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651.15 366.61
  • 國企指數 6269.76 149.39
  • 上證指數 3088.64 35.74
08172 拉近網娛
即時報價: 0.063 -0.004 (-6.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681129
毛利-42-199.1
EBITDA-124-82
EBIT-135-92-46
股東應佔溢利-131-95-42
每股盈利-0.03-0.02-0.01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070.040.03

主要業務為(i) 藝人管理服務;及(ii) 電影、電視節目及網絡內容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電影、電視及網絡內容

二零二三年隨著全國疫情影響逐步消退,線下文娛需求持續回暖,分散線上觀眾的注意力,網絡用戶的使用粘性較前兩年有所降低。2023年度整體來看,網絡電影市場吸引力進一步降低。從備案項目數量、上線項目數量,到頭部項目數量、票房產出能力,普遍都處於下滑狀態中。在網絡電影「提質減量」環境下,大量腰部項目票房未及千萬,眾所期待的頭部項目市場表現也普遍不如預期。雖然在製作、宣發投入上均有升級,但整體票房分賬仍難逆頹勢。根據《骨朵網絡影視》公眾號統計數據,整個2023年,票房分賬破千萬的網絡電影僅有34部,比2022年減少17部,更比2021年減少31部。各長視頻平台對網絡電影的支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減:多平台拼播、取消定級、分賬單價降低、單片付費等模式調整均可視為平台在網絡電影板塊持續「降本增效」。平台側重於追求經營效率進而實現自身盈利目標,意味著短期內將再難用高分賬模式來吸引優質的網絡電影內容。

集團關注到這一重大的趨勢轉變,二零二三年度依舊保持審慎調整網絡電影新片的投資佈局,將重點放在既往存量待播作品的發行和宣傳營銷上,以期獲得較好平台資源及宣傳營銷效果,收穫相對穩定的票房收益;保留網絡電影宣傳發行業務一方面增加收益渠道,亦有利於把控項目回款時間;另一方面讓本集團在這一賽道仍保持一定敏銳度與競爭力,與平台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當行業有新轉機新突破時,集團始終處於產業鏈有利的生態位中,可保持持續發展優勢。

集團亦關注到院線電影市場復甦態勢較為強勁,根據《眼2023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全年院線電影總票房為549.15億,同比增長83.4%,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460.05億,佔全年總票房的83.77%;全年總觀影人次12.99億,同比增長82.7%,縱觀呈現出快速恢復活力的趨勢。內容供給側從春節檔的《流浪地球2》《滿江紅》,到暑期檔的《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長安三萬里》,再到國慶檔的《志願軍:雄兵出擊》《堅如磐石》,中國內地院線電影市場叫好又叫叫座的作品接連不斷,影片生產發行與觀眾觀影需求供需兩熱,上述利好信息也提振了資本及行業信心,院線電影市場預期會回歸到良性循環模式。

在影片類型上,懸疑、犯罪、喜劇無疑是2023年的強勢類型。春節檔的懸疑╱喜劇片《滿江紅》強勢領跑,斬獲45.4億票房,成為2023年票房冠軍;高質量聚焦現實題材的「懸疑、罪案」電影在本年度各類題材中脫穎而出,該類型影片貫穿全年各檔期,涌現了如《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堅如磐石》等現象級作品。本集團亦關注到喜劇片在各檔期均不乏亮眼佳作,凸顯出類型剛需性。作為市場剛需,以春節檔票房冠軍《滿江紅》、五一檔的票房冠軍《人生路不熟》、賀歲檔票房冠軍《年會不能停》為代表,喜劇電影均較好契合了受眾觀影需求,在此背景下本集團參與投資了喜劇電影《發財日記2》,該項目是2021年網絡電影分賬冠軍《發財日記》IP的原班人馬升級後的續作,《發財日記》之前以「付費點播」的形式在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春節檔上線播放,全網點播和分賬票房創下超高記錄,其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達到25.45%。《發財日記2》作為續作進軍院線電影市場,原班主創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預計可在2024年內完成拍攝,預期票房空間很可觀。本集團承制及聯合出品的院線電影《忠犬八公》中國版已於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在全國影院上映,截至本公佈日期,獲得超過2.86億元票房。借鑒此項目集團探索出「優質版權+同業╱平台合作」的成功模式,可以推進集團內部其他儲備IP以低成本開發投產。目前存量IP《藏地密碼》、《銀河英雄傳說》等項目資源,已作最大限度發揮及利用,以有限成本推動手上項目開發、投產、變現。

網絡電影發行方面,2023年度內,共發行三部儲備項目《龍隱迷窟》《龍雀衛之噬魂蛛》《見怪》。受平台規則及資源調整影響,三部項目的分賬票房相對低於預期。目前儲備項目《千鶴先生》(曾用名:《黃廟村之千鶴道長》)已經完成製作並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在騰訊平台取得S+的定級,已定檔於2024年1月25日在愛奇藝╱優酷╱騰訊三家視頻平台同時上線,該片由騰訊爆款IP《黃廟村》原班團隊打造,題材上是現階段各平台及受眾喜愛的奇幻民俗類型,綜上該片的預期票房分賬利好。

