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6544.85 363.54
  • 國企指數 9456.52 140.25
  • 上證指數 3831.66 44.68
03328 交通銀行
即時報價: 6.700 -0.100 (-1.5%)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
毛利
EBITDA
EBIT
股東應佔溢利86,45187,08787,954
每股盈利1.281.271.23
每股股息0.410.410.41
每股資產淨值12.7913.5513.88

主要從事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同業與金融市場業務、金融租賃業務、基金業務、理財業務、信託業務、保險業務、境外證券業務、債轉股業務和其他相關金融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本集團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積極有效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作用,深入推進實施「一四五」戰略,落實落細「五篇大文章」,持續打造業務特色,擦亮綠色底色,以上海主場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為戰略突破口,優化信貸結構、推進產品創新、加大資源投入、強化服務能力,持續提高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戰略推進階段性目標基本達成。

科技金融。持續健全專項機制,建強專門機構,充實專業人才,推動各類金融資源向科創領域聚集,發揮集團全牌照經營優勢,建立「股貸債租托」(股權、信貸、債券、租賃、託管)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積極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組織架構方面,持續健全「總分轄支」四級服務體系,已有20余家分行組建了科技金融專門推進組織,設立87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產品供給方面,持續豐富「交銀科創」品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包括貸款、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科技租賃在內的全生命周期全鏈條接力式金融服務。渠道建設方面,分層分級分類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與工信部火炬中心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同發起走進百園千企「五個一」專項行動,持續延伸服務觸角。配套政策方面,適配差異化授信投向指引、專項審批政策和考核激勵政策,給予科技企業貸款差異化不良容忍度,落實盡職免責制度,強化健全激勵約束。報告期末,本行已為6.8萬戶企業提供科技貸款支持,貸款餘額突破1.5萬億元。

綠色金融。圍繞重點區域和領域,強化綠色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深入推進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綠色金融政策供給。持續發揮綠色金融發展委員會牽頭作用,明確全年綠色金融重點工作方向和任務,構建了涵蓋考核評價、資源配置、授信審查、組織架構、業務培訓等方面的「一攬子」支持政策,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充分發揮綜合化服務優勢,面向全量市場、全量客戶提供綠色金融服務。報告期末,綠色貸款餘額超過8,700億元,較「十三五」末實現較大提升。加大節能降碳領域重點客戶授信支持力度,報告期末,全行節能降碳產業餘額較上年末增長6.58%,在中國境內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450億元。前瞻布局轉型金融發展。研究推動轉型金融相關工作,明確轉型金融發展總體思路,加強政策供給與指導,積極利用綠色金融標準或轉型金融標準,加大對能源、工業、交通、建築等領域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強綠色金融數字化能力建設。在科技賦能綠色金融數據治理、風險管理等領域持續加強創新探索,積極推進ESG評價、綠色信貸分類等系統建設,加強綠色金融數據應用,強化碳核算基礎能力,進一步擴大投融資客戶碳排放量計量的覆蓋面。加強自身綠色低碳運營。建立綠色低碳運營指標體系,做好全集團自身運營碳排放盤查工作。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建設,以浦江園區為試點積極推進打造綠色低碳示範園區。有序推動「低碳網點」建設,積極借助科技手段推進客戶服務線上化、移動化。

普惠金融。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產品服務體系,加強對服務小微企業、鄉村振興、提振消費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支持力度,推進全行普惠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完善體制機制,釋放改革效能。

深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動信用卡屬地經營轉型落地增效,深化數字化經營模式改革,積極推動全員做普惠,普惠金融實現擴面增量。普惠貸款餘額8,524.0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78.17億元,增幅12.96%。優化產品服務體系,服務實體經濟。加強面向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產品創新,打造自然人一體化授信業務模式,推廣主動授信和「信貸+」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投放。

加強「三農」領域信貸供給,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積極對接重點企業名單、項目庫,加強糧食、設施農業、農業科技、農業產業鏈等重點領域金融支持。迭代優化「益農e貸」產品體系,依托數字賦能打造線上化服務特色。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交行定點幫扶工作連續7年獲得「好」的評價。助力擴內需促消費,滿足人民群眾消費信貸需求。

積極響應國家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全面升級惠民貸產品,加大文旅、健康、居住服務、銀髮經濟等多元場景的消費信貸產品供給,積極開展信用卡「以舊換新」「最紅星期五」等活動,推進汽車金融業務轉型,信用卡分期餘額同比提升20.2%。提升財富管理水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收入。豐富普惠型財管產品供應,高標準做好產品業績管理,完善普惠保險體系,加大對亞健康、中低收入、新市民等特定群體的保險保障供給力度。服務民生所需,提升基礎金融服務能力。加強面向個體工商戶、新市民、老年人等群體的綜合服務,完善消費支付服務體系,提升基礎金融服務能力。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推動消保工作提質增效。優化風險評估和授信審批模型,應用AI等工具提高貸後管理質效,穩固資產質量。強化信用卡、零貸等主要業務領域訴點治理,創新金融宣傳教育,深入推進消保科技賦能,提升全行消保工作質效。

