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651.15 366.61
  • 國企指數 6269.76 149.39
  • 上證指數 3088.64 35.74
00152 深圳國際
即時報價: 6.160 +0.060 (+1.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18,54215,52920,524
毛利5,5674,1477,545
EBITDA7,7455,8739,371
EBIT4,5133,1926,113
股東應佔溢利3,5731,2541,902
每股盈利1.600.540.80
每股股息0.830.260.40
每股資產淨值17.1513.0913.20

主要經營之業務為收費公路及大環保業務;及物流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地緣局勢動盪;儘管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延續復蘇態勢,但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穩固,社會需求恢復尚需時日,本集團各業務板塊經營承壓,然而,本集團憑藉穩固的基礎及多元化的業務組合,整體業績維持穩健。

面對嚴峻的市場壓力與挑戰,本集團一方面保持戰略定力篤定前行,堅持以「十四五」戰略目標為導向,聚焦物流主業發展,穩中求進地構建「水陸空鐵+智冷」全景物流生態;另一方面認清形勢積極應對,因時因勢靈活調整投資發展策略,持續加強風險管理及提升運營效率,推動本集團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之年度(「本年度」),本集團實現總收入約港幣205.24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2%,主要由於物流園轉型升級業務中前海住宅項目頤城栖灣里(「頤城栖灣里項目」)於本年度竣工交付,確認收入約港幣55億元。股東應佔盈利較去年同期上升52%至約港幣19.02億元,主要受惠於物流園轉型升級業務中頤城栖灣里項目竣工驗收錄得稅後收益港幣15.63億元,以及按會計準則本年度無需確認應佔聯營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深圳航空」)之進一步虧損。

於本年度,本集團錄得經營盈利約港幣64.7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9%,主要由於去年「投建融管」小閉環模式下有若干物流園項目置入私募股權基金而確認收益約港幣6.57億元,而本年度並無以上收益。

物流業務方面,於本年度實現收入約港幣18.3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6%,主要受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及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股東應佔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63%至約港幣5.32億元,主要由於本年度未經「投建融管」模式獲得物流園項目置入基金之收益。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在全國近40個物流節點城市實現佈局,管理及經營37個物流港項目,總運營面積逾476萬平方米。近年,本集團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重點佈局深圳和佛山兩個上下聯動的物流樞紐城市。於2023年6月,本集團成功獲取全國首宗鐵路貨場上蓋產業空間用地—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平湖南項目」)上蓋空間面積約33.4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規劃建築面積約85萬平方米。此外,本集團於本年度新增獲地面積共計約93萬平方米,包括在深圳地區成功獲取深國際公路樞紐物流港(深圳寶安)佔地面積約7.5萬平方米的項目土地以及收購佔地面積約26.7萬平方米的深國際智慧物流港(深圳坪山東);在大灣區其他區域,本集團成功競得位於佛山高明及肇慶高要的兩塊倉儲建設用地。

於2023年底,本集團已獲取經營權的土地面積約908萬平方米,其中在大灣區已獲取經營權的土地面積逾260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0萬平方米,標誌著本集團於大灣區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於本年度,「投建管轉」大閉環商業模式穩步推進,物流園轉型升級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至約港幣55.56億元,主要得益於頤城栖灣里項目於本年度交付並確認收入約港幣55億元。然而,由於去年同期因深國際前海商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前海商業公司」)增資擴股錄得收益,而本年度並無該收益,股東應佔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39%至約港幣17.46億元。於本年度,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本集團已於2023年10月與相關政府部門就開展華南物流園一期面積約53萬平方米土地整備項目簽訂了《土地整備監管協議書》,轉型升級工作進入落地實施階段,未來本集團將通過留用土地分期確權及新規劃下留用土地的開發逐步實現收益。

在「投建融管」小閉環商業模式方面,本集團於年內積極推動以位於杭州及貴州的成熟物流港項目作為底層資產開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公募REITs」)的申報發行工作,相關申報發行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正積極推進公募REITs發行工作,將根據市場行情及監管審批進度安排上市發行。

港口及相關服務業務方面,於本年度實現收入約港幣28.0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股東應佔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15%至約港幣8,775萬元,主要由於南京西壩港因市場需求下降導致業務量減少所致。隨著靖江港、沈丘港及豐城港於年內的連續投產運營,本集團港口聯網戰略目標成效突顯。本集團將通過積極培養新投產運營項目以實現其與南京西壩港之間的良好業務協同,這將有助於本集團港口板塊提高運輸效率、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擴大市場份額和降低運營風險。

