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763.03 16.12
  • 國企指數 6273.75 9.11
  • 上證指數 3104.82 8.22
01981 華夏視聽教育
即時報價: 0.910 +0.030 (+3.4%)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838678759
毛利301298278
EBITDA171118-122
EBIT8445-200
股東應佔溢利5896-196
每股盈利0.040.07-0.13
每股股息0.120.060.09
每股資產淨值1.881.661.48

主要於中國從事提供高等及職業教育服務及電視劇及電影製作。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高等教育(傳媒及藝術)及職業教育

南京傳媒學院(「我校」或「旗下大學」)

根據中國大學校友會,我校於202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傳媒藝術獨立學院中排名第一。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學生人數約達29,27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4,238人,職業教育學生4,558人,國際預科學生480人。上述全日制本科生人數包括旗下大學在管的奧林匹克學院就讀全日制本科生580人。不包括奧林匹克學院全日制本科生人數,我校學生總人數同比增長約8.9%。

目前,我校提供50多個本科專業,涵蓋多個傳媒及藝術領域範疇。其中,16個專業獲評為江蘇省級一級專業,當中4個專業獲評為國家一級專業。我們優質的課程、匠心的理念和出色的教學成果,是我校獨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所在。

我們的國際預科課程擁有超過70所全球領先傳媒及藝術類高校的合作夥伴,就讀於該課程的學生可在完成相關課程後於海外合作大學進修以繼續本科課程的學習。

我們的職業教育課程主要面向想進一步發展工作技能,培養個人興趣,或獲得學位的學生,我們為他們提供自考助學課程。

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奧林匹克學院」)

為順利推進與於2021年6月就收購奧林匹克學院與若干獨立第三方(包括轉讓人「轉讓人」)訂立的買賣協議(「協議」)有關的重組,本集團亦訂立兩份過渡性貸款協議(「貸款協議」),以向轉讓方提供本金額分別為人民幣250百萬元及人民幣170百萬元的貸款(「過渡性貸款」)。本集團有權自貸款協議之轉讓方或其聯營公司應付本集團的任何款項中扣除根據協議應付轉讓方的代價。有關詳情,請參閱本公司日期為2021年6月22日及2021年8月19日的公告。

直至本公告日期,收購奧林匹克學院所需的某些先決條件尚未完成。過渡性貸款總額人民幣420百萬元已計入本公司的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內的其他應收款項及於2023年12月31日就過渡性貸款確認的累計減值損失為人民幣161.3百萬元(於2022年12月31日:人民幣65.8百萬元)。過渡性貸款的減值損失已根據獨立專業估值師為奧林匹克學院及過渡性貸款提供的擔保的公允值估算而計提撥備及估值詳情載於「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章節「預期信貸損失模型項下的減值損失(經扣除撥回)」。

於報告期內,我們的高等教育(傳媒及藝術)及職業教育分部錄得總收益人民幣593.0百萬元,同比增長5.6%,其中本科課程學費及住宿費達人民幣400.4百萬元,同比增長12.7%。本科課程的學費及住宿費增加乃主要是由於自2023/2024學年開始入學的本科新生的年度學費增加及本科生入學總人數增加,而有關增加被於報告期內教育管理服務收入及入學考試費用收入的減少所部份抵銷。

我們的高等教育(傳媒及藝術)及職業教育業務的分部利潤從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280.7百萬元減少至報告期內的人民幣182.4百萬元,主要由於(i)如上文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章節「預期信貸損失模型項下的減值損失(經扣除撥回)」所述,計入其他應收款項的過渡性貸款增加減值損失人民幣95.5百萬元,(ii)教育管理服務收入及入學考試費用收入減少,及(iii)主要是因為增聘教師導致我校的員工工資增加。其他應收款項減值損失的增加為非現金項目,對本集團於2023年12月31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並無影響。不包括過渡性貸款的相關減值損失,於報告期內,我們的高等教育(傳媒及藝術)及職業教育業務的分部利潤將調整為人民幣277.9百萬元。

娛樂及直播電商

於報告期內,由於我們於2023年5月開始直播電商及藝人經紀業務,因此將「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分部更名為「娛樂及直播電商」業務分部。我們娛樂及直播電商業務分部目前包括直播電商及藝人經紀業務以及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

直播電商及藝人經紀

自2023年第二季度,我們已正式入局直播電商領域,打開了新的增長曲線。於2023年5月,本集團與行業頭部明星主播戚薇女士及其配偶李承鉉先生分別簽訂了長期的獨家全面合作協議(包括但不限於電商直播經紀及藝人經紀業務)。本集團與戚薇女士團隊核心成員共同投資了北京華夏互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前稱華夏優品(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華夏互娛」),而該公司由本公司的合併實體擁有70%權益及戚薇女士團隊核心成員擁有30%權益。

