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651.15 366.61
  • 國企指數 6269.76 149.39
  • 上證指數 3088.64 35.74

12月21日 10:04

中銀:阿里昨升越20天線,留意阿里牛63177/熊61549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博斯蒂克表示,鑑於美國經濟的強勁勢頭,以及需要確保通膨回到當局2%的目標,目前並無降息的迫切性。外圍股市持續造好,恒指則於10天線見支持,升約100點在約16600點附近窄幅整固,長假期前全日大市成交總額徘徊於約900億元。

如看好恒指,可留意恒指牛證(62599),收回價16100點,24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24倍。或可留意恒指認購證(21724),行使價17888點,24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如看淡恒指,可留意恒指熊證(62060),收回價17000點,24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32倍。或可留意恒指認沽證(21725),行使價15323點,24年9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阿里巴巴(09988)宣布,公司首席執行官兼淘天集團董事長吴泳銘兼任淘天集團首席執行官,另外為持續優化資本回報率,提升股東價值,公司將設立一家新的資產管理公司專注管理公司非核心資產的營運。阿里表現造好,重越20天線曾高見73.7元。如看好阿里,可留意阿里牛證(63177),收回價68元,24年8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如看淡阿里,可留意阿里熊證(61549),收回價80元,24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

據報道騰訊(00700)自研派對遊戲《元夢之星》遊戲開服僅90分鐘已登上iOS免費總榜,並進入遊戲暢銷榜第二位,據估計單計iOS流水已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有業內人士認為《元夢之星》有望成為騰訊下一代國民遊戲。騰訊股價靠穩,續沿20天線約315元附近整固。如看好騰訊,可留意騰訊認購證(21428),行使價380.2元,24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如看淡騰訊,可留意騰訊認沽證(20504),行使價304元,24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

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比亞迪(01211)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已追上特斯拉,兩者均為17%,季內特斯拉交付量環比下滑而比亞迪則有所提升,所以比亞迪或有望於第四季度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純電銷冠軍。比亞迪股價持續偏軟,續於200元關口徘徊。如看好比迪,可留意比迪認購證(22054),行使價240.98元,24年10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或可留意比迪牛證(52668),收回價188.88元,24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11倍。

中國平安(02318)回應有關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合併傳聞,稱公司將從股東價值最大化出發,按照有關監管部門的規定及指引,穩步推進相關問題的解決。平安股價續受制於10天線,在約33.2元附近窄幅徘徊。如看好平安,可留意平安認購證(21155),行使價43.8元,24年6月到期,實際槓桿8倍。或可留意平安牛證(63176),收回價32元,24年7月到期,實際槓桿13倍。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如果你不希望再收到我們的窩輪資訊,請回覆此郵件告訴我們。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界內證/牛熊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界內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毫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檔(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檔所載認股證/界內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界內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界內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