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6224.14 161.73
  • 國企指數 5746.61 57.25
  • 上證指數 3065.26 8.96
00936 佳兆業資本
即時報價: 0.199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215200238
毛利134126134
EBITDA757675
EBIT9.69.920
股東應佔溢利4.55.25.4
每股盈利0.000.000.01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120.130.14

主要從事(i)買賣建築機械及備件、出租經營租賃下的建築機械以及提供建築機械維修及保養服務;及(ii)發展物業。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建築設備業務

於本年度來自機械銷售的收益約15,800,000港元,較本集團於二零二二財政年度所錄得金額增加約73.3%。此乃由於香港及新加坡對新起重機的需求增加所致。

機械租賃所得租賃收入由約163,600,000港元按年增加約7.1%至本年度約175,200,000港元,此乃主要歸因於在香港及新加坡起重機租賃市場的需求增加。

來自服務收入之收益由約25,900,000港元按年增加約72.3%至本年度約44,600,000港元,此乃主要由於香港對服務的需求增加所致。

於本年度之備件銷售約2,100,000港元,較二零二二財政年度錄得金額增加約33.2%。增加主要由於機械備件的市場需求有所轉變。

香港分部

於香港分部,收益由二零二二年約37,600,000港元增加約42,000,000港元或111.5%至二零二三年約79,600,000港元。主要由於起重機數量及起重機使用率增加。

新加坡分部

於新加坡分部,收益由二零二二年約87,300,000港元增加約29,600,000港元或33.9%至二零二三年約116,900,000港元。主要由於重型塔吊的數量增加,從而獲得較高的租金價值。

中國分部

於中國分部,收益由二零二二年約75,300,000港元減少約34,000,000港元或45.2%至二零二三年約41,200,000港元。主要由於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建造活動放緩所致。

物業發展業務

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於香港有一項發展中的物業發展項目,該項目於二零二零年第二季度動工。本年度並無銷售。

資料來源: 佳兆業資本 (0093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根據新加坡房屋署(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公佈,二零二四年整體建造業需求估計於320到380億新加坡元,比較二零二三年全年的338億新加坡元,有所增加。年度預測二零二四年實際建築數量(Output)為340到370億新加坡元。二零二五到二零二八年期間,每年建築業體量約為310至380億新加坡元。這表明新加坡房地產市場對建築服務的需求仍然強勁,可能由於基礎設施專案和住房需求的增加。在建築業持續活躍的情況下,實際建築數量有望增加。建築輸出的增加可能受到政府投資、私營部門項目以及可持續建築趨勢的推動。二零二四年三月五日,新加坡國家發展局(National Development Board)公佈下來在義順鎮(Yishun)將興建10,000戶組屋,及另在吉爾曼軍營(Gillman Barracks)地段27公頃面積進行興建發展。這將對建築業產生重要影響。這不僅提高了住房供應,還創造了建築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包括商業、文化或住宅用途的建築。總體而言,這些資料和專案的公佈表明新加坡建築業在未來幾年仍然充滿活力,市場需求旺盛,特別是在住房和基礎設施方面。因此本集團將繼續投資新加坡,在這個有利的環境中找到豐富的商機。

香港方面,根據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公營房屋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約30.8萬個單位,二零二四年起計5年內,私營房屋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9,000個。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約有10.9萬個,隨著公營房屋和私人住宅項目的增加,建設項目數量有望增加。更多的住宅和商業建築專案將需要大量的塔吊來支援建築施工。政府及公營專案己經陸續展開,這些專案包括傳統公屋及簡約公屋,醫院擴建工程,港鐵延線工程及公共設施工程,並且會維持約4至5年,預計這些項目會大大提升了塔吊需求,塔吊租賃及工程服務亦會受到正面影響。

資料來源: 佳兆業資本 (00936)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