戚薇女士第二胎產後複出與我們強強聯合,且她的復出在直播帶貨方面取得了出色的表現。戚薇女士直播推廣的品牌專場效果十分顯著,既為消費者提供了精準推薦,提升了用戶黏性,也為品牌賦能認知度。自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戚薇女士直播間已開播26場,累計商品成交額近約人民幣237百萬元。2023年第四季度,我們已完成搭建戚薇女士的垂類直播間,專注在美妝及生活產品。

除直播帶貨外,於報告期內,華夏互娛亦通過安排戚薇女士及其配偶李承鉉先生於若干媒體平台上參與品牌代言及產品推廣以及綜藝節目等商業活動提供藝人經紀服務而獲得收益。華夏互娛為戚薇女士、李承鉉先生與多個知名品牌簽訂產品代言及推廣協議,其中包括母嬰產品。2023年10月,戚薇女士聯手抖音舉辦首次線上線下演唱會,直播間觀看人數超過2,500萬人次及總播放次數超過8,000萬,為戚薇女士的直播間帶來了娛樂容。

除戚薇女士及李承鉉先生外,本集團已和知名直播主播劉維先生及多名具有強大變現能力的網絡紅人建立合作關係。

於報告期內,我們的直播電商及藝人經紀業務錄得總收益人民幣81.0百萬元,主要包括直播環節的銷售佣金及推廣費,藝人代言及合作費。

影視製作及投資

中國影視製作行業於2023年仍然充滿挑戰。據本集團深知及盡悉,近年中國影視廣播頻道的傳統廣告收入普遍下降,影響影視廣播頻道向市場購買影視劇的時間及價格決定。此外,過去數年,主要由於中國受COVID-19影響,業內多部影視劇的製作及發行被延遲,導致於後COVID-19期間內有更多影視劇供中國影視廣播頻道選擇,令業內競爭環境非常激烈。鑒於上文所述,中國的影視製作行業正面對不少挑戰及不明朗因素,包括發行進度放緩、應收款項回收期延長及影視劇的發行價格下降。

於報告期內,我們的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錄得收益人民幣85.0百萬元(主要歸屬於電視劇《女士的品格》(本集團投資40%)的首輪發行)。

影視劇《鬥破蒼穹》(本集團投資30%)的第一部及第二部已於2023年第四季度上映,該劇已根據投資協議的若干條款於本公司綜合財務狀況表內入賬計為按公允值計入損益(「按公允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

影視劇《白羽流星》(本集團投資50%)已推遲發行,現預計於2024年上映。根據最新的可得市場訊息,影視劇《白羽流星》的預期售價將有所下降,因此,本集團確認存貨撇減人民幣7.9百萬元(計入報告期內的收益成本)。

鑑於上述中國影視製作行業面對的挑戰及不明朗因素,董事會經審慎考慮後,決定不再進一步投資《奔騰年代II》(本集團於2021年投資60%)。為此,本集團就影視劇《奔騰年代II》確認初始投資減值損失人民幣63百萬元(計入本集團之其他應收款項),原因為本集團認為收回該投資金額的可能性不明朗。該減值計入我們的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的收益成本。

於報告期內,我們的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就若干長期未收回貿易應收款項確認信貸減值損失人民幣241.1百萬元。有關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的貿易應收款項減值損失的詳情,請參閱「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章節的「預期信貸損失模型項下的減值損失(經扣除撥回)」。

於報告期內,我們的娛樂及直播電商分部於報告期內錄得總收益人民幣166.1百萬元,而我們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分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為人民幣95.1百萬元。該業務分部收益的增加主要是由於於報告期內開始我們的直播電商業務。

我們的娛樂及直播電商業務分部的分部虧損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172.8百萬元增至報告期內的人民幣354.3百萬元,主要是由於我們就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的若干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確認的減值損失增加。然而,減值損失的有關增加為非現金項目,對本集團於2023年12月31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並無影響。有關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的貿易應收款項減值損失的詳情,請參閱「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章節的「預期信貸損失模型項下的減值損失(經扣除撥回)」。

終止經營業務

如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告及中期報告所述(本公告所用詞彙「水木源」及「解除協議」與其具有相同涵義),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團終止經營業務錄得的利潤為人民幣43.7百萬元,主要由於於2022年4月出售水木源的非經常性收益。報告期內並無來自終止經營業務的利潤或虧損。

