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報價: | 8.480 | +0.170 (+2.0%) |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 12/2022 | 12/2023 | 12/2024 |
---|---|---|---|
營業額 | 380 | 361 | 346 |
毛利 | 227 | 209 | 198 |
EBITDA | -78 | -322 | 4,145 |
EBIT | -104 | -345 | 4,124 |
股東應佔溢利 | -142 | -278 | 3,969 |
每股盈利 | -0.45 | -0.87 | 12.45 |
每股股息 | 0.00 | 0.00 | 0.00 |
每股資產淨值 | 20.97 | 19.52 | 30.97 |
主要業務在愈加注重進行金融科技投資及管理的同時,亦從事於房地產發展、物業管理、物業投資及融資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4年,國際形勢仍舊嚴峻且複雜多變,地緣政治及經濟不確定性繼續令全球金融市場承壓,全球通脹加劇、利率高企,很大程度上影嚮仍處於較高水平的物價。但中國國內經濟延續穩步復甦、回升向好態勢。國家逐步放開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科技創新、提質升級及優化結構的方向發展,並且在經濟報告中進一步強化了以消費促發展的理念。
金融科技行業是以技術為驅動的金融創新型行業,數位經濟的蓬勃興起為其發展構築了廣闊舞台,數位技術的快速演進為金融數位化轉型注入了充沛活力。儘管面臨國內外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但依託金融科技驅動的金融數位化轉型全面深化已是確定趨勢,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我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國民經濟穩步重啟,金融科技行業信心指數達到疫情以來的新高,行業發展韌性增強,行業預期穩中向好。結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金融科技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在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的大趨勢下,中國金融科技市場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在18%左右,到2028年,我國金融科技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人民幣1.39萬億元。
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成為了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財富儲存器。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城鎮化的接近尾聲,經濟增速的放緩,金融去槓桿的推進,以及政府調控的加強,房地產市場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2024年上半年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最佳化樓市政策,力促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尤其在經營性物業貸、調降房貸利率、降低購房首付等政策方向發力,同時上海、廣州、杭州、西安等城市放鬆限購。2024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轉型階段,政府在保持政策調控力度不變的前提下,預期會繼續適當放鬆一些限制性措施,以刺激住房需求和消費。
通脹方面,國際經濟運行仍低於潛在產出,整體通脹壓力不大,截至2024年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由降轉漲,同比增長0.5%,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跌0.8%。市場認為整體物價水平在下半年依然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面擺脫下行壓力,內需有待政策層面加大力度提振。
中國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仍舊複雜多變,國內經濟復甦率進一步放緩,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生產、投資和消費復甦內生動力不強,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
總體來看,儘管供給端和需求端壓力依然存在,但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為經濟運行良好提供保障,或將助力國內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企穩回升。
在這樣的大背景及宏觀環境下,本集團努力探索在此新經濟形態下發展的新模式以把握新機遇,探索及嘗試特別在金融科技及新經濟行業的投資及參與,開拓適合集團發展的空間,帶來持續發展及回報。
本集團一直積極響應中國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持續推動的金融科技發展方向,並努力探索如何優化商業模式及為集團創造新價值。本集團在保持房地產業務和金融服務業務開發的同時,積極與巿場上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共同合作並抓緊金融科技巿場發展的機遇,當中包括投資於眾安在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眾安在」,股份代號:6060),並與其合資成立眾安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眾安國際」)。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內,本集團之營業額為3.463億港元,較去年下跌4.0%。毛利為1.977億港元,較去年下跌5.4%。年內,本公司錄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39.687億港元,去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則為2.782億港元;每股基本盈利62.26港仙,去年則為每股基本虧損4.37港仙。
金融服務業務
金融服務業務主要提供高效的融資租賃解決方案和多種諮詢服務,以滿足科技和新經濟公司成長不同階段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服務業務的資金來源為本集團的內部資源。鑒於近年中國金融服務業務的快速發展及調整,及我們對客戶的高標準要求及對風險評估的重視,目前的客戶來源主要透過關係密切的業務夥伴或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客戶介紹。
