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8404.83 90.97
  • 國企指數 6520.33 63.61
  • 上證指數 3136.21 7.73

2月26日 10:03

中銀:港股失守萬九 留意騰訊購24797沽26927

內地股市周四出現暴跌,上證綜合指數收市報2741點,大跌6.4%,是一個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兩市近1400隻股份跌停板。分析認為,中國保監會指中融人壽償付能力不足,並叫停其股票投資,是A股大跌的原因之一。兩市成交逾6600億元人民幣。

港股受影響,恒指失守19000點水平,收報18888點,跌303點。全日大市成交636億元。窩輪成交165億元,佔大市成交25%;牛熊證成交40億元,佔大市成交6%。

騰訊(00700)收報139元,跌0.9%。有研究報告指,騰訊新的遊戲策略、以及廣告變現能力、改變支付系統收費,將會是今年增長動力,並預計去年第四季盈利按年上升25%。投資者如看好騰訊,可留意騰訊認購證(24797),行使價150元,7月到期,實際槓桿7倍。相反,如看淡騰訊,可留意騰訊認沽證(26927),行使價125.88元,12月到期,實際槓桿4倍。

滙控(00005)業績後持續受壓,跌穿48元,再跌至接近七年低位;收報47.75元,跌1.9%。投資者如看好滙控,可留意滙控認購證(26284),行使價54.88元,9月到期,實際槓桿10倍。相反,如看淡滙控,可留意滙控認沽證(25709),行使價53.28元,7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中移動(00941)收報83.05元,跌1.2%。投資者如看好中移動,可留意中移動認購證(25017),行使價95元,7月到期,實際槓桿9倍。相反,如看淡中移動,可留意中移動認沽證(26291),行使價77.88元,8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

港交所(00388)收報168.3元,跌2.3%。20天移動平均線或為股價提供支持。投資者如看好港交所,可留意港交所認購證(26045),行使價178元,10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相反,如看淡港交所,可留意港交所認沽證(26046),行使價163.88元,12月到期,實際槓桿3倍。

平保(02318)收報32.35元,跌2.9%。投資者如看好平保,可留意平保認購證(25636),行使價38.88元,8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相反,如看淡平保,可留意平保認沽證(26047),行使價30.88元,9月到期,實際槓桿3倍。

國壽(02628)收報17.04元,跌2.9%。投資者如看好國壽,可留意國壽認購證(26197),行使價18.88元,8月到期,實際槓桿6倍。相反,如看淡國壽,可留意國壽認沽證(26296),行使價16.88元,12月到期,實際槓桿3倍。

安碩A50(02823)收報8.75元,跌4.4%。投資者如看好安碩A50,可留意安碩A50認購證(25710),行使價9.39元,2017年12月到期,實際槓桿3倍。南方A50(02822)收報10.2元,跌4.3%。投資者如看好南方A50,可留意南方A50認購證(26945),行使價11.16元,12月到期,實際槓桿5倍。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中銀國際股票衍生產品聯席董事葉滙豪

重要聲明
本資料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本公司」)發出,其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資料絕對正確,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認股證/牛態證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構成本公司( 作為發行人)而非其他人士的一般性無抵押合約責任,倘若本公司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分或全部應收款項。過往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認股證/牛熊證價格可跌可升,並可在到期時或到期前會變成亳無價值,引致投資全盤損失。投資前,投資者應仔細參閱有關上市檔(及任何該檔之附錄)及有關補充上市檔所載認股證/牛熊證的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充份瞭解産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咨詢專業顧問。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為認股證/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港交所唯一為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認股證/牛熊證提供買賣報價者。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