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25247.10 641.41
  • 國企指數 9011.97 247.49
  • 上證指數 3839.76 76.47
01253 中國綠地博大綠澤
即時報價: 0.020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212/202312/2024
營業額1092718
毛利251211
EBITDA-406-309-182
EBIT-416-317-190
股東應佔溢利-423-536-146
每股盈利-0.14-0.18-0.03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190.020.02

公司專注於市政及城市層面的園林綠化項目,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包括設計及規劃、設計完善、建設、苗木培育及養護。集團一般擔任總承包商,負責園林綠化項目的整體管理。集團主要為客戶提供園林綠化設計、建設及養護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本集團持續關注項目進展情況,積極與政府部門保持溝通,並協調各方資源,全力推動項目發展。同時,集團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領域,憑借政策支持、豐富的管理經驗以及綠地集團的資源優勢,積極佈局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穩步推進新能源項目順利實施,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為集團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本集團加強工程建設合規管理,配合地方政府落實規劃調整,並改善對應項目的政府審批程式。本公司正與地方政府就廣安臨港經濟開發區官盛湖生態濕地PPP項目、開封市祥符區博大綠澤惠濟河濕地公園PPP項目、綿竹市政旅遊建設PPP項目及泉州植物園PPP項目進行溝通協商。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述項目均處於暫停建設狀態,並將根據溝通結果恢復建設或清算。上述項目的暫停原因詳情如下:

本公司管理層將於2025年下半年定期監察上述項目的進度。倘若上述項目終止,本公司將盡力與地方政府達成和解方案,並向地方政府追討拖欠款項及工程進度款項。

報告期間,以PPP模式為主的投資項目中,已有5個項目進入運維期,其餘項目均處於在建或前期準備階段。至2025年6月30日止,本集團實現總收益人民幣7.1百萬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淨虧損人民幣29.6百萬元,毛利率40.0%,較去年同期下降9.8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 中國綠地博大綠澤 (01253)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中國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裝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繼3月底全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歷史性地超越火電之後,5月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比首次突破六成。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規模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4%。中國正加快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實現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根據國際能源署發佈的相關報告,受全球氣溫持續攀升、工業用電需求不斷增長、交通電氣化進程迅速推進,以及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產業迅猛發展的影響,全球電力能耗呈現持續上升趨勢。2024年,全球電力消耗增長近1100太瓦時,同比增長4.3%。全球電力需求加速增長,凸顯了全球能源系統正在發生的重大變化,以及新的電力時代的到來。

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逐漸成為主導力量,推動著能源領域的轉型。在2024年全球發電量增量中,80%是由可再生能源與核能提供,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滿足新增電力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

光伏儲能充電一體化正逐步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該技術有效整合了光伏發電、儲能系統與充電設施,顯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碳排放,有力推動了綠色、智能能源體系的構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政策的持續支持,其市場前景極為廣闊,有望引領能源行業的新一輪變革。

此外,其應用範圍廣泛,覆蓋交通、工業、居民生活等多個領域,顯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了碳排放,積極推動了綠色經濟的發展。在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光伏儲能充電一體化將成為未來能源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未來的發展中,本集團將積極把握新能源領域的發展趨勢,整合集團內外部資源,探索新能源領域的前沿技術與創新模式,不斷提升集團在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同時,本集團也將注重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致力於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為實現國家的雙碳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資料來源: 中國綠地博大綠澤 (01253)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建議瀏覽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9或以上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