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763.03 16.12
  • 國企指數 6273.75 9.11
  • 上證指數 3104.82 8.22
00611 中國核能科技
即時報價: 0.315 +0.005 (+1.6%)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2,6072,1381,733
毛利1,468414432
EBITDA382448557
EBIT218254324
股東應佔溢利9092108
每股盈利0.070.060.06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940.900.94

主要業務:工程、採購及建設(「EPC」)及諮詢、太陽能發電、融資業務、製造及買賣太陽能相關產品、及企業管理、投資及庫務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二零二三年,隨著WHO宣佈結束新冠全球緊急狀態,世界社會經濟活動及個人生活正加速回歸正軌,但受緊縮貨幣週期、地緣政治博弈等因素的影響,各國經濟增長仍不及預期,全球分化進一步加速;中國雖經濟增長預期較去年改善,但仍面臨著逆全球化、單邊主義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挑戰。在此情形下,本集團始終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持續鞏固競爭優勢,各項工作穩中有進,繼續取得亮眼成績。

本年度,在兩大股東的支持下,通過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等多種方式推進公司新能源業務再上新台階。在有節奏、有計劃的推進原有新能源EPC業務穩健發展的基礎上,本集團持續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及上下游業務的市場份額,打造多元化業務發展格局,探尋新的業績增長點,並以創新為支點促進集團高質量發展。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收益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8.9%至港幣1,733,290,000元(二零二二年:港幣2,138,482,000元);本集團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港幣107,689,000元(二零二二年:港幣92,243,000元),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6.7%;每股基本盈利為5.81港仙,較去年同期之5.55港仙上漲0.26港仙,漲幅約4.7%。

EPC及諮詢及整體建設業務

EPC及諮詢及整體建設分部收益乃基於項目完工程度確認。對外部客戶的分部銷售同比下降約30.4%至港幣1,139,317,000元(二零二二年:港幣1,637,410,000元)。分部收益減少主要由於本集團業務戰略方向變化,一是新能源EPC業務主要圍繞自投自建項目展開,確認的大部分收入在公司合併層面予以抵消,二是市政EPC業務因行業競爭壓力大,毛利率趨低,公司持續壓降業務規模,減少資本佔用,計劃退出該業務領域,本集團23年未承接任何新項目。

二零二三年,本集團承接新能源EPC項目13個,合同金額約港幣48億元,其中外部項目9個,合同金額約港幣3.95億元。業務類型覆蓋集中式光伏、分佈式光伏、光熱等領域,其中西藏集熱器生產線租賃、組裝與安裝項目位於西藏日喀則仲巴縣境內,海拔高程4,500M,是全球首個在高海拔、電網末端地區,以槽式光熱電站為主電源實現清潔能源孤網運行的綜合能源項目。

二零二三年,本集團新建項目容量1.2GW,創歷史規模之最。博尚300MW、鎮康360MW項目作為公司承接單體規模最大項目,其中博尚項目130個地塊約6,000畝,涉及5個自然村,地塊間跨越最大路程約22公里;鎮康項目佔地約7,300畝,涉及4個自然村,地塊間跨越最大距路程近70公里。

在積極履約項目工期的同時,本集團狠抓項目管理不放鬆,堅決執行「保安全、保質量、保進度、控成本」的「三保一控」方針,強化「安全促進生產、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識,全年無一般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另一方面,持續跟蹤項目質量,建立首件樣板,確定各工序的質量標準和操作方法,確保工程過程質量。各項目通過倒排工期、專項推動,集中精力抓開工、抓進度,克服各種困難,確保項目如期完工。

二零二三年,本集團獲授權專利3項,圍繞主營業務,新開展3項科技研發項目,啟動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覆審工作,正在申報省市區級資金補助類項目、南京市服務業百強企業稱號。三月,榮獲「2022年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瞪羚企業」榮譽稱號;五月,榮獲PVBL2023全球最佳光儲工程案例獎以及PVBL2023光伏行業卓越服務獎,七月,榮獲光伏盒子-第四屆中國工商業光伏大會領軍投資商獎,九月,蟬聯「影響力光伏開發投資商╱EPC品牌」、「影響力光伏電站運維品牌」兩項獎項。

發電業務

二零二三年,本集團持續加強新能源項目開發與建設工作,新增光伏項目儲備984MW、儲能項目建設儲備200MW,開工建設777MW,新增併網385MW(按實際裝機容量統計,不含收購的睢寧和泰85MW風電項目、蚌埠尚昊5MW光伏項目、蚌埠尚信5MW光伏項目)。

二零二三年,本集團持續提升電站智能化運維水平,設備投入率、發電量等指標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在運維電站合計56座,總運營規模達1,078MW(按實際裝機容量統計),全年完成發電量11.76億千瓦時。其中,光伏電站累計發電6.22億千瓦時,風電站累計發電5.54億千瓦時。

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中核(南京)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與獨立第三方賣方訂立三份買賣協議,二零二三年三月收購蚌埠市尚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蚌埠尚昊」)及蚌埠市尚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蚌埠尚信」)、二零二三年八月收購睢寧和泰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睢寧和泰」)的全部股權。至此,蚌埠尚昊、蚌埠尚信、睢寧和泰均成為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新增電站資產95MW。

