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6224.14 161.73
  • 國企指數 5746.61 57.25
  • 上證指數 3065.26 8.96
00916 龍源電力
即時報價: 5.700 -0.020 (-0.4%)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39,87239,86237,638
毛利29,04730,02931,084
EBITDA21,98920,95721,265
EBIT12,97410,69710,481
股東應佔溢利7,1784,9026,200
每股盈利1.090.660.82
每股股息0.170.130.25
每股資產淨值9.448.489.02

主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境內從事風力和煤炭發電及銷售、煤炭銷售和其他相關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本集團始終以「奉獻清潔能源、建設美麗中國」為己任,緊緊圍繞「本質安全、規模翻番、數字轉型、創新引領、健康進取」的新龍源建設,攻堅克難、團結奮進,高質量完成了全年各項任務目標,呈現出穩中有進、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2023年,本集團新增控股裝機容量4,509.83兆瓦,其中風電1,562.55兆瓦;累計完成發電量76,225,816兆瓦時,同比增加7.92%,其中風電發電量61,352,968兆瓦時,同比增加5.22%;火電發電量10,319,796兆瓦時,同比下降2.39%;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4,553,052兆瓦時,同比增加159.83%。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控股裝機容量為35,593.67兆瓦,其中風電控股裝機容量27,754.39兆瓦,火電控股裝機容量1,875.00兆瓦,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裝機容量5,964.28兆瓦。

1.穩固安全環保防線,生產運營質量穩步提升

2023年,本集團深入貫徹安全生產重要指示精神,編製印發《龍源電力本質安全三年規劃》。圍繞安全環保「一號文件」落實各項任務,健全安全包保責任制,強化安全環保領導責任。完善制度體系,聚焦生產、基建等重點領域,新編安全環保制度4項,修訂制度18項。本集團著力提升防範風險能力,將「可見的領導、可見的現場、標準作業」作為保障生產工程安全的有效手段。全年全覆蓋高風險作業遠程檢查,下發檢查周通報,就典型問題進行提醒考核。積極健全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釐清風險排查清單和程序,動態更新風險數據庫。

2023年,面對極端天氣頻發的不利局面,本集團提前佈局全年應急工作,完善應急物資儲備、應急預案演練,強化24小時應急值守紀律,本年內高質量完成11項應急演練,有效提高了應急響應能力。下屬2家單位獲評國家衛健委健康企業優秀案例,4家單位獲評省級健康企業。

2023年,本集團累計完成發電量76,225,816兆瓦時,同比增加7.92%,其中風電發電量61,352,968兆瓦時,同比增加5.22%,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4,553,052兆瓦時,同比增加159.83%。2023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346小時,比2022年上升50小時,主要是因為本集團各類故障預警預測模型準確率提升,化被動檢修為主動運維,以及年平均風速同比上升,有效提升機組利用小時。

報告期內,本集團火電控股發電量為10,319,796兆瓦時,比2022年同期10,572,663兆瓦時減少2.39%,主要是江蘇省新能源裝機大幅增加,新能源發電量同比增加較多,壓降了火電發電空間,導致江蘇省火電機組負荷同比降低。2023年本集團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為5,504小時,較2022年5,639小時下降135小時。

2.聚焦重點攻堅,新能源開發再創新增速

2023年,本集團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戰略引領,確保規劃先行,圍繞「十四五」發展目標,科學研判發展形勢,充分發揮本集團在品牌、技術、人才、佈局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結合戰略堅定性和策略靈活性,堅持一省(市)一策,按照「三駕馬車、雙核並發、四輪驅動」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基地式、場站式、分佈式項目開發;強化戰略協同,借助國家能源集團一體化優勢、合作企業的產業配套優勢及自身專業優勢,爭取基地開發主導權;堅持集中式與分佈式並舉,推動光伏高效快速發展;深化政策技術研究,拓展新型儲能、氫能及其他氫基能源等新興領域的發展與引領。持續謀劃推進大基地項目,緊密跟蹤國家發改委基地項目開發政策,規劃特高壓線路和配套火電容量,推動特高壓送出線路建設,配套建設大型基地項目。搶抓海上風電發展機遇,擴大海上佈局,江蘇、海南、上海、廣東等地項目開發實現新突破。

2023年,本集團新增資源儲備54吉瓦(風電24.65吉瓦、光伏23.95吉瓦,抽蓄及儲能5.4吉瓦),均位於資源較好地區。新疆、湖北、內蒙古、遼寧、廣西、山東、吉林等十個省份新增協議容量均超百萬千瓦。全年取得開發指標突破22.75吉瓦,其中新能源開發指標19.84吉瓦(風電5.07吉瓦,光伏14.77吉瓦),抽水蓄能2.38吉瓦,獨立儲能0.53吉瓦。