截至本公告日期,本集團已合共收到人民幣142.7百萬元,即出售代價的第一筆、第二筆、第三筆、第四筆及第五筆付款以及水木源的所有尚未結清貸款人民幣12.7百萬元。根據解除協議的條款,水木源創始人及其聯營公司應在2024年12月31日或之前支付最後一筆出售代價(即人民幣35百萬元)。

資料來源: 華夏視聽教育 (01981)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高等教育(傳媒及藝術)及職業教育

2023年,隨著《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等政策的發佈,凸顯了中國推動產教良性互動、深度融合的發展,以及強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決心。

為促進直播電商業務與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業務相融合,旗下大學的江蘇直播電商與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已開設一些直播間及相關課程,以培養學生成為潛在的主播、網紅及運營人員,並積極地尋找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及就業機會。

而直播電商行業准入門檻也逐步提高,越來越重視主播、運營的專業化人才培養,多元化培訓以及強化培訓使得主播專業水準和表現力得以提高,可以為行業持續培養人才,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良性競爭。我們擁有超過30,000名傳媒及藝術類高等教育師生的優秀資源,直播電商新業務的開展為產教融合提供更優質的資源和培訓平台,真正實現「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原則的實踐與延伸。

以戚薇女士為代表的頭部主播團隊也將會以導師的身份加入培訓隊伍,為在校學生提供應用型的教學,助力學生搭建直播間,為直播電商行業培養及培訓優質人才。我們將繼續與若干品牌著重加強在直播培訓方面的合作,積極發揮我們高等教育業務的專業優勢,通過教育、培訓、實踐等多種形式為行業培養主播、運營等專業人才,校企合作項目也可為學生拓寬實習及就業的渠道。

本集團將繼續擴大旗下高等教育(傳媒及藝術)及職業教育項目的學生容量,包括探索租賃某些具備營運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條件的物業的可能性。

娛樂及直播電商

直播電商及藝人經紀

商務部發佈的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零售額達人民幣15.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表明網購已成為消費者日常消費的重要渠道。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中國網絡直播使用者規模持續增長,於2023年6月,網絡直播使用者規模已達到7.65億人,其中電商直播使用者規模為5.26億人,由此可見,觀看直播已逐漸成為人們上網的習慣之一,而龐大的直播用戶數量是直播電商行業進行商業變現的重要基礎。由2017年到2022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增長迅速,2022年達到人民幣3.5萬億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達到人民幣2萬億元,因此,直播銷售現已成為電商重要的銷售模式之一。

我們著力於直播內容方面創造知識產權的價值,及構建完整的直播電商生態鏈,並以「直播電商、達人運營、品牌孵化、科技賦能」為業務發展的核心。此外,我們計劃與更多擁有穩定粉絲基礎的頭部主播及知名網紅建立合作關係,以覆蓋美食、國風、服飾及母嬰等多個領域,通過直播帶貨、廣告植入等方式,為本集團帶來更多增長動力。未來,除抖音外,我們計劃在小紅書等主流電商平台,打造「直播+」內容矩陣,在服飾及美妝領域積極與頂尖企業跨界合作,孵化新品牌,引領消費新趨勢,並探索擴展到電競、音樂等多元領域的可能性。2024年,我們計劃以戚薇女士的個人知識產權在抖音製作短視頻,以加強在抖音的直播電商業務發展。

我們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為客戶精選優質及具性價比的產品。我們通過嚴格的產品溯源和品質檢測,結合實用美學設計,為消費者帶來卓越的生活享受。我們計劃在食品、護膚、服飾等領域孵化自營或聯營品牌,積極打造強大的供應鏈,確保主播能夠向消費者提供極致性價比的產品,實現對消費者的承諾及滿足其對新消費概念的期望。我們將繼續推進直電商業務的自營產品戰略,致力於提升自有品牌的產品品質與服務水準,確保向消費者提供卓越的產品體驗和服務品質。我們也計劃加大與內容創作者的合作力度,利用優質內容增強使用者吸引力,從而提升用戶黏性和活躍度。

憑藉我們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超過30,000名師生的優質資源,將為直播電商行業培養多元化、專業化的主播及運營人才。我們會持續探索直播電商行業的新業態的模式和先進技術。

影視製作及投資

鑒於中國影視製作行業的挑戰及不確定性以及收益及應收款項週期較長,我們對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的未來發展將繼續持謹慎態度。2024年,應收款項回收仍為我們影視製作及投資業務的主要任務。

資料來源: 華夏視聽教育 (01981)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