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651.15 366.61
  • 國企指數 6269.76 149.39
  • 上證指數 3088.64 35.74
02888 渣打集團
即時報價: 67.500 +0.700 (+1.0%)

基本數據

(百萬美元)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
毛利
EBITDA
EBIT
股東應佔溢利1,9712,6203,120
每股盈利4.786.708.49
每股股息0.941.412.11
每股資產淨值116.51116.27130.30

集團業務遍及全球,並主要從事零售及商業銀行業務及提供其他金融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我們二零二三年的業績表現強勁,展現出我們業務的價值,並成功實踐有形股東權益回報達至10%的財務目標。然而,我們的目標絕不止於10%。我們擁有正確的策略、業務模式及決心去強化此業務勢頭。我們已制定清晰的行動提高可持續回報,務求令有形股東權益回報由10%穩步上升,目標於二零二六年達至12%,並在其後繼續提升。

受惠於利率上升及相關業務的強勁勢頭,二零二三年全年的收入按固定匯率基準計算上升13%至174億元。我們持續作出基本投資,良好的成本控制使我們產生相當正面的收入與成本增長差,本年度達4%。貸款減值下降,主要由於中國商業房地產及主權風險相關的減值下降,投資組合整體保持韌性。這些都有助我們的除稅前基本溢利按年上升27%至57億元,達到10年來的最高水平。

我們保持高流動性和資本強勁。我們去年底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4.1%,高於目標範圍,使我們能將全年普通股股息增加50%至每股27仙。我們於二零二二年二月時承諾在二零二四年年底前向股東回饋超過50億元。是次全年股息加上今日公佈的10億元股份回購,使我們將會早於原訂時間表超過有關目標。

新年伊始,本人謹藉此機會感謝我的好友兼十分珍視的同事Andy Halford,他已決定將於今年退休。Andy一直以來都是本人及董事會的最佳夥伴,過去十年成功協助領導集團。本人亦謹此歡迎Diego De Giorgi接任集團財務總監一職。Diego擁有超過30年的金融服務經驗,本人相信他將會進一步壯大我們已有的進展。

我們的策略是推動成功

我們的策略旨在我們的願景—「透過我們獨特的多元性,推動商業發展和促進繁榮」。我們於二二一年初訂定四項策略性重點工作:繼續發展網絡業務和富裕客戶業務、恢復大眾零售銀行業務的增長,以及全面推展我們的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們在各方面均正取得良好進展。

‧於二零二三年,來自跨境網絡業務的收入增加31%,其中我們在中東及東盟的中國離岸走廊收入增長尤其突出,分別上升67%及53%

‧我們的富裕客戶總數增加至230萬人,有助二零二三年的新增資金淨流入大幅上升,達到290億元,按年上升50%,相關收入錄得24%的增長

‧我們大眾零售銀行的客戶群增加逾100萬人至950萬人。我們繼續壯大兩間數碼銀行—香港的Mox及新加坡的Trust。這兩間銀行保持在全球增長最快的數碼銀行之列,凸顯了我們與夥伴攜手合作並推出與別不同的客戶服務方案的卓越能力。大眾零售銀行業務亦肩負重要的策略性任務以引進富裕客戶:二零二三年,224,000名大眾零售銀行客戶晉升為富裕客戶‧我們專責的可持續發展總監辦公室是執行集團可持續發展策略以及實現淨零排放路線圖的卓越中心及催化劑,更多詳情載列於年報。二零二三年,我們的可持續金融業務締造超過7億元的收入,按年增長42%,穩步邁向我們要在二零二五年或之前實現收入達10億元的目標。自二零二一年初以來,我們已經推動870億元的可持續融資,並正穩步朝著二零三零年的3,000億元目標邁進

二零二二年策略性行動進展良好

我們於二零二二年制定了五項行動,以加快令有形股東權益回報達至雙位數。於過去兩年,我們強而有力地採取這些行動,保持良好進度,甚至早於原訂計劃達成部分目標,成功達至二零二三年的里程碑。

‧我們提前實現了改善企業、商業及機構銀行業務回報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於二零二四年將風險加權資產收入回報提高約160個基點至6.5%,而於二零二三年,有關團隊已超越這項目標,錄得7.8%的風險加權資產收入回報。這尤其歸功於金融機構客戶業務的收入增長強勁,現時佔企業、商業及機構銀行業務收入的49%,非常貼近一年前所訂下的50%目標。此外,團隊於過去兩年成功優化240億元風險加權資產,超過目標的220億元。完成出售航空金融業務亦給予企業、商業及機構銀行業務更多空間發展較高回報的業務

‧我們亦提前實現推動改善個人、私人及中小企業銀行業務回報的二零二四年目標。有關團隊提前一年實現成本對收入比率達60%的目標,於二零二三年改善九個百分點。團隊透過整合分行網絡、重組流程、提升人手效率及加強自動化,減省了4億元的結構性支出

