方位的服務產品矩陣。通過旗下「SCLT」四大增長曲線:(i)空間物業服務(Space);(ii)本地生活服務(Catering);(iii)社區增值服務(Life);及(iv)數智科技服務(Technology),我們致力於為各類客戶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高質量服務。

我們憑藉行業領先的綜合實力和品牌影響力,連續八年被中指研究院(「中指院」)評為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綜合實力Top10,連續七年保持中西部地區市佔率第一。2023年,我們憑藉行業領先的服務質量,獲得中指院頒發的中國物業服務百強服務質量領先企業Top3;我們依靠多業態全方位的服務能力,榮膺IFM服務、商業企業服務、城市服務、醫院物業服務等多項榜單;我們基於行業領先的數智科技實力,獲得中指院頒發的中國物業科技賦能領先企業Top3;我們堅持城市密度戰略,在重慶、無錫、成都、鄭州等地獲得中指院頒發的物業服務企業綜合實力Top10。

2023年是動盪、分化和變革的一年,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經濟復甦緩慢且分化加劇;中國經濟雖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但仍面臨「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預期偏弱」三重壓力。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模式面臨重大變革,房企流動性危機愈發嚴峻,房地產新開發投資、新開工面積、新房銷售面積均呈持續下降趨勢。物業管理行業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管理規模和營收規模增速均明顯放緩,增量空間減少,存量市場競爭加劇,物業服務企業分化加劇。2023年是本集團轉型的元年,我們一方面篤定「服務+生態,服務+科技」的立業根基不動搖;另一方面加速轉型成獨立專業化服務商,聚焦核心主業,注重高質量發展;我們不斷打磨我們的服務力、市拓力和內驅力,我們將堅持走可持續、差異化獨立發展道路,堅守「有利潤的營收、有現金流的利潤」經營策略,我們有信心盡快重整旗鼓,向中國一流的高質量第三方綜合服務商而奮進。

資料來源: 金科服務 (0966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中國房地產行業正經歷重大變革,房地產市場信心缺失,大多數房企面臨愈發嚴重的現金流緊缺問題;受此影響,物業管理行業增量空間預期放緩,存量競爭逐步加劇,大多數非獨立物業企業正經歷獨立化轉型的陣痛,行業回歸以品質服務為核心,不再以管理面積為先,以良性競爭促進行業發展。

本集團結合行業和自身變化,堅持「服務+生態,服務+科技」發展戰略,聚焦空間物業服務、本地生活服務核心賽道,貫徹「有利潤的營收,有現金流的利潤」經營策略,有的放矢,高度重視業務回款能力,謀求可持續健康發展,致力打造中國領先的高質量第三方綜合服務商。

堅定追求長期主義驅動下高質量發展,圍繞「美好家園計劃」,加強前後端一體化精細管理,持續深耕核心城市,不斷提升存量項目街區濃度,構建「物業服務+團餐服務」的I F M綜合服務新模式,夯實我們在物業服務行業領先的差異化、市場化、獨立化發展能力。服務力是我們的企業基石,質量是服務力的形成保障,於基礎物業服務,我們將繼續堅持以客戶滿意度和客戶需求為導向,夯實高品質服務力,提升多業態專業化服務能力,助力客戶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我們將加強項目經營質效和運行週期管控,落實項目分級運營體系,繼續推動項目智能化改造,不斷提升項目能耗和設施設備的數據精準度和顆粒度,賦能管理專項降本;我們堅持有質效的規模增長,有選擇的進行市場外拓,同時我們對於負貢獻項目,將繼續主動選擇退管以謀求本集團長遠健康發展;針對存量住宅市場,我們推出「美好家園計劃」,利用專項維修資金和提質資金的使用,重點開展優質存量社區的滲透、競選、進場工作,努力提升項目轉化率,通過合理的短期投入,換取長期的健康發展;針對非住宅業態,我們為客戶提供「物業服務+團餐服務」一體化、定制化IFM綜合服務新模式,幫助客戶實現管理效果、效率最大化;我們將持續開拓合資合作市場,整合優質資源,構建渠道建設能力,加強投前風險識別,投後履約管理,提升合資合作質量;我們將持續聚焦優勢區域,深耕西南及長江沿線核心城市,以管理密度促發展、降成本、提質效,進一步鞏固在核心市場的領先地位;我們將進一步謹慎對待收併購項目,聚焦在與現有優勢區域重合度高、歷史負擔少、資產負債表乾淨的區域性精品第三方物管公司,更為注重投資回報率;我們將全面收縮非業主增值服務,聚焦業務的現金回流能力,為「保交樓、穩民生」工程而提供必要的服務。

