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201.27 372.34
  • 國企指數 6100.22 145.60
  • 上證指數 3044.82 22.84
01168 百仕達控股
即時報價: 0.079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432380361
毛利269227209
EBITDA425-78-322
EBIT392-104-345
股東應佔溢利191-142-278
每股盈利0.03-0.02-0.04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1.231.050.98

主要業務在愈加注重進行金融科技投資及管理的同時,亦從事於房地產發展、物業管理、物業投資及融資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是一個充滿挑戰及機遇的一年,雖然世界經濟慢慢從後防疫階段回穩,但世界經濟依然低迷,國際格局複雜演變、地緣政治衝突頻發、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週期性、結構性矛盾比較多,自然災害頻發。

大多數經濟學家以及美聯儲官員都曾預期2023年美國將會出現經濟衰退風險,並預計失業率將會大幅上漲,但實際上,最終相較2022年,2023年就業增長雖然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強勁,失業率也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過去一年通脹亦有所放緩,雖然仍是維持高位。美聯儲官員認為目前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風險已非常低,亦預期加息階段已到達尾聲,並開始談何時合適進入降息或貨幣寬鬆的階段。

就中國而言,2023年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人民幣126萬億元,同比增長約5.2%。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5.2%,呈現前低、中高、後穩的態勢,向好趨勢進一步鞏固。

金融科技行業是以技術為驅動的金融創新型行業,數位經濟的蓬勃興起為其發展構築了廣闊舞台,數位技術的快速演進為金融數位化轉型注入了充沛活力。儘管面臨國內外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但依託金融科技驅動的金融數位化轉型全面深化已是確定趨勢,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我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國民經濟穩步重啟,金融科技行業信心指數達到疫情以來的新高,行業發展韌性增強,行業預期穩中向好。結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金融科技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在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的大趨勢下,2023年中國金融科技市場收入達850億美元,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達18%左右,到2028年,我國金融科技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人民幣1.39萬億元。

房地產行業方面,202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人民幣110,913元,按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資人民幣83,820億元,下降9.3%。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38,3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89,884萬平方米,下降7.7%。房屋新開工面積95,376萬平方米,下降20.4%。

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成為了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財富儲存器。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城鎮化的接近尾聲,經濟增速的放緩,金融去槓桿的推進,以及政府調控的加強,房地產市場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當前購房者置業情緒仍受多個因素影響,其中居民收入預期偏弱、房價下跌預期較強、購房者對期房爛尾的擔心仍較明顯等依然是關鍵影響因素,這些因素能否好轉以及政策優化力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房地產市場走勢。預期2024年,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轉型中,政府在保持政策調控力度不變的前提下,政府也會適當放鬆一些限制性措施,比如取消限購、降低首付、降低利率、買房送戶口等等,以刺激住房需求和消費。

通脹方面,國際經濟運行仍低於潛在產出,整體通脹壓力不大,尤其中國2023年下半年數月,2024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跌0.8%持逐獲得通縮,雖然中國連續數月CPI錄得負數,市場認為中國CPI已見周期底部,中國尚未陷入「通縮螺旋」。

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2023年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市場預計,社會融資規模及M2增速仍然將明顯高於名義GDP增速,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力度進一步加大。

中國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仍舊複雜多變,國內經濟復甦率進一步放緩,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生產、投資和消費復甦內生動力不強,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總體來看,儘管供給端和需求端壓力依然存在,但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為經濟運行良好提供保障,或將助力國內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企穩回升。市場預計2024年GDP增長約為5%-6%。

本集團一直積極響應中國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持續推動的金融科技發展方向,並努力探索如何優化商業模式及為集團創造新價值。本集團在保持房地產業務和金融服務業務開發的同時,積極與巿場上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共同合作並抓緊金融科技巿場發展的機遇,當中包括投資於眾安在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眾安在」,股份代號:6060),並與其合資成立眾安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眾安國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內,本集團之營業額為3.608億港元,較去年下跌5%。毛利為2.089億港元,較去年下跌8%。年內,本公司錄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2.782億港元,去年則為1.424億港元(經重列);每股基本虧損4.37港仙,去年則為2.23港仙(經重列)。