‧我們繼續把握中國機遇,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的復蘇速度低於預期,但是我們的中國相關業務表現理想。二零二三年,我們的中國在岸及離岸除稅前經營溢利錄得13億元,接近早前設下要於二零二四年底前翻倍的目標,主要受惠於離岸相關收入大增42%所推動。即使本地經濟受壓,我們的在岸收入依然錄得4%增長。展望未來,我們有信心中國復常後將為我們獨特的業務帶來長期的機遇

‧我們繼續創造經營槓桿,三年節省13億元支出的目標進展良好,有助紓緩通脹所帶來的壓力,同時可繼續進行投資。我們的成本對收入比率自二零二一年年底以來已下降7個百分點,於二零二三年達至63%,正朝著於二零二四年達到約60%的目標穩步前進

‧我們今年增加股東權益及嚴格控制風險加權資產,使我們有空間得以繼續作出顯著的股東分派。二零二三年的末期普通股股息,以及即將進行新的10億元股份回購計劃,表示我們已超越了要於二零二四年年底前合共回饋超過50億元的目標。我們將繼續積極管理本集團的資本水平,目標於未來三年進一步回饋最少50億元資本

建基於我們的成就,可持續地達至更高的回報

我們獨特的業務網絡覆蓋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給予我們策略性的優勢,使我有信心即使在利率稍遜的環境下,我們仍能繼續增長。我們的目標是確保收入增長可轉化為更高的結構性盈利能力,在維持客戶所看重的多元性與消除拖慢我們效率和回報的不必要複雜性之間取得平衡。

因此,我們正對三大客戶業務採取進一步行動,推動收入增長:

‧在企業、商業及機構銀行業務方面,我們將致力推動高回報業務的增長,例如跨境收入,目標在未來三年達到8–10%的基本增長率。此外,建基於我們作為第二大網絡貿易銀行的優勢,我們目標於二零二四年至二零二六年間貿易及營運資金業務收入增長6–8%。此外,團隊亦正努力推動融資相關收入(全球信貸及借貸)的增長,尤其著力於加快實施「發放至分銷」(originateto distribute)的策略,目標至二二六年達到8–10%的複合年增長率

‧於個人、私人及中小企業銀行業務方面,我們將運用在富裕客戶業務的優勢,目標於未來三年吸引超過800億元新增資金淨流入,較過去三年上升19%。我們亦計劃加快國際客戶業務的增長,目標於二零二六年或之前將國際富裕客戶人數由274,000人增加至超過375,000人

‧憑藉我們兩間數碼銀行—Mox及Trust—的強勁勢頭,我們目標於二零二六年前讓創投業務分部的有形股東權益回報逐步增值

通過採取該等行動,我們預期未來三年的收入將按5–7%的複合年率增長,高於全球經濟的預測增長率。

我們亦正採取行動改變經營方式,以改善結構性效率不足及複雜的情況,同時保障收入。由本年度起,我們將於整間銀行實施名為「提效增益」的計劃,加快一直以來將業務精簡化、標準化及數碼化的工作。我們將從基礎入手改善生產力、提升客戶及員工體驗,以及創造能力以再投資於具進一步增長空間的項目。

該計劃於未來三年將節省約15億元累計開支,我們預期可以相若的成本,達到這些永久性的架構及財務益處。這將有助我們於未來三年每年達到正收入與成本增長差,並使二零二六年的經營支出低於120億元。

收入繼續錄得強勁增長,加上經營槓桿改善及負責任的風險及資本管理方式,我們預期有形股東權益回報將由10%穩步上升,目標於二零二六年達至12%,並在其後繼續提升。

資料來源: 渣打集團 (02888)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我們正處於有利位置,充分把握來自我們業務網絡中不同市場的重大增長機遇,為客戶及我們經營的社區創造價值。

我們預期,由於利率高企拖累消費及投資開支,二零二四年全球增長率將低於2.9%,亞洲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的地區,增長率達4.9%,繼續成為全球增長的動力。隨著通脹放緩,主要央行亦有可能於二零二四年下半年開始減息,並將重點投放於支持疲弱的經濟活動。

下行風險包括主要經濟體放緩情況超出預期、通脹壓力持續、中國房產市場疲弱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然而,我們亦看見巨大的機會: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邁向數碼化而增加的資本支出將可提升生產力

‧在新興市場中,亞洲多國是利用數碼化的最佳地區,包括生成式AI

‧新興市場人口相對年輕,加上對數碼技術的接納程度,使該等市場對全球增長的影響越發重要

受累於上述的下行風險,我們的股價並未充份反映我們對前景的樂觀。我們會認真應對這些確實存在的關注,致力保持強勁的資本及流動性,有力應付對集團及我們客戶的任何不利影響。我們相信,隨著我們的溢利持續增加,在多個備受關注的領域表現勝於市場期望,我們的業務價值將在廣大市場之上越益明顯。

資料來源: 渣打集團 (0288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