本集團通過旗下控股上市公司深圳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速」)統籌經營收費公路業務和大環保業務。深圳高速於本年度的整體收入為約港幣103.2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4%;受惠於本集團經營和投資的收費公路車流量恢復性增長及採取嚴控成本等措施,深圳高速錄得淨利潤港幣約26.5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8%。由於深圳高速因深圳市深國際聯合置地有限公司(「聯合置地公司」)交付部份商務公寓而確認應佔聯營公司利潤,而本集團於2021年出售聯合置地公司股權時已確認該項收益,須在合併層面進行沖銷約港幣7.5億元。本年度本集團應佔深圳高速的盈利為約港幣10.0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54%。

為了減少匯率波動影響,本集團積極採取若干措施並已取得良好成效。於本年度,本集團產生淨匯兌虧損約港幣5.5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2%。

於本年度內,本集團密切關注匯率變動趨勢,持續推進內外幣種結構優化工作以減少匯率波動的影響,通過發行中國境內債券以置換境外港幣債務的形式優化債務結構。於2023年7月及9月,本公司在中國境內分別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了規模分別為人民幣15億元(票面利率為2.88%)、人民幣16億元(票面利率為2.99%)以及人民幣19億元(票面利率為2.95%)的公司債券,該等債券已於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與此同時,本公司合理安排自有資金及發債資金出境,歸還及置換外幣貸款,優化債務期限及幣種結構,持續壓縮外幣貸款規模,鎖定長期低息資金,進一步降低了財務成本。

資料來源: 深圳國際 (00152)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2024年,宏觀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與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全球經濟復蘇之路曲折且漫長。受益於穩健有力的政策引導,中國經濟外循環有望逐步修復,內循環將在「立」與「破」之間尋求再平衡,出口、地產等拖累有望得到緩解,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隨著國家「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體系的逐步構建以及「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持續推進,本集團遍佈全國的物流重資產資源將更加高效地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園區資產的價值創造能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多樣化的消費模式和高端製造業的擴張將帶來新型電商、跨境電商、新能源汽車上下游、光伏產業上下游、醫藥、3C電子等細分領域的發展契機,智慧物流和綠色倉儲的發展也將增添新動能。

2024年,本集團將繼續緊隨國家發展戰略,牢牢把握產業發展機遇,堅持「穩中求進、提質增效」主基調。對於不確定的事項繼續求「穩」;對於確定的事項繼續求「進」,做好「三穩十進」:具體包括在投資節奏、資金、安全形勢方面「求穩」;在綜合改革、管理提升、招商運營、工程建設、隊伍建設、市值管理、降本增效、閉環發展等方面「求進」。依託城市配套基礎設施開發運營方面的傳統優勢,圍繞物流、港口、收費公路、大環保四大核心業務,持續提高經營效益,改善盈利水平,朝著將本集團打造為交通物流領域有特色的一流產業集團奮勇前行。

穩中提質物流主業,科學精准謀求發展

2024年,本集團將進一步把握物流行業發展的基本態勢,因時因勢靈活調整發展策略,圍繞「水陸空鐵+智冷」全景物流倉儲節點為基礎的戰略性設施網絡進行優化佈局,聚焦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大灣區、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提質增效穩定已運營項目的同時,發掘優質項目拓展機會。

物流園區業務,本集團將按照2025年底物流園投營800萬平方米的目標,根據內外部形勢變化,結合本集團負債率、資金需求等情況,科學動態調整投資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節奏,統籌安排好項目投、建、管、轉各個環節。本集團將在具體項目上堅持優中選優,更加關注核心城市和優質資產,聚焦經營效益好、抗風險能力強的一線城市及頭部二線城市的核心區位。爭取更多佛山項目落地,推動中山民眾項目取得實質進展;加快推動北京項目落地,儘快完成房山、順義兩塊土地摘牌;深圳地區將以福民地塊和「公交+物流」試點項目為切入口,打造示範性標杆項目,推動深圳三級物流場站全面開發落地。同時,本集團將加快推動分佈式光伏業務落地,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更多輕重融合業務和增值服務,切實提升重資產運營利潤率與成熟園區平均淨經營利潤率。

港口業務,本集團將圍繞分拆上市遠期目標,充分考慮新項目對完善商業模式、增強板塊協同性、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作用,積極拓展,審慎決策,科學安排項目投資。加緊推動沈丘港、靖江港等新投營項目達產達效,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經營效益。

鐵路綜合物流樞紐與航空物流業務,本集團將加緊做好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建設工作,爭取2025年底建成投營。並依託鐵路貨場運營主體優勢,加大市場拓展力度,推動國內貨運班列上量,繼續做好集裝箱裝卸、轉運、掏裝箱、集拼等業務,探索大宗原材料商品物流服務和多式聯運業務。本集團將聯合國貨航、深圳航空積極推進深圳航空貨站項目前期工作,並加快推動首都機場貨站項目前期工作。