金融服務業務

金融服務業務主要提供高效的融資租賃解決方案和多種諮詢服務,以滿足科技和新經濟公司成長不同階段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服務業務的資金來源為本集團的內部資源。鑒於近年中國金融服務業務的快速發展及調整,及我們對客戶的高標準要求及對風險評估的重視,目前的客戶來源主要透過關係密切的業務夥伴或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客戶介紹。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共有5名借款人(2022年:7名),未償還貸款本金總額及應收利息合共3.601億港元(2022年:5.119億港元),其中包括向1名借款人(2022年:1名)提供委託貸款1.619億港元(2022年:1.919億港元)及向4名借款人(2022年:6名)提供其他貸款1.982億港元(2022年:3.200億港元)。於2023年12月31日,應收本集團最大借款人款項1.619億港元(2022年:2.876億港元)及應收本集團五大借款人款項合共約3.601億港元(2022年:5.038億港元)。

資料來源: 百仕達控股 (01168)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復甦似乎與過去的週期大不相同。而過去引領週期的房地產市場,2023年仍處在去槓桿模式中。雖然在2023年由退出新冠清零防疫政策以及封控限制措施放開後,許多企業,尤其是服務業,在解封後初期確實迎來繁榮景象;但經濟重啟的效應很快便減退,隨之而來卻是房地產市場動盪加劇。服務業就業率遠低於疫前水平,涉及批發╱零售、餐飲、酒店、建築、商業服務以及租賃、配送新經濟行業。房地產、出口以及基礎設施等行業則面臨較多不利因素。房地產行業仍在去槓桿。儘管部分市場(如二手房、部分一、二線城市)的交易量出現了初步企穩跡象,但還遠未實現全面復甦。出口行業面臨更大的週期性風險,如果對美國經濟衰退和全球經濟放緩的預期成為現實,出口行業有可能進一步放緩。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基礎設施投資表現相對良好,但地面施工活動明顯滯後。鑒於政府收緊財政紀律,預期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的可能性很小。權衡消費復甦與不利因素之後,市場預計2024年GDP增長約為5%-6%。

雖然經濟出現週期性復甦和不利因素,但中國政府仍非常注重確保經濟繼續沿著實現減碳目標前進。對地方政府開展能耗指標考核監測過去幾年,圍繞排放、污染控制、能源效率的整體監管結構正逐漸收緊。因此,未來幾年,政府對高污染和能源密集型工業活動的限制和控制(如金屬和採礦業),很可能變得更加嚴厲。整體來看,這些供給側的變化給成本帶來了上行壓力,由於房地產行業低迷以及監管機構頻繁進行價格干預,這對價格的總體影響非常有限。整體綠色轉型可能需要在電氣化和相關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量進一步的投資,但由於該過程將持續多年,週期性影響可能會佔主導地位。

通脹方面,國際經濟運行仍低於潛在產出,整體通脹壓力不大,尤其中國2023年下半年數月,2024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跌0.8%持逐獲得通縮,雖然中國連續數月CPI錄得負數,市場認為中國CPI已見周期底部,中國尚未陷入「通縮螺旋」。

此外,2024是總統大選年,激烈的選情可能較2020年有過之而不及,不排除美國社會會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和混亂,這對經濟活動的信心也是一種擾動。

展望2024年,世界經濟逐漸恢復穩定和政策效應顯現,全球通脹壓力正逐步緩解,通脹降溫讓各國有條件改變貨幣緊縮政策。預期2024年美國有機會進入減息週期,美元或會跟隨美息回軟,人民幣後市將相對走高,可為中國帶來更大政策刺激空間,為中國經濟帶來正面影響。國內居民收入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有力支撐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加之城鄉融合發展、城鎮化進程推進、消費結構持續升級,預計消費仍然會保持較好的增長,但房地產行業和外部需求的持續疲軟依然為增長帶來不定因素。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支持力度預計將持續加大,產業升級預計將繼續深化。綜合看,中國經濟回升、長期向好的走勢沒有改變。

在眾多行業板塊中,我們認為金融科技行業最具有發展潛力。金融科技在過去數年發展迅速,當中的技術也在不斷應用在各個金融服務的場景之中,不僅為金融服務業提升工作效率,同時也給予普羅大眾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選擇。特別在年初的新冠疫情下,科技賦能改變及改善生活方法,提供更快捷和方便的服務和體驗,科技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快速提升,提供更多機遇和價值。

對於公司的業務發展而言,我們積極在平衡現有業務的盈利與增長,同時也在發掘新的發展機遇。本集團將繼續抓緊金融科技行業在往後日子的發展勢頭,並將通過合理的資源分配及有效管理,為集團提供具有穩定增長的業務發展,並以股東長遠利益為最終依歸。

資料來源: 百仕達控股 (0116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