3.打造優質工程,高質量發展保持行業領先

2023年,本集團不斷推進「看得見」工程現場建設,建設項目開發建設管理系統,實現了工程建設信息數字化,工程現場可視化,成為工程管理的有效工具。落實安全生產百日攻堅「十項措施」,推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在項目現場有效落地。編製風機塔架、主變、箱變、GIS、高壓開關櫃等企業技術標準。完成預製艙變電站典型設計、標準施工工藝手冊和初步設計內容及深度規定手冊編製。加強在建項目「三同時」管理,嚴格開工、嚴控過程、加強檢查,打造優質精品工程。

2023年,本集團浙江溫嶺100兆瓦潮光互補智能發電項目獲評2023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江蘇射陽海上南區40萬千瓦風電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陝西彬州大佛寺光伏項目獲得2021–2022年度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江蘇射陽海上南區40萬千瓦風電項目、貴州威寧小海風電項目、寧夏鹽池西大井風電項目、山東臨沭玉山青雲風電項目、陝西彬州大佛寺光伏項目獲評2023年電力行業設備管理示範工程。上海崇明北堡風電項目獲評百縣千項清潔能源示範項目。

2023年,本集團新增投產風電控股裝機容量1,562.55兆瓦,光伏控股裝機容量2,947.28兆瓦,生物質控股裝機容量由於東海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減少24兆瓦。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裝機容量為35,593.67兆瓦,其中風電控股裝機容量27,754.39兆瓦,火電控股裝機容量1,875.00兆瓦,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裝機容量5,964.28兆瓦。

4.強化創新引領,數智科技塑造優勢

2023年,本集團持續優化新能源生產數字化平台,數據賦能智慧運營能力全面增強,公司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方案通過國資委審查。全面提升數據質量,聚焦源頭數據感知,強化數據治理,啟動首屆新能源智能算法競賽,設置故障預警、功率預測、圖像識別三條賽道,數據價值加快釋放。加強數據應用,研發理論功率曲線精準擬合算法、預測電量智能模擬等技術,為生產運行提供可靠依據。開發長週期電價預測、多週期交易策略風險控制等模型,輔助電力營銷科學決策。

健全「1+1+4+N」科技創新體系,科技創新成果多點開花。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示範項目「國能共享號」突破十餘項新型關鍵技術,已於2023年末完成併網調試工作,為深遠海風電開發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風力發電複雜風電場特性研究及其應用與驗證」項目完成國家科學技術部績效評價,順利結題驗收。國內首個電源側新型電力系統的新能源發電仿真平台完成10座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場站涉網建模和仿真任務。阿拉善大型風光基地製氫合成氨項目入圍國家發改委《關於組織實施清潔低碳氫能創新應用工程的通知》獲批覆立項,列入第一批工程項目名錄。投建營一體化項目數據挖掘系統平台價值進一步發揮,用戶友好性進一步提升。新能源固廢無害化回收與資源化利用項目廢舊葉片粉碎成型技術的關鍵配方研製成功。完成《基於國產BIM的新能源工程數字化關鍵技術研究》等6個科技項目驗收,新增申請發明專利32項。

行業引領優勢持續鞏固,發佈龍源電力科技創新三年規劃,部署未來三年科技創新工作,全年發佈《風力發電機組風力發電場監控系統通信第4部分:映射到通信規約》等4項國家標準,《風電機組優化效果評估方法》等11項能源行業標準。《風力發電機組葉片前緣防護改造技術規程》等3項能源行業標準獲國家能源局立項批覆。

5.優化經營管理,生產創效水平提升

2023年,本集團密切關注政策導向,用足用好綠色金融政策,不斷優化融資結構,主動開展存量貸款置換,壓降存量貸款資金成本。同時借助本集團信用優勢加大資本市場融資頻率,本年度順利獲得深交所100億元公司債發行批覆。堅持開展剛性管理資金計劃,利用資金歸集、統一調配、股東借款等措施,加大資金使用頻率,實現資金時間價值最大化。2023年,本集團成功發行15期超短融資券,緊抓政策動態獲取超300億元綠色貸款,全年資金成本保持行業優勢。

2023年,本集團深入貫徹「集、價、本、利」經營理念,以保價爭量為重點,積極開展市場交易工作。加強電力市場重要政策的預研儲備,科學應對形勢變化。順應電力市場變化趨勢,科學分解年度電量計劃,跟蹤掌握全年交易完成進度,加大計劃執行監督檢查力度,確保了計劃執行的準確性。深入分析各省區基數電量情況、供需平衡調整、網架結構、外送條件等因素,準確研判區域需求形勢,持續優化完善交易策略。積極爭取年度、月度、綠電等交易指標,確保了獲得足額發電空間。堅持「以價優先、量價兼顧、風險防控」的目標原則,高質量參與市場交易,簽訂優質中長期協議。精準施策提升交易收益,主動探索現貨盈利新模式,深入剖析現貨規則變動情況,根據規則要求和實際運行情況及時調整策略。