整合優質資源,充分發揮物管、餐食、酒店的業務協同效應,夯實團餐服務力和競爭力,不斷豐富消費場景和提升消費體驗,打造星級後勤服務體系,強化輕資產運營能力,構建第二增長曲線。本地生活服務是本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我們將依託餐食、酒店和文體旅為載體,形成資源互補的新增長模式。在餐食服務板塊,我們構建了「政企團餐、星級高端餐服、社區餐飲」三輪驅動多品牌發展模式,我們持續深化團餐業務與非住宅物業間的資源協同機制,共同競標聯合拓展,雙向鏈接優質增量客戶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存量客戶,為客戶提供行業領先的一站式、定制化IFM綜合服務新模式,不斷提升團餐市場佔有率;針對酒管管理業務,我們依託「酒店+餐食,酒店+文體旅」發展模式,持續提升直營酒店和加盟酒店的服務標準和運營能力,通過新流量媒體、大型文體旅活動等形式,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並市場化輸出酒店運管能力,打造行業領先的第三方酒店管理平台;在餐食供應鏈業務上,我們將進一步深耕在渠道及原材料上的優勢積澱,不斷提升精細化品控管理能力,降本增效,做好後勤服務。

發揮社區資源優勢,有的放矢更聚焦,自營模式和平台模式並行,提升不動產運營能力,加強存量資產去化,打造一體化資產管理閉環,持續構建社區生態協同機制。社區是數量最多、影響最深的基本消費單元場景,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社區增值服務生態圈,圍繞客戶「食、住、行、育、遊、購」等多元場景,向客戶提供差異化、有溫度的社區服務和產品,進一步提升業主黏性;我們將有的放矢,結合自身優勢,調整經營策略,業務自營和平台模式並行,持續提升經營質效;我們將努力提升不動產運營能力,把握新能源汽車普及帶來對充電車位的需求快速增長的機遇,結合多種銷售模式,加速本集團重資產的去化節奏,提升本集團經營現金流情況;我們將家裝作為自營業務未來發展核心,堅持服務質量為先,制定新房、存量房改造專業標準,依託優質自營示範項目和租售業務的深度協同,不斷提升業務滲透率;我們將不斷探索文商旅發展新模式,重視社區商業招商運營、旅遊出行等輕資產運營能力,加強存量資產盤活能力,構建一體化資產管理閉環;我們將持續推動事業群內部合夥人機制,鍛煉骨幹員工主人翁意識、股東思維,結合市場環境和業務發展實際情況,鼓勵內部創業持續孵化服務新業態。

聚焦數智科技研發,持續強化科技賦能,協同清潔能源及能耗管控,降成本、提質效,擁抱數字經濟和AI的大變革,抓機遇,謀發展。我們將持續推進人力機械化、機械智能化改革,夯實數智科技賦能帶來的降本增效,不斷推動電梯物聯、節能設備及智慧能源管控等方面的改造,促進各業態在管物業項目降本增效;此外,我們將抓住國家數字經濟、低碳經濟轉型之際,持續打造數字經濟平台模式,借助國家推進基層治理的趨勢,以重慶市智慧物業平台為案例,加快智慧政務、智慧方案在城市街道和社區的推廣,以產品思維、工業思維為核心,持續拓展外部業務。

完善機制建設和流程管控,不斷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重視人才體系建設,健全長效激勵機制,驅動本集團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股東回報。我們將繼續健全回款常態化管理機制,強化發展專業條線垂直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基礎底層數據管理,用數據分析促發展、防風險,不斷優化內控流程建設,分級管控、注重效率;我們將持續推動人力體系建設,建立敏捷型組織架構,重塑人才標準,應對市場變化,不斷完善員工持股長效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股東精神;我們持續迭代業財系統、財務雲、預算系統等管控系統,以業務需求為核心,有效助力經營決策;我們堅信本集團會盡快重整旗鼓,統籌業績和股東回報的動態平衡,重視股東的認可感和獲得感。

資料來源: 金科服務 (09666)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