智慧物流與冷鏈物流業務,本集團將根據冷鏈、智慧倉行業發展趨勢,選擇行業優質標的,開拓增量業務,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並結合當前經濟環境下市場供需變化,及時調整冷鏈物流、智慧物流投資節奏、項目條件以及統籌管控模式,持續改善經營效益。

收費公路鞏固優勢,大環保主業提質增效

2024年,本集團將繼續依託深圳高速整固發展收費公路和大環保業務。收費公路方面,將通過新建、擴建、併購、整合資源等多種手段,積極拓展高快速路投建管養業務,延長收費公路項目經營年限、增加公路資產規模,降本增效,精益管理,保持公路主業領先優勢。積極探索上下游產業鏈市場化項目,重點關注智能升級及綜合管養業務。

大環保方面,將繼續聚焦有機垃圾處理、危廢處置和清潔能源發電領域,上量並建立運營能力,加大資源投入和拓展建設力度。提高有機垃圾項目處理能力、危廢項目處置規模,形成規模優勢,力爭細分行業領先;新增投資控股風電場或光伏電站,打造具有深圳高速特色的「設備製造+電站開發建設+電站運營及銷售+電站運維+融資租賃」一體化清潔能源體系;探索並適度投資廢舊汽車拆解、市政環保等其他機會型優質環保項目。

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項目關鍵突破,轉型升級釋放動能本集團將穩步推進「投建管轉」大閉環商業模式進展,積極推動深國際華南物流園一期轉型工作,釋放資產價值。重點抓好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項目「四個統籌」:一是利益統籌,根據本集團對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項目價值釋放的需求,研究留用土地釋放節奏,力爭2024年內簽訂首批土地出讓合同;二是拆遷統籌,安全平穩有序推進園區剩餘客戶清退及倉庫拆除工作;三是開發統籌,對留用地開發進行前置研究,爭取2024年內啟動首塊留用地開工建設;四是稅務統籌,認真謀劃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項目稅籌工作等。除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項目以外,本集團還將力爭完成前海兩宗辦公及商業用地的置換及開發工作,全力推動置換方案落地,貢獻增量收益。

資產證券化加速推進,資本運作強化效益

本集團將多渠道完善「投建融管」小閉環商業模式,進一步加快資產證券化進程,拓展融資渠道,提高資本利用效率。一是繼續跟進首期公募REITs項目發行工作,審時度勢,根據市場行情及監管審批進度安排上市發行;二是穩步推進私募基金設立,擬定新設物流倉儲基礎設施基金方案;三是研究完善本集團基金群配置,加大與潛在合作方溝通,根據經濟形勢和本集團發展需要,適時推動設立開發型、併購型物流倉儲基金和產業鏈上下游投資基金。

持續發力大灣區,構建核心區域領先優勢

隨著大灣區逐步發展為世界級的城市群和經濟中心,其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加快加深,交通、物流、信息等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大灣區物流地產、收費公路等核心資產價值和稀缺性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本集團聚焦大灣區,重點佈局深圳和佛山兩個上下聯動的物流樞紐城市,形成以點帶面、核心輻射周邊的區域發展格局。目前本集團大灣區規劃物流項目土地面積已超過260萬平方米,區域領先地位不斷鞏固。此外,深圳高速投資和經營的絕大部分高速公路項目和部分環保項目也位於大灣區核心區域,收費公路深圳市場佔有率更高達90%,大灣區資源領先優勢充分彰顯。未來,本集團將繼續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大縱向做深,儘快全面佔據有利位置並實現業務串聯,形成協同效應,完成大灣區高質量佈局。

守正創新抓改革,久久為功提管理

本集團將繼續保持改革的銳氣和勢頭,統籌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和「雙百行動」,抓實抓細各項改革舉措,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固底板,通過優化法人治理體系、加強財務管控、強化風險防控、提升品牌影響力等一系列措施繼續深化管理提升,鍛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保障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共同創造,共享價值

本集團始終堅持穩定的分紅政策,將加強分紅管理作為保護和回報投資者的重要途徑,持續優化平衡公司長期發展與股東當前利益訴求的關係,努力實現穩定分紅與公司發展進步同頻共振。此外,本集團堅持市場化用人機制,不斷改革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強化考核分配正向激勵,最大限度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活力。本集團並於2023年推行了新一輪的股權激勵計劃,進一步將股東利益、員工利益、企業利益深度捆綁,持續加強維護股東權益和公司長期投資價值。

資料來源: 深圳國際 (00152)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