養老金融。制定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方案,以「打造長者友好型銀行」為養老金融發展願景,推進建設覆蓋養老產業金融、養老金金融、養老財富金融、養老消費金融、金融服務適老化提升五大領域的服務體系。

積極支持養老事業和銀髮經濟發展,養老產業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提升。報告期末,全行養老產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幅21.39%。服務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養老金金融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社保卡、個人養老金業務規模大幅提升,養老金託管規模居行業前列。養老財富金融供給更加豐富,助力居民養老儲備保值增值。旗下子公司在養老目標基金管理規模、養老理財產品收益率等細分領域保持優勢。探索構建養老生態,將金融服務融入養老生態體系。養老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服務在全國多地落地。建設長者友好型銀行做法入選《中國銀行保險報》金融消保與服務創新優秀案例,榮獲《亞洲銀行家》2025年度「中國最佳養老金融服務」獎項。

數字金融。強化規劃制定與體制機制改革。修訂數字金融行動方案至2027年,提升數字金融產品服務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適配度和普惠性。成立數字化經營中心,建強數智驅動的金融業務運營體系,形成線上直營線下拓展、線上賦能線下交付的協同經營機制。以「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金融和服務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覆蓋供應鏈金融、跨境服務、平台經濟等領域的開放生態,以傳統支付和創新支付雙輪驅動,深化支付場景建設。豐富「數字+」產品供給,深化業務流程再造,創新科創普惠主動授信模式,鍛造跨境金融「一站式」綜合服務。批量打造數字員工,升級數智化平台工具,提升數字化經營管理質效。報告期末,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餘額超過2,860億元,互聯網貸款較上年末增長8.52%。

發揮上海主場優勢。從建強金融服務功能切入,堅持以「一件事」思維和數字化手段重塑服務模式及業務流程,全力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支持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報告期內,與60個市級重大項目、118個區級重大項目建立合作關係,深度融入上海金融市場建設,達成「債券通」交易超4,880億元、「互換通」交易超4,910億元;持續推進跨境人民幣基礎設施建設,CIPS標準收發器合作客戶數保持市場領先;獲批債券「南向通」託管清算銀行資格,助力提升上海跨境資金樞紐地位;與上海清算所聯合發布上海清算所交銀理財科技金融債券指數,併發布國內首只掛該指數的理財產品。全力服務上海高水平對外開放,制定實施本行穩外貿行動方案,創新打造「交銀航貿通」平台,探索「流貸+衍生品」的外貿快貸升級方案。持續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在上海設立23家科技特色支行,實現上海地區科技金融服務觸角全覆蓋;建強「股貸債租托」,新增上海地區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超27億元,牽頭承銷銀行間市場上海市首單科技創新債券。持續推廣數字人民幣,作為唯一入選銀行機構,推動上海申通地鐵、上海磁懸浮閘機改造項目;作為獨家合作銀行落地上海地區首單數字人民幣燃氣費繳納場景。

資料來源: 交通銀行 (03328)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當前,銀行業經營發展的外部環境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各項政策逐步協同發力,預計下半年將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下階段,本集團將繼續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在落實「四穩」要求、助力達成國民經濟發展目標任務上作出更大貢獻,堅定實施發展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重點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做實做細「五篇大文章」,持續打造業務特色。提升資本使用效能,深入落實一攬子金融政策,因地制宜做好「五篇大文章」,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金融服務;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提質上量,以數字化手段擴大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領域服務覆蓋面;全方位支持養老產業金融、養老金金融、養老財富金融、養老消費金融、金融服務適老化提升等領域發展。

二是加力夯實上海「主場」優勢。服務好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以做強上海主場為牽引打造業務特色。健全組織服務體系提升科技金融能級;加強產品服務創新,鞏固擴大金融市場業務領先優勢;聚焦資源整合和豐富功能,打造離岸金融、跨境金融特色;培育貿易金融服務新優勢,助力貿易中心建設提質升級;深度參建航貿數字化平台,支持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持續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服務現代化城市體系建設。通過做優做強上海主場建設,實現立足上海、服務全國、輻射世界。

三是持續推進數字化建設,賦能轉型發展。推進金融服務嵌入數字化場景,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實施數字化經營模式改革。鍛造科技支撐能力,建強數據能力,以「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驅動服務效能提升,賦能重點領域發展。

四是動態優化調整業務結構。保持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提升質效,推動資產負債業務量價協同發展、結構優化,推動主要業績指標同業可比。繼續服務好長三角、京津冀、大灣區、成渝都市圈等國家重大戰略,持續提升交行貢獻度和顯示度。

五是推進客戶基礎提升工程。完善客戶經營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深化線上線下融合,強化G-B-C協同聯動發展,持續提升批量獲客能力。加大代發、社保、養老等源頭資金業務協同拓展力度,聚焦消費、支付結算等領域,深化場景生態建設,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六是守牢底線有效防控風險。強化集團一體化、穿透式管理,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落實「四早」要求,嚴防外部衝擊。有效管控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

資料來源: 交通銀行 (03328)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