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538.95 254.41
  • 國企指數 6228.47 108.10
  • 上證指數 3063.25 10.35
01578 天津銀行
即時報價: 1.700 +0.020 (+1.2%)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
毛利
EBITDA
EBIT
股東應佔溢利3,1963,5653,760
每股盈利0.640.660.68
每股股息0.000.000.13
每股資產淨值11.4211.0411.65

主要從事銀行業及有關金融服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資金業務及其他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1公司銀行業務

報告期內,本行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堅持回歸本源,穩步推動公司業務創新發展。持續強化金融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金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作用,有力推動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聚焦天津市「十項行動」,多渠道釋放信用資源,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做好承接首都功能疏解、製造業、港產城融合、城市更新、科教興市、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提高對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金融供給;圍繞「雙五戰役」目標,強化總行政策引導,扎實推進改革任務,穩步夯實發展基礎,公司存款增量、貸款增量均為近年以來最好水平。

報告期內,本行來自公司銀行業務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69.3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總額的42.1%,同比增加27.4%。報告期末,本行公司貸款餘額(不包括票據貼現及應收融資租賃款)為人民幣2,740.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8.1%;公司存款總額為人民幣2,635.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5%。

機構業務蓬勃發展。報告期內,本行新設成立機構業務部,切實將「政府金融」經營思路與機構業務密切關聯,強化機構業務管理職責,構建機構業務營銷體系,實現機構客戶及存款的穩定增長。完成開發並投產醫保清算行信息查詢功能,獨家為市醫保中心提供銀行機構清算信息;成功營銷天津市少年宮,通過為其全面升級招生管理平台,促進其主營業務落地本行,引流結算性存款。截至報告期末,本行機構類時點存款人民幣1,503.5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人民幣113.25億元;日均存款人民幣1,400.09億元,同比增長人民幣16.48億元。

圍繞「打造綠色銀行」發展目標,譜寫綠色金融大文章。報告期內,本行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制度框架,加強業務統籌和資源配置,豐富綠色金融產品供給,推廣綠色金融發展理念,綠色金融專業隊伍建設和數字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緊扣雙碳戰略要求,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綠色能量」。截至報告期末,本行綠色貸款餘額達人民幣243.5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25%,報告期內實現天津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首筆碳減排貸款和本行系統內首筆充電樁特許經營權收益權質押貸款業務發放。

搭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體系」,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積極探索金融產品應用場景,加快提升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年內推出智慧科企貸、智慧專精特新貸等科技型企業專屬信貸產品,構建「客戶生態圖譜+需求場景+產品生態圖譜」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模式,更好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的不同需求,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綜合化金融服務,護航科技型企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交易銀行業務質效齊升。報告期內,本行交易銀行業務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線上化、數智化為實現方式,不斷創新完善交易銀行產品體系,業務量連續三年突破千億。以數智化賦能助推供應鏈金融發展,申報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已通過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和政府機構審核,本行成為天津地區首家獲批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商業銀行。

線上對公業務渠道持續完善。報告期內,本行進一步加強對公業務線上渠道建設,不斷提升線上渠道的安全性、體驗感,豐富企業網銀功能。響應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戰略要求,在企業網銀內搭建了小微普惠業務專區,先後上線銀稅e企貸、科企貸等融資業務產品,以及智慧e存通等智慧儲蓄類產品。積極推進企業手機銀行1.0版本上線,聚焦企業高頻金融需求,旨在為客戶提供功能更加全面、操作更加便利的移動數字化體驗。截至報告期末,本行企業網上銀行客戶累計簽約59,230戶,較上年末增長22.07%;本年度交易金額人民幣14,339.40億元,同比增幅23.21%;本年度交易筆數9,884.54萬筆,同比增幅22.78%。

2.2個人銀行業務

報告期內,本行個人銀行業務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及「三量」工作部署;積極落實全行「雙五戰役」要求。在行領導帶領下組織開展零售存款、理財、代發、社保卡等子攻堅戰,推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積極助力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冠名「2023-2025天津馬拉松」賽事,積極參與馬拉松博覽會、設置終點服務站和助威加油站,打造「金融+體育」服務體系。冠名「2023海河戲劇節」,打造「金融+文化」服務體系,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

報告期內,本行的個人銀行業務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53.1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總額的32.3%。截至報告期末,個人存款總額為人民幣1,658.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8.4%,零售存款付息率較年初下降20個BP,新發生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年初下降40BP。

