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176.31 347.38
  • 國企指數 6087.86 133.24
  • 上證指數 3035.24 13.26

12月12日 11:26

瑞通:瑞聲再創逾52周高 小米挑戰250天線未成功 資金留意好倉

聯儲局宣布維持利率介乎1.5至1.75厘不變,並暗示明年利率亦會保持不變。道指隔晚收報27911點,升29點(或0.1%)。

恒指昨收報26645點,升208點(或0.8%),收復10天及20天線。今早繼續向好,升超過300點,迫近兩萬七關口,收復50天線。恒指好倉(牛證及認購權證)昨淨流出逾1000萬港元(下同),恒指淡倉(熊證及認沽權證)同日淨流入逾2000萬元,反映投資者預期港股後市偏淡。昨日恒指牛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5900至25999點,而熊證街貨重貨區為收回價26700至26799點。

瑞聲科技(02018)昨繼續強勢,收市大漲5.6%,是表現最佳藍籌。股份獲券商上調盈利預測和目標價,並指其光學業務執行力仍是焦點。另中國國內5G手機出貨量上月超越500萬部。瑞聲月內已累升近18%,14日RSI進入超買區,平均線走勢向上,技術走勢呈強,今早曾再升逾4%,升至67.47元之逾13個月高位,其後升幅略收窄。昨分別有超過710萬元和150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小米(01810)昨突受資金追捧,高位見10元,重返七月初水平,收報9.99元,飆升8.5%,成交急增,14日RSI亦升至70以上的超買水平。小米旗下紅米周二發布售價1,999元人民幣起的5G手機,是目前內地銷售的5G手機當中最低價。有券商認為產品較預期更具競爭力,料會加速內地智能手機產業向5G遷移,有利小米提升市場份額。小米今早好淡爭持,高位升至10.12元,跟250天線僅差0.01元。昨分別有超過1800萬元和逾650萬元淨流入其好倉和淡倉。

有券商指港鐵(00066)現時股價已反映過去幾個月本港社會動盪的不利因素,業務增長動力包括2023年有3個新商場開業及未來有7個新鐵路項目開通等,目前風險回報率吸引。港鐵昨揚升4.1%,以全日高位45.7元收市,成交亦見配合,今早升逾1%,重上46元,重返今年九月水平,連續兩日向上挑戰250天線,下方支持可參考50天線(44.2元)。昨有逾180萬元淨流出其好倉,淡倉同日則有27萬元淨流入。

中電(00002)明年加電費2.5%。另有券商指,由於銀行同業拆借成本下降,香港公用股應受提振,並指中電的香港業務穩定,澳洲發電量增加,相對看好中電。股份昨最多升1.9%高見80.7元,今早靠穩,突破80元關口。昨有2萬元淨流出其好倉。

瑞通相關認股證之選擇:
小米輕微價外、中短期購(24072),行使價:10.99元,2020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8.3倍
小米價外、中短期沽(13952),行使價:7.5元,2020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7.5倍
港鐵貼價、短期購(26379),行使價:46.88元,2020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11.2倍
瑞聲輕微價外、中年期購(13589),行使價:72.8元,2020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4.1倍
中電輕微價外、中短期購(22480),行使價:86.88元,2020年5月到期,實際槓桿:12倍
阿里貼價、中短期購(13507),行使價:208元,2020年5月到期,實際槓桿:5.9倍
舜光輕微價外、中短期購(28734),行使價:148.8元,2020年5月到期,實際槓桿:4.9倍

瑞通相關牛熊證之選擇:
恒指牛證(63407),收回價:26168點,槓桿比率:29.9倍
恒指熊證(69390),收回價:27490點,槓桿比率:40.2倍
瑞聲熊證(68088),收回價:70元,槓桿比率:7.1倍
小米牛證(62756),收回價:8.68元,槓桿比率:5.5倍
小米熊證(62761),收回價:10.38元,槓桿比率:10.7倍
美團牛證(62230),收回價:97.51元,槓桿比率:12.6倍
美團熊證(62736),收回價:105.7元,槓桿比率:11倍
鐵塔牛證(62652),收回價:1.55元,槓桿比率:6.3倍
舜光熊證(65991),收回價:156.9元,槓桿比率:6.7倍

重要風險通知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
結構性產品之價格一般可急升亦可急跌,有可能損失結構性產品之全部或重大部分購買價,閣下對此應有所準備。
閣下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