因集團關注到2023年以來的視頻平台分賬規則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發行策略,不斷優化完善整體發行結構,在新項目的首輪發行外,積極推進歷史項目二輪、三輪的海外和其他新媒體預售工作,以期爭取更多收益。其中,兩部已首播的網絡電影《窈窕老爹》《大漠神龍》已於二零二三年二季度在芒果TV上線,以上兩部電影是繼愛奇藝、搜狐上線後的第三輪網絡發行,項目多輪發行有效提高資金回收率。

除此之外,中國農村院線發行也在有序推進,依計劃正採購或代理適合農村市場上映的視頻,未來將推廣到全國32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共300多條的農村院線。

另外,集團也在主推國內視頻向國外市場的版權銷售,區域涵蓋東亞各國及地區、東南亞、南亞、歐洲、南美各地,目前已達成多個自有版權項目的海外版權交易,並計劃逐步擴展至其他外部項目。

同時,對發行業務板塊持續升級,除傳統的首輪網絡媒體發行之外,也在深入開展電視臺發行、農村院線發行、海外發行、多輪全渠道發行等業務。本集團依托於優質影視IP、網生影視周邊內容,融合數字版權科技,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路徑,進一步完善集團多元化、平衡且垂直領域縱深發展的互聯網影視生態系統。

藝人管理

本集團繼續與業內出色的經紀團隊合作,羅致多位有潛質的藝人,在不同項目上嶄露頭角,為藝人管理板塊業務重新注入動力。

本集團會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結合各業務板塊,希望透過不同渠道,如提供定制化的演出機會及新媒體業務下的曝光率等,為藝人開拓收入來源,增加曝光機會,並為集團帶來回報及貢獻。

音樂

本集團一直嘗試將旗下各業務板塊相互契合,務求產生協同效應,增加效益。集團憑藉早年在音樂領域建立起來的渠道資源,依托其新媒體業務的創新思維和科技優勢,打造出專為原創獨立音樂人提供「自我出版」一站式服務的商業模式,致力於解決音樂人創作、出版、版權和收益等問題,為其提供個人主站、私域運營、數字專輯出版、音樂PASS卡發行、原創保護等全方位服務,為原創音樂人的發展提供一條全新的道路,讓他們的成長更具確定性,變革原創音樂市場生態。

憑藉本集團的新媒體業務,音樂領域成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下半年入駐的音樂人數量已經超過300位。這一重要里程碑的實現,彰顯了我們對原創音樂人的重視和支持,以及我們在音樂領域的深厚積累和資源整合能力。

新媒體業務

在全球Web3.0創作者經濟的熱潮中,本集團敏銳地捕捉到新媒體業務板塊的巨大潛力。我們投入大量資源,打造了琥珀APP這一創新平台,結合區塊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數字水印、NFC、增強實景(AR)等技術,為創作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創作與出版體驗。在Web3.0的浪潮中,我們不僅關注創作者的需求,更結合音樂產業的獨特性,尋求「創作者經濟+音樂人自我出版+音樂潮玩」的新業務模式,為新媒體業務增長注入新動力。

琥珀APP為廣大原創音樂人打開了自我出版的大門,讓他們能夠擁有100%的版權自主。通過與中國版權鏈公司的深度合作,為每一首原創音樂作品提供官方區塊鏈存證,確保音樂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此外,琥珀還結合ISRC認證,全方位提升原創音樂的價值。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從未停歇,持續投入研發,致力於提升用戶體驗,將AI、區塊鏈、AR等前沿技術融入音樂產業,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打開了音樂人自我出版的新篇章。

作為琥珀的核心創新產品,音樂PASS卡融合了NFC技術與NFT收藏理念,為音樂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變現方式。它不僅具備傳統唱片的收藏價值,更通過AR技術為粉絲帶來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體驗。這一創新業務模式不僅得到了市場的熱烈反響,更為音樂人提供了更廣闊的出版平台,助力他們實現更多的權益和收益。已成功有音樂人通過琥珀彙聚全網粉絲、出版數字專輯、發行音樂PASS卡,並結合線下演出場景,實現了粉絲購買與收藏的熱潮。此外,琥珀在趙傳北京演唱會上推出的數字紀念票根LIVEPASS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創新市場,引領潮流。

琥珀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行業內外的高度認可。我們受邀參加中國版權年會和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等行業盛事,展現了我們在音樂版權保護和創新方面的堅定決心。音樂PASS卡項目更是獲得了國家版權局的高度評價,得到同業的高度認可。此外,琥珀還積極與知名音樂人、國內頭部音樂節和演出商展開合作洽談,落實多項合作,為琥珀打開了新的市場渠道,共創雙贏。