「智慧通」平台創新升級。報告期內,本行「智慧通」金融服務平台橫向擴面、縱向創新,秉承「收付更輕鬆 貸款更便捷」的服務理念,以「智慧商戶通」為基礎,陸續推出「智慧富民通」、「智慧經營通」、「智慧信用通」等十大場景。「智慧商戶通」眼民生細微之處,為城市煙火氣息添薪加柴,通過以支付服務為切入點,輔以營銷、數字化、供應鏈全維度產品矩陣,精準匹配資源,構建「金融+」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全力支持小微市場主體經營發展。截至報告期末,「智慧商戶通」合作商戶已近100萬戶,服務覆蓋衣食住行娛等十大行業,日均服務580萬用戶的近800萬次消費。「智慧商戶通」在天津市2023年「榜樣領跑—讓正能量刷屏網民觀察主題活動」中,作為唯一一個金融服務項目,榮膺「2023為人民服務暖心項目優秀獎」。

「智慧富民通」深耕鄉村重點領域,服務農戶經營創富和提升財富,做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領域標桿,截至報告期末,累計服務農戶15.35萬戶,每天服務農村地區68萬用戶的73萬筆消費,累計服務用戶665.35萬人,同時,「智慧經營通‧用唄」經營貸累計為5.53萬戶農戶提供信貸資金支持人民幣33.24億元,有效提升農戶的金融獲得感和滿意度。

「智慧經營通」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為小微市場主體經營發展注入金融動能,截至報告期末,「智慧經營通‧用唄」經營貸累計為28.85萬戶有資金需求的小微市場主體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發放純信用貸款140.91萬筆,累計放款人民幣196.17億元。

「智慧信用通」致力消費信貸領域創新服務,為提振消費、擴內需貢獻金融力量,截至報告期末,累計實現獲客16.92萬戶,累計投放人民幣29.84億元。

信用卡業務持續加大營銷推廣力度。報告期內,本行積極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出「津京冀暖心出行-12306購票享優惠」活動;開展「暖心實物禮」「暖心霸王餐」「暖心外賣券」等系列營銷活動以及微信、支付寶渠道信用卡支付優惠等營銷活動,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個人線上業務渠道持續優化。報告期內,本行不斷推動個人線上渠道優化改版,推進業務升級「加速度」,實現關愛版手機銀行的全面升級,進一步體現對老年客戶的人文關懷;持續優化各類基礎功能,智慧儲蓄、基金等高頻業務優化改版,UI不斷迭代升級,便捷性、智能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報告期內,本行在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等機構舉辦的「第十九屆(2023)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年度活動」中榮獲「2023數字金融金榜獎‧手機銀行最具特色功能獎」;在中國財富傳媒集團、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的「2023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暨金融科技標準認證生態大會」中榮獲「2023年金融行業最佳安全管理APP」。截至報告期末,本行各類個人線上業務渠道交易筆數2,342.86萬筆,同比增幅27.79%。

2.3小微普惠金融業務

報告期內,本行持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監管機構關於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等各項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加大對普惠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強化金融科技賦能,豐富小微產品服務體系,提升小微產品服務面度,持續用足用好中央金融政策,將政策惠及更多小微企業。

本行已建立了完善的小微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組織體系方面,總行層面在董事會下設專門委員會,負責全行小微普惠金融業務制度建設及發展管理,各級分支機構通過專門政策支持、專營團隊打造、專業能力提升,做好小微普惠金融服務,多層級打造小微普惠金融服務長效機制。報告期內,本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將小微線上自營貸款作為普惠小微業務的重要發力點,應用「銀稅e貸」「商超e貸」「宅抵e貸」「銀稅e企貸」「智慧經營通‧用唄」等專屬金融產品,解決小微企業主及個體工商戶融資痛點,滿足客戶多樣需求和促進規模增長協調並進。同時積極落實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及延期還本付息等系列中央金融政策,用足用好中央金融政策,多措並舉,加大普惠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將政策紅利向終端利率價格有效傳導。截至報告期末,本行(不含子公司)監管口徑下單戶授信人民幣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為人民幣372.5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6.01%,單戶授信人民幣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貸款客戶數量增加3.77%至57.59萬戶。報告期內新發放的單戶授信人民幣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03%,較上年同期減少0.15個百分點,高質量完成「兩增」、「兩控」監管要求。