2023年,本集團所有發電業務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43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2年的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68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減少人民幣25元╱兆瓦時。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57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2年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81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減少人民幣24元╱兆瓦時。主要是由於風電市場交易規模擴大、平價項目增加以及結構性因素綜合所致。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308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2年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03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減少人民幣95元╱兆瓦時。主要是由於新投產的光伏項目均為平價項目。火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17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2年火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00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增加人民幣17元╱兆瓦時,主要是因為市場交易電價上升。

6.深挖碳資產管理價值,拓展綠色增收新途徑

2023年,本集團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深度參與中電聯牽頭的分佈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海上風電兩個減排方法學的編製工作,自主申報可再生能源製氫減排方法學,發佈海上風電減排方法學。建成碳盤查數字化管控系統,在國家能源集團108家火電企業碳盤查中進行應用,持續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開展碳資產交易操作平台系統升級,推進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國內國際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市場及國內綠證市場交易。龍源碳資產公司完成國家能源集團全部重點排放單位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週期交易履約工作,連續兩個履約週期提前實現100%清繳履約;積極研究應用抵銷機制,完成國家能源集團CCER(核證自願減排量)交易21萬噸。充分挖掘國際市場機會,在英國CTX交易所完成首筆國際自願減排量場內現貨線上交易,為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所屬單位提供國際自願減排量,用於杭州第19屆亞運會碳中和。本集團全年銷售綠證425萬張。公司本部辦公樓宇2023年通過綠證交易實現100%綠電消費。

7.聚焦重點國別,海外業務潛力穩步提升

2023年,本集團編製《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三年開發發展規劃(2023-2025年)》,圍繞全球政治、經濟、可再生能源資源三要素進行研究分析,聚焦南非及東南亞區域新加坡、汶萊等5個國別,制定「一國一策」實施路徑,以任務目標為導向,統籌開展發展工作,完善國際戰略規劃和管理體系。研判「金磚峰會」擴容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增國家,更新海外開發發展規劃,新增6個重點國別,為實現海外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023年,本集團助力南非應對電力危機,在做好德阿風電項目電力保供的同時,密切跟蹤市場動態,梳理鎖定擬參與南非下一輪可再生能源投標項目。主動對接在南非中資工礦業企業直供電需求,化解限電問題的同時降低企業碳排放。推動東南亞國家能源轉型,向汶萊能源局提交林業碳匯開發意向書助力其創建碳交易市場。本集團與當地合作方簽署協議共同開發汶萊摩拉港漁光互補項目,該項目已獲取政府開發核准,為汶萊政府批覆的首個IPP項目,佔據汶萊市場份額的75%。創新思路推動新加坡綠色低碳電力進口項目取得進展,向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遞交了技術方案。

2023年,本集團持續強化境外資產管理,深化合作交流,各在運項目運營情況良好。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所屬加拿大德芙林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232,848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2,350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3,317天;南非德阿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832,622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3,405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2,252天;烏克蘭尤日內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204,018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2,667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871天。

資料來源: 龍源電力 (00916)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從全球看,脫碳加速要求加快新能源發展。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市場供需形勢和價格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俄烏衝突、巴以衝突深刻改變地緣政治格局,極端氣候現象頻發、歐洲能源危機,加劇了國際社會低碳轉型的緊迫感。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海外新能源項目開發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許多國家制定了政策和法規,鼓勵和支持新能源項目的發展,為海外項目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場機會。中美元首陽光之鄉聲明,提出爭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三倍目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達成「阿聯酋共識」,承諾了2030年三倍可再生能源增長和2倍能效提升,以及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從國內看,規模增長保持強勁勢頭。在國家推動能源消費領域逐漸由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背景下,高載能行業紛紛尋求清潔用能替代,政策環境更加有利,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及其保障體系得到顯著加強與完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重要文件陸續發佈,為新型能源體系的頂層設計奠定了基礎。在專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新能源已被明確為未來電源裝機結構的增量主體,新型儲能技術更是在電力系統中確立了核心地位,其商業模式和配套電價政策也在逐漸清晰化。可再生能源繼續快速增長,2023年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成為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2024年投產規模預計遠超2億千瓦,新能源進入非常確定的快速增長賽道。其中,海上風電「十四五」規劃近6,000萬千瓦,未來兩年將啟動大規模開發建設。

從行業看,市場洗牌機遇風險並存。當前,新能源開發競配受制於電網消納能力,可供開發指標有限,競爭愈發激烈。分佈式項目發展迅速,各類土地綜合利用、立體利用場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配電網容量成為發展瓶頸。多能互補、源網荷儲、增量配電網、制氫氨醇轉化、供熱轉化、終端用戶電氣化等多種形態,推動擴圍破局,提高新能源消納空間,市場熱度升。新能源受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影響,存在電價下行風險。央企能源巨頭深度參與,加之近年來越來越多可再生能源項目採用競爭招標方式,加大了項目競爭程度。

資料來源: 龍源電力 (00916)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