於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共有5名借款人(2023年:5名),未償還貸款本金總額及應收利息合共3.298億港元(2023年:3.601億港元),其中包括向1名借款人(2023年:1名)提供委託貸款1.591億港元(2023年:1.619億港元)及向4名借款人(2023年:4名)提供其他貸款1.707億港元(2023年:1.982億港元)。於2024年12月31日,應收本集團最大借款人款項1.639億港元(2023年:1.619億港元)及應收本集團五大借款人款項合共約3.298億港元(2023年:3.601億港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內,融資服務業務之利息收入為2,040萬港元(2023年:2,520萬港元),主要包括委託貸款的利息收入840萬港元(2023年:940萬港元)及其他貸款的利息收入1,200萬港元(2023年:1,580萬港元)。
本集團於中國提供商業保理服務,具體為基於應收款項的貸款服務。為改善現金流問題以符合其經營需要,來自客戶的貿易貨款抵押予本集團以獲得一項短期借款。應收款項的法定業權概無改變。商業保理服務受《天津市商業保理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管。於2024年及2023年,本集團並無提供任何基於應收款項的貸款服務。
本集團向若干中國客戶提供委託貸款。委託貸款乃透過持牌銀行作為服務代理商而向客戶提供的貸款。本集團將向持牌銀行支付服務費並承擔信貸風險。委託貸款服務受中國銀行保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的《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規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向一名獨立第三方提供本金人民幣150百萬元(2023年:人民幣180百萬元)的委託貸款。於2023年,該等貸款無抵押,年利率固定為5%,初始到期日為2024年8月18日及2024年12月27日。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固定5%利率的該等貸款已延期至2025年8月13日並以借款人49%股權的股份押記抵押。有關進一步詳情,請參閱本公司日期為2024年7月25日的公告。
本集團擁有提供予獨立第三方的應收貸款。本集團在中國為客戶(自個人至企業)提供設備(包括辦公設備、3C設備及機動車輛)的融資租賃服務。融資租賃服務受《上海市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監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融資租賃服務的固定年利率介乎5.5%至10.0%,租賃期限介乎6個月至5年。於2024年及2023年本集團並無提供任何融資租賃服務。
於2024年12月31日,向獨立第三方的應收貸款乃無抵押並按固定年利率介乎3.0%至6.0%計息(2023年:4.0%至6.0%)以及將於2025年至2027年(2023年:2024年至2025年)期間到期。
資料來源: 百仕達控股 (01168)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繼續面臨挑戰。儘管普遍預期利率將呈下降趨勢,可能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一定的緩解,但利率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仍是未知數。除利率長期高企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經濟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是可能抑制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步伐的風險因素。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2025年1月刊發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預計2025年及2026年全球增長率均為3.3%,低於2000年至2019年平均3.7%的歷史增長率。
展望中國經濟,國家繼續面臨挑戰。中國經濟於2024年增長約5%,此乃得益於中國的刺激性措施、強勁的出口及對高科技的投資。然而,中國仍受到內需疲軟及人口壓力等挑戰的影響。
結構性改革及針對性政策對維持2025年增長尤為關鍵。
2024年,中國推出一攬子穩經濟增量政策,諸多領域出現積極變化。但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牢固,外需支撐難以抵補內需不足,新興產業發展難以抵補傳統產業拖累,經濟結構性、週期性轉換過程中的多重陣痛依然明顯。2025年,國內外政策變化將是影響中國經濟走勢的最大變量。從內部看,增量政策的實施及加強將成為經濟恢復的關鍵。從外部看,美國作出的關稅調整或將對中國出口造成重大影響。預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於2025年將維持5%左右的增長。
中國消費在政策的支持下有望實現漸進式恢復。2025年消費增長可能會有輕微回暖。一是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預期進一步發揮其效用;二是服務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三是現有住房貸款利率下降將會緩解居民還款壓力,提高其現金流量並解鎖一定的消費潛力。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儘管外部環境更加不確定,但也有內部預期改變、政策加碼發力、經濟新動能加快成長、房地產企穩等帶來的機遇。得益於政策的支持和融資需求的恢復,貨幣供應量及對實體經濟的整體融資規模預期穩步增長。貨幣政策的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整體利率繼續下降。資本市場先跌後漲,結構性慢牛行情可期。
在我們經營的眾多行業板塊中,我們認為金融科技行業最具有發展潛力。金融科技在過去數年發展迅速,並不斷更多應用在各個金融服務的場景之中,不僅為金融服務業提升工作效率,同時也給予普羅大眾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選擇。特別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下,金融科技在改變及改善大眾生活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提供更快捷和方便的服務和體驗,科技水平大幅增長,仍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提供更多機遇和價值。
對於公司的業務發展而言,我們積極在平衡現有經營業務的盈利與增長,同時也在發掘新的發展機遇。本集團將繼續抓緊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勢頭,並將通過戰略資源分配及有效管理,為集團提供具有穩定增長的業務發展,並為股東帶來長遠利益。
資料來源: 百仕達控股 (01168) 全年業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