本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監管機構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部署,不斷下沉服務重心,持續加大金融支持「三農」力度,注重向普惠型涉農領域的業務傾斜,穩步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效率和水平。截至報告期末,本行(不含子公司)監管口徑下單戶授信總額人民幣500萬元以下普惠型農戶經營性貸款和單戶授信總額人民幣1,000萬元以下普惠型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合計(不含貼現)餘額為人民幣46.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01%。

2.4資金營運業務

報告期內,本行資金營運業務認真貫徹「雙五戰役」要求,持續改革創新,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綠色環保等重點領域,同時進一步強化提質增效,深化市場分析研判,不斷提升經營能力,持續完善集投融資和交易業務為一體的FICC (Fixed income, Currency &Commodity)產品業務體系,推動債券投資、同業、票據、資金交易、外匯黃金等金融市場業務均衡發展,以多元化產品業務體系服務實體經濟多層次金融需求、創造多渠道利潤來源,促進資金營運業務高質量發展。

報告期內,本行資金營運業務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42.1億元,佔營業收入總額的25.6%。

截至報告期末,本行具備財政部記賬式國債承銷團成員,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金融債承銷做市團成員,天津市政府債券主承銷商,北京、上海、山東、深圳等地區政府債券承銷團成員、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綜合類做市商、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一般主承銷商資格,具備套期保值類衍生產品交易資格、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核心交易商、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創設機構、信用聯結票據創設機構、利率互換、利率互換實時承接交易資格、標準債券遠期業務、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自貿區外幣拆借業務、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詢價業務、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A類會員資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線上同業存款主參與機構資格;為銀行間市場首批利率互換期權和利率上下限期權入市機構;成功加入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為開拓和發展新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報告期內取得上海黃金交易所特別會員資格。

報告期內,金融市場業務方面,本行政策性金融債主承銷商排名全國第十六位,位列天津市各法人銀行第一,全國城商行第四;榮獲國家開發銀行2023年度「銀行間市場優秀承銷商」獎項;榮獲中國外匯交易中心「2023年度銀行間本幣市場人氣榜單-最受市場歡迎的信用債做市商」「2023年度市場影響力機構-核心交易商、貨幣市場交易商、債券市場交易商」「2023年度市場創新業務機構-X-Repo、X-Lending」;連續12個月榮獲中國外匯交易中心「X-lending活躍機構」、多次榮獲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回購活躍交易商」獎項,並在交易商協會公布的2023年度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人城市商業銀行榜單中位列第三名,主承銷天津地方政府債券規模位列天津地區法人機構首位。

貨幣市場交易

報告期內,本行密切關注貨幣政策變化,把握市場資金波動規律,合理擺布本外幣頭寸,確保流動性安全;同時,多渠道、低成本拓寬負債來源,有效優化負債結構。一方面通過靈活運用同業存單、債券回購、本外幣同業拆借、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等各種貨幣市場工具、積極吸收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等多元化途徑獲取資金支持,在保證流動性安全的同時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積極與人民銀行開展再貼現、再貸款等業務方式,服務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固定收益業務

報告期內,本行發揮債券業務全牌照優勢,打造「債券生態鏈」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精準服務實體經濟;不斷加強對政策環境及金融市場變化的研判,積極參與銷售交易業務,持續優化資產結構,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

一是堅持「深耕天津本域,做優外五省域」的發展策略,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債券投資力度。服務本行經營區域地方經濟發展,切實支持經營區域內高評級企業融資需求。

二是打造「同業生態圈」和「債券生態鏈」,向標準化、輕型化、場景化轉型。樹立天銀FICC品牌,賦能優質公司客戶、零售客戶及機構客戶投融資和避險管理需求,通過債券做市、承分銷、黃金租借、外匯買賣、票據交易等代客交易及中間業務,切實提升非息收入佔比及客戶綜合收益貢獻。

三是積極履行債券承銷商職責,切實踐行社會責任並拓展中間業務收入來源;全年累計承銷國債、地方政府債和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等債券人民幣1,027.44億元,政策性銀行金融債主承銷商排名全國第十六位,位列天津市各法人銀行第一,全國城商行第四。

四是踐行ESG經營理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積極參與特色主題債券承銷投資業務,聚焦綠色低碳、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普惠發展、京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同時,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全黨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開拓奮進,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成效,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資料來源: 天津銀行 (0157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