借鑒三年疫情的經驗,我們深知只有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變化,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探索新的商機和發展更多元化、可持續的業務模式,以最大化提高回報並為本集團股東帶來最佳利益。在Web3.0與音樂產業融合的大趨勢下,琥珀將手廣大音樂人共同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資料來源: 拉近網娛 (08172)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縱觀2023年院線電影市場,相比疫情期間過去三年票房大幅上漲七成#、觀影人次上漲六成#,人均觀影頻次增長至2.58次#,備案立項、上映數量雙項供給指標回暖,並且中國以75.71億#美元累計票房位列全球票房第二位,持續在全球主要電影市場中保持前列。面對供需兩熱的利好局面,本集團將積極調整院線電影的投資策略,在優勢題材、優質主創、實力製作方、合作方等前提下發掘有價值的投資標的,充分整合此前積累的院線電影行業資源,持續探索「多元化喜劇」類型的院線電影投資及製作,以期分享喜劇院線電影之紅利,提升集團收益的穩定性及回報率。

鑒於網絡電影市場大盤低迷,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增速放緩,影片上線量及觀看量均進入下滑的行業瓶頸。二零二四年,預期在網絡電影市場頭部效應且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集團在該領域投資將遵循降本增效、提質減量的大原則,投資少而精,在類型題材前瞻性、合作團隊專業性、製作宣發精准性上下功夫,優化集團在網絡電影市場的生態位。

然而,在娛樂時間碎片化的大趨勢下,形成大眾觀看短視頻的習慣、網絡文學全產業鏈的成熟發展、以及廣告轉向短視頻投放,催生了網絡微短劇在2023年的爆發。各類型題材的微短劇井噴式增長,逐漸在影視娛樂產業中佔據重要地位。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約佔同年院線電影市場規模的70%,較2022年同比增長267.65%,預估到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僅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網絡微短劇發行量就多達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總和的2倍。隨著短視頻的普及市場熱度升高,全國網絡微短劇數量將保持上升態勢。網絡微短劇的投資製作目前有著「入局門檻低、投資體量輕、上劇節奏快、回本周期短」的優勢,正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未來在故事、主創、製作等環節不斷升級迭代應為必然趨勢。

預期監管力度將會加強,整個行業也將逐漸趨於規範化。在此背景下,本集團積極部署網絡微短劇的投資與製作。未來會審慎研判政策規範、探索創作方法、積累平台資源、發掘優質劇本及主創團隊等,以期發掘合適的投資標的,打造出爆款微短劇。

經過多年來戰略部署,本集團擁有在國內娛樂文化業務需具備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及《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一方面集團可憑藉牌照及渠道的優勢,探索網絡微短劇的平台搭建、傳播分銷的可能性,在網絡微短劇產業鏈中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挖掘更大的行業紅利。另一方面,短視頻已經成為大眾日常娛樂的重要內容,正在經歷從「草根」(個人獨立)創作邁向專業化、精品化的躍進。集團依托大量優質的影視劇、藝人及周邊資源,對於觀眾或藝人粉絲而言,這些原創或二創內容可成為有收藏價值、交易價值的優質數字資產。國內法規對視頻類知識產權保護日漸成熟,加上各種創新科技如區塊鏈技術等作為防溯源的重要依托,本集團預期旗下業務板塊可進行聯動,視頻數字資產交易也將賦能影視創作生產,讓作品的價值實現多元化、可自由交易、版權清晰等願景。

隨著全球Web3.0技術、AIGC技術的成熟和創作者經濟的蓬勃發展,音樂、藝術等領域創作者通過去中心化平台與粉絲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實現更為公平的收益分配。數字音樂市場已成為產業的主導力量,尤其在智能手機和流媒體平台的推動下,用戶對數字音樂的需求持續攀升。音樂現場演出市場在後疫情時代迎來復蘇與變革,數字化、虛擬化與線上線下融合為音樂人帶來前所未有的變現機遇。跨界合作與音樂產業的全球化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多元化和國際化發展。

在這一全球音樂產業朝著更公平、數字化、多元化和全球化方向邁進的背景下,本集團以琥珀為品牌,作為替原創音樂人自我出版的一站式變現的工具平台,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展望2024年,琥珀正積極籌備與知名音樂人合作推出專輯PASS卡,希望不僅能吸引大量粉絲的關注和參與,還將為傳統知名音樂人帶來全新的收益模式。另外,琥珀正嘗試開拓NFC技術應用於不同領域的可能性,有望引領行業的新潮流,為琥珀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與此同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音樂產業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通過尋求與海外音樂產業和市場的合作機會,琥珀將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項目不僅承載著本集團的戰略願景,更擁有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發展前景。琥珀所處的音樂產業正迎來快速變革與發展的黃金時期。憑藉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創新策略,琥珀有望在這一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數字音樂產業的重要力量,推動全球音樂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同時,琥珀將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 拉近網娛 (08172)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