本集團結合行業對標和公司實際,編發《光伏電站運維管理標準》等6項制度,持續推進電站運營標準化建設;積極參與綠電綠證交易,鎮江鑫能、廣東陽江兩項目通過綠電交易增收約港幣667萬元;交易綠證363張,創收約港幣3,850元(因核發全覆蓋,綠證價格急劇下滑);完成《2024年綠電交易相關政策及市場預測分析報告》,為2024年創收工作規劃了路徑;運用實時監控,無人機巡查等技術手段,增加電站巡查頻次,加強易損部件檢修,大幅縮短停機檢修時間,全年發電設備投入率均大於99.5%,行業標準為99%;推動智能運維系統自主研發,目前已在測試,正式投運後將進一步提升智能化運維水平,預計降低數據集采設備投入30%以上。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此分部錄得收益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0.0%,貢獻本集團收益港幣564,728,000元(二零二二年:港幣470,510,000元)及分部利潤(未扣除稅項及財務成本)增加約29.2%至港幣303,826,000元(二零二二年:港幣235,178,000元)。分部收益增加由於二零二三年發電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是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盤錦核祥、徐州核鑫、臨滄核祥、蚌埠核潤電站項目併網,鳳陽協鑫、鎮江鑫能、蚌埠尚昊、蚌埠尚信、睢寧和泰完成併表。

融資業務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之融資租賃業務錄得對外部客戶的分部收益港幣29,245,000元(二零二二年:港幣30,562,000元),同比下降約4.3%及分部利潤(未扣除稅項及財務成本)港幣2,701,000元(二零二二年:港幣6,567,000元),同比下降58.9%。分部收益的減少主要由於同業競爭劇烈,項目拓展困難,外部收益減少。

二零二三年,本集團明確其發展方向及定位,深耕大灣區,重點聚焦新能源行業,發展融租和保理業務的同時,抓住市場機遇,適時做好分佈式光伏電站投資項目。融資租賃板塊繼續以新能源作為核心主業和公司專精發展的核心基礎,重點支持光伏電站建設及儲能領域。

融資租賃「融物」+「融資」的金融屬性,與推動實體產業發展存在高度契合。本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核建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核建融租」)除了為股東創造利潤價值以外,更重要的是發揮產業協同和槓桿作用,資本先行,為集團產業發展助力賦能。核建融租的發展既要確定主業又要規避單一行業集中度過高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這就需要建立差異化的產品方案和標準化的風控體系。因此核建融租提出「一核兩翼三驅」發展戰略,結合核建融租現狀和行業特點尋求差異化發展,注重債權和基金運作工具、專業人才的培養,打造融、投、管一體化,保持業務規模的良性發展。

二零二三年,核建融租先後完成了三疊紀光伏匯信眾益五號首個新能源光伏產業基金項目落地工作,完成基金備案;深入推動美克生儲能基金實繳工作,挖掘首個儲能項目落地,促進融資租賃、保理、產業基金多元化金融工具的運用;完成了核建融租首個光伏項目投資啟動工作。在差異化業務探索方面完成了首次嘗試,此外,核建融租在赤灣石油基地完成了首個工商業儲能項目落地,推動示範項目合作。赤灣工商業儲能電站項目(14.88MW/59.6MWh),預計2024年放電量2,000萬度。

資料來源: 中國核能科技 (00611)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測,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新增規模與2023年基本相當。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火電14.6億千瓦,其中煤電12億千瓦左右,佔總裝機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佔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併網風電5.3億千瓦、併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併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佔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公司將圍繞「新能源+儲能」佈局,立足光伏風電投資,發展儲能業務,拓展新能源產業佈局,形成綜合性新能源管理平台。

光伏

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國內國際對於發展可再生能源達成進一步共識,展望2024年,光伏產業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國內外市場加速擴大,拉動產業規模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24年,根據中美兩國在2023年11月15日達成的《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按照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三倍計算,未來8年全球光伏市場的年均規模將在500GW左右,我國光伏市場預計在220GW左右。

風電

風電發展面臨拐點,海上風電將貢獻主要增量。展望2024年,國內重點海風項目穩步推進,江蘇、廣東等省份重點海上風電項目審批順利,在國內海風招標持續回暖的背景下,2024-25年國內海風裝機需求確定性增強,據機構預計,2024-2026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有望達70/87/87GW。

儲能

國內現貨交易與輔助服務規則日趨完善,儲能開啟新商業模式,經濟性難題有望改善。2024年預計將有更多省市出台類似山東、山西鼓勵配建儲能轉為獨立儲能的政策,獨立儲能將以「報量報價」等更靈活的方式進入電力現貨市場,儲能的商業模式進一步拓寬。

工商業儲能細分應用場景持續增加,區域市場分化明顯。受不同省╱市╱區分時電價政策、補貼政策、產業發展基礎等影響,工商業儲能市場差異將持續擴大,短期內江浙粵等省市將佔據絕大部分市場需求,部分企業將率先在區域市場形成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影響力,預計2024年工商業儲能維持30%以上的增速,併網備案審批或將成為影響市場規模增長的關鍵因素。

在(光)儲充、碳市場覆蓋行業範圍擴大、分佈式光伏配儲政策帶動下,細分場景下工商業儲能有望規模化應用,同時細分行業、細分場景與工商業儲能的結合將進一步加強,在零碳園區、港口岸電、光儲直柔、石油+儲能、微電網等典型應用場景的儲能需求持續擴大。

2024年,集團積極貫徹國家「雙碳」戰略,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賦能產業轉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持續拓展自持「光伏+風電」電站,發揮團隊多年的新能源EPC總承包經驗及設計等資質優勢,夯實成本管控能力,推進項目精細化管理,擴展市場競爭力,進一步獲取風光資源。同時,以工商業用戶側儲能業務為新業務切入點,以零碳園區、碳資產管理、綜合能源服務為輔,積極研判輕資產業務發展機會,打造集團綜合性新能源管理平台。

資料來源: 中國